1949 年夏,华北军区十八、十九兵团近 20 万人随彭总入陕,向胡宗南和马家军发起全面进攻,西北战场敌我兵力态势就此扭转,我军开始占据优势。然而,还有一股“援兵”,对第一野战军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却常常被世人所忽视。
一、望远镜打击
在兰州战役打响前夕,第一野战军的炮兵力量已然使马家军陷入极大恐慌状态。
1949 年 7 月中旬,青马的王牌部队八十二军于甘肃固关地区严密设防,妄图将一野大军阻于关隘之外。青马首领马步芳派其“太子”马继援坐镇前线马鹿镇指挥作战。马继援把八十二军的王牌骑兵第十四旅布置在固关一线防御,另安排一二九军骑兵第八旅协同防守。
马继援研判,咸阳之战马家军溃败的缘由是马家军骑兵在进攻时遭遇解放军精心构建的针对性防线。他还察觉到解放军多为轻武器,以机枪、迫击炮和少量野炮为主,认为若攻坚防御坚固之处,未必能有好成效。马家军凭借机动性极强的骑兵部队,定可战胜解放军。
那时马家军一个旅战马多达3000匹,都是久惯驰骋、训练有素的精锐,马家军有这样的自信确实也不是无本之本。
谁知开战当天,马家军十四旅旅长马成贤只看了一野部队一眼就吓蒙了。
据十四旅上校参谋长马尚武(后被俘)回忆,马成贤在其旅指挥部拿望远镜远望共军,突然发现固关镇东北10公里远之处,有一野第一军炮兵群在山岭上部署。
马成贤、马尚武等人当场就吓的不知所措。
骑兵最怕什么?最怕其冲击过程中被远距离火力杀伤,面对炮兵,骑兵只有挨打的份。
马成贤、马尚武不知道怎么防止一野炮兵从侧面对骑兵群进行轰击,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各团相机隐蔽、相机躲避炮兵打击。
换句话说,就是生死看天命。
倒不是说马家军贪生怕死,马成贤、马尚武大概都是懂行的人,知道骑兵的克星是啥,故有此令。
固关之战结果甚是惨烈,马家军骑兵十四旅官兵约五六千人,只逃出400余人。战马3000余匹被大炮轰死轰伤2300余匹,生擒700匹。但据《王震传》等书载,毙伤仍敌约500人。那么其余人去哪了?极有可能信心崩溃,全都作鸟兽散了。
辅助支援十四旅的骑兵第八旅一枪未放,狼狈逃窜。
马家军之灭亡自三场仗始,第一场是咸阳阻击战,被打掉了主动进攻的信心。第二场就是这次固关之战,大炮轰马群,基本上宣判马家军骑兵的死刑。
固关之战,是西北我军第一次全歼马家军一个整旅,二马心胆俱裂,慌忙召集各部队向兰州、银川退却。
看完热闹,我们再透过表象看本质。
一野什么时候有这么狠的炮兵群了?为何西府战役时不拿出来用,以至于让马家军差点打到彭总的指挥部。
笔者为此查阅一野战史,注意到有关炮兵记载如下。
当时一野各兵团都有炮工团。这种名称与其他野战军不太一样,似乎把炮兵和工兵等技术兵种放在一起。
攻打固关的是第一军和第七军,这两个军情况各不相同。一军是贺炳炎的老部队,1947年3月就开始在彭总指挥下作战。七军彭绍辉部队则是吕梁军区部队,一直在山西作战,打完太原之后才交给一野,新生部队,炮兵自然也不会太多。
但是一军之前打马家军就没有这样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炮兵装备。从哪里来的呢?
不用说,肯定是外援。提到外援,很多人本能反应是华北部队。
也是,也不是,至少炮兵装备来源并不全是华北部队,而是另一支神秘之师。
二、大炮从何而来?
一野装备少,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根据地弱,地盘小,人少,兵工厂生产能力很低。
西北野战军成立之时,几乎丧失了所有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腹地被胡宗南大军攻入,虽说我军一直打胜仗,一直牵着胡宗南鼻子走,但根据地弱是不争的事实。起初还掌握着陕甘宁130余万人口,放弃延安后,掌握人口只剩90余万。
以这样的力量,保持基本装备、基本兵力就不错了,靠自己生产制造发展重型武器和火力是奢谈。
靠缴获也不大现实。
国民党军的快速纵队是重型火炮和装甲战车、汽车的主要集中地,都分布在哪里呢?第一快速纵队在鲁南,1947年1月鲁南战役被华野全歼,装备大部分被缴获,华野特种兵纵队即依此而建。
之后又依托邱清泉兵团之96师重建,淮海战役被消灭于陈官庄,装备再度被华野缴获,可谓悲催也,宿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