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开的是电车,电量快没了,眼看着路途还远,你会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找个充电站,半小时搞定;另一种是换电,3分钟就能继续上路…
听起来,第二种明显更省时吧?
但奇怪的是,提供这种快速换电的,只有蔚来汽车。
明明这个方案这么完美,其他品牌为什么不跟进呢?背后的原因在哪?
今天,继续花3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聊聊这件事。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这么想:不就是资本不愿意投入,觉得这个方案太不划算了吗?
毕竟,你的电池都不带衰减,换车周期也会减少,那销量不就差了吗?
再说了,电池不断升级:小电池升级成大电池,大电池又可以升级成固态电池……
这么无止境地升级下去,车企能赚多少钱呢?
所以,车企当然不愿意这么做了——毕竟,只有蔚来才这么“良心”。
听着或许有道理,因为充电的确没有换电划算。
不谈刚刚提到的这些理由,就说效率这一块,就算固态电池推出了,也赶不上换电。
因为别看电池厂商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那都是有前提的。
说白了,这个速度必须在10-80%最佳效率区间内,才有可能达成。
你从10%充到100%试试,没个半小时的时间,想都别想!
但真是如此吗?换电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其实答案没这么简单。
首先,从电池包的规格来看,就很难搞。
可能大家无法理解,因为不就是电池吗?做得和手机一样,不就好了吗?
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因为想要换电方便,电池包的尺寸得固定起来,否则换电站就不好操作了。
举个例子:
如果一辆车的电池包是1.2✖️1.2米,而另一辆车的电池包是1.2✖️1.4米,这两个电池能交换吗?
更复杂的是,还不是尺寸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到大小、电气架构的差异性——去统一这些点,就很困难。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大家发现乐道能换电的场所就非常少。
因为蔚来的1、2代换电站,和乐道的车型根本无法兼容。
这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又非常现实的问题。
此外,固定电池包,还会影响整车的重心位置、底台高度、电池包设计、车体宽度、续航里程、悬架设计等等。
这些限制一旦定下来,车型的“设计空间”就会大幅缩小——这么多车企,谁愿意接受这么严格的限制呢?
再者,消费者又能接受这种“同质化”设计吗?
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这就注定了,换电只能是单一公司去做,且只能是一个小而美的方案。
此外,就算有力量强行把这件事情“黏合”在一起,也不一定完全走得通。
因为可拆卸的电池和可靠性这件事,天生存在矛盾点。
说白了,汽车动力电池和手机电池不同,还存在热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一大堆系统的支持。
你拆卸换电的过程中,不是说只换几个电线而已,还要上液冷、上冷媒、接入高压管线…
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频繁装卸过程中,只要出问题,就很严重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车企很牛逼,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接口寿命肯定是小于电池寿命的。
这么反复拔插,哪天引发其他问题了,怎么办?
甚至继续退一步,假设这些都不是问题,代价也太昂贵了。
因为每辆车至少需要两块电池:一块放车上,另一块放换电站。
与此同时,定期的检修会很频繁,可靠性会牺牲、后期服务成本会增加….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考虑到这些情况,换电的意义真的很有限。
因为就这些成本和因素叠加起来,早就超过油车了,是真的“省油不省钱”。
况且,大家别忘了,这世界上还有汽油这个玩意。
在这个东西的加持下:换电能做的事情,加油也能做;换电不能做的事情,加油也能做。
说到底,我增程/插混汽车,完全可以解决换电的问题了,还不用背上这么大的成本包袱和维护难题。
那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搞换电干嘛呢?
总而言之,换电这一模式,在技术和成本上面临重重挑战,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与其走这个道理,还不如发展增程/插混汽车——这样更为靠谱。
当然,也不是这种模式完全没有意义。
可能就是有人喜欢纯电体验,接受不了汽油味和发动机的震动…
同时,他们也不差钱,愿意花很高的成本,去溢价买这样的车,去接受这样的服务。
那么,只要还有这样的人存在,这种“小而美”的方式,还会有一席之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