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炉战法":抗战名将薛岳将军的独创之策
作为中国的自媒体创作者,我时刻关注着国家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在抗战历史中,有一个名将薛岳将军的名字,他首创了一种战术,被称为"天炉战法",在长沙会战期间得以应用。虽然这一战法只成功过一次,但其思想与战略价值依然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
在《天炉战》一书的前言部分,薛岳将军对"天炉战法"进行了解释,他说:"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之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致胜新方略,如炉溶铁,如火炼丹,故名。"
这段话精妙无比,但实际上"天炉战法"只成功过一次,就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在前两次作战中,日军几乎是长驱直入,国军虽然给予日军一定的打击,但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在这种情况下,薛岳将军提出了"天炉战法"。具体做法是,在保留自身实力的前提下,国军采取节节抵抗、节节后退的战术,尽量拖累和疲耗敌人。
当达到目标后,国军逐步向侧后方撤退,绕到敌人的外部,形成了对日军的反包围,构筑起了两面"天炉之壁"。与此同时,国军还在中间地带进行破坏交通道路、清野布空室等战术手段,以引诱敌人至决战区域,并断敌人的后路,形成四面八方的"熔炉",最终以优势兵力将敌人彻底消灭。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被视为"天炉战法"的胜利,根据战后的统计报告,国军伤亡2.8万人,毙伤日军5.6万人,俘虏1.3万人,并缴获大量物资。然而,可惜的是,"天炉战法"仅成功一次,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时候已经失效,这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日军吸取了教训,不再孤军深入,而是采取了集中主力齐头并进的战术,这让"天炉战法"失去了发挥的空间。日军20万人向长沙方向进攻,夺取了岳麓山炮兵阵地,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攻陷了长沙。
尽管"天炉战法"只成功过一次,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薛岳将军的抗战功绩。正如他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战前动员会所说的那样:"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这种拼死决战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和传承的。
虽然"天炉战法"未能持续发挥战略优势,但薛岳将军的战术思想和决策胆识,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中国的自媒体创作者,我将继续关注和研究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致力于向读者们传递更多有深度、有观点的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