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在巴渝大地这片广袤无垠、风光旖旎的版图之上,重庆市潼南区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生态光芒,划破发展与保护间的“迷雾”,绘就一份令人赞叹的生态答卷。
潼南地处川渝要冲,置身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板块,因地处古潼川府之南而得名。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在这里挥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壮美画卷,涪江、琼江蜿蜒穿境而过,恰似两条灵动的玉带,串联起潼南的悠久历史与繁华未来。潼南城区坐拥30公里滨江岸线,江水、岸线、沿江平坝形成50平方公里秀美“宽谷”,与沿江数万亩绿色蔬菜基地、生态柠檬果园和千年文化古镇、现代化城区相融相生。103万潼南人民,以敬畏为笔、热爱为墨,书写对大自然的虔诚礼赞;以青山为纸、绿水为砚,绘就对生态的深情画卷;以科技为源、低碳为径,开辟对未来的希望之路。于田园间,奏响“蔬果满园,鱼跃清涟”的丰收序曲,尽显自然馈赠之厚;于山林处,展开“松涛翠影,鸟语花繁”的绚丽画卷,尽展生态和谐之美;于发展中,打造“创新引领、节约集约”的典型示范,凝聚绿色转型之智。
俯瞰潼南
近年来,潼南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涵,全面贯彻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建设提速。
01
山水相依,绘就城市“靓丽容颜”
潼南地势起伏、山水相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近年来,潼南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城市更新,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11月的九龙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景色宜人。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毗邻潼南金福新区,与潼南大道相连,与双坝蔬菜基地隔江相望。自2018年以来,潼南区通过拆违复绿、生态搬迁、生态修复等“铁腕”手段,实施了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火车站站前大道等绿化项目,串起城市内部山脊线,形成葱葱郁郁的山体美景,过去绵延一片的荒山如今已然成为全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潼南区还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6.53万亩,营造林达48.42万亩,完成绿色矿山建设现场督改15个,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年度任务完成率104%。
潼南区以涪江岸线为主轴,加强湿地消落带生态保护,完成河道生态基质修复7公里,建设尾水湿地4500平方米,建设河道生态湿地60000平方米,岸线保有率达92.66%。以构建滨江绿带为翼,先后打造了滨江湿地公园、蔬菜公园、金福坝湿地公园、大佛寺湿地公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公共绿地系统,使之成为城市“绿肺”和郊游胜地。其中,大佛寺湿地公园极具代表性,石板步道、景观亭、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在整个湿地区域依次展开,公园内密布的排水管道,不仅能为园内大大小小的湿地导入涪江之水,循环往复灌溉植被,形成水漫湿地之景,还能为栖息在湿地公园的鸟类和鱼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潼南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秉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走“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雅”精美城市道路,建设“有尺度”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到45.77%。微改造城市道路节点,提档升级主干道转盘、节点和周边小游园,百米大道、鲜花大道成为城市主次干道沿线观花赏绿的绝佳去处。100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与涂鸦,让涪江大桥桥墩、滨江公园门口人行天桥等桥头节点焕发出新的生机。巧妙利用土地性质和用途,通过喷撒草籽、花籽或栽植地被开花植物等方式,为城区15个地块披上了绿色外衣,打造出一个个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的“口袋”公园,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更加优美、品质显著提升。
02
加强治理,守护生态“绿色本底”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潼南区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行动。近年来,潼南区全面发力,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前这里环境没现在这么好,治理过后,天更蓝、水更清,两岸风景更美了。”家住华夏城小区的薛大爷在金佛岛湿地公园慢跑。
为了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潼南区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完成全区燃煤锅炉清零,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深度治理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攀升至98%,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超过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左右。
涪江、琼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是潼南治水行动的重点。潼南区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开展“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琼江河中和断面(小渡段)、鹭鸶溪生态修复,整治8条农村黑臭水体,清理淤泥超10万立方米。同时,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累计建成城镇雨污管网884公里,实现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经过不懈努力,涪江(潼南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琼江(潼南段)连续4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分别荣获市级美丽河湖称号。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100%、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52%,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土壤污染防治同样不容忽视,潼南区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与修复并重原则,严格实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完成无废细胞创建40个,建成投用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收集率和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覆盖,回收利用率达41.7%。大力推广种养循环模式,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回收率达到92.4%;推广科学施肥与用药技术,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减少近30%,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压力。
03
绿色发展,奏响乡村“丰收序曲”
在潼南这片土地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近年来,潼南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国际柠檬之都”
走进潼南的田间地头,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基地和柠檬果园映入眼帘,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分拣、包装农产品。潼南区通过建设重庆(潼南)农业科技城,不断夯实科创平台,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产量保持在220万吨以上;油菜种植面积30万亩;柠檬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鲜果产量达到35万吨,鲜果及柠檬产品远销俄罗斯、德国、新加坡、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鲜果出口量占到全国份额45%以上。
如今,潼南已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油菜制种大县等20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享有“国际柠檬之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油菜之乡”等美誉,“潼南绿”“潼南柠檬”等农产品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潼南果蔬书院是潼南区首个“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示范性书院,是一个集传统文化学习、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特色研学团建等业态于一体的农科艺术田园型书院。近年来,潼南区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和宜居水平,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果蔬书院只是潼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陈抟故里菜花节的绚烂花海、桑葚采摘节的甜蜜时光、玫瑰旅游节的浪漫气息、国际柠檬节的清新体验等一系列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如今的潼南,乡村旅游已然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探寻田园风光、品味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04
环卫绿化生态旅游,相约共赴“世界宽谷”
潼南区50平方公里“宽谷”天然形成,千年古镇、文化古迹与现代化城区相融共生。近年来,潼南区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建成精品景区,精心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获批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以人为媒,相约人文宽谷。潼南,这片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以“小成本、大成效”建成潼南博物馆,展出了亚洲最大蜥脚类恐龙化石等珍贵文物,成为了解潼南历史文化的全新窗口。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清代特色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古街小巷纵横交错,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引领着人们穿越回那个久远的年代。涪江奔腾阴沉木文化广场,更是让游客“零距离约会”千年古木,感受潼南独特的生态文化遗产。世界第一大室内摩崖饰金大佛、重庆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全木建筑独柏寺、全国最大的摩崖石刻卧佛等景点,无不彰显着潼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潼南还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孕育了革命先烈杨闇公等志士仁人。潼南还深度挖掘了清代第一廉相张鹏翮的廉政文化,创建了全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道教至尊陈抟的养生之道也在这里广为流传,为潼南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以花为媒,相约生态宽谷。“重庆的春天从潼南开始”,每到春回大地时,陈抟景区30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创新推出数字菜花节,太空油菜花树成为新晋网红。丰富的水资源和滨江岸线,更是为潼南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秀美,涪江天街、涪江中国年等活动,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潼南,生态旅游不仅限于赏花观景,更有渝西山乡生态游的全新体验。在金丝楠木生态公园内,数万棵楠木群蔚为壮观,其中树龄达500多年的金丝楠木更是全国罕见。天台山古寨古城墙、马鞍山森林公园等景点串联成线,打造出一条精品生态游线路。游客可以在此露营探险、观赏云海、亲近珍贵楠木,感受天然森林“氧吧”的清新与宁静。
以剧为媒,相约田园宽谷。潼南区大力发展“一镇一特”,已建成西南第一锦鲤基地、年产5亿尾的全国鳜鱼繁育基地、出口鳗鱼养殖基地、中华鳖生态、珍珠养殖基地等。古溪的万亩佛手、宝龙的千亩柚子、上和的百亩蓝莓,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事采摘乐趣。双江半山书屋推出的特色花椒咖啡,《重庆遇见爱》网剧开机拍摄地——“幸福街花儿巷”创新推出的蔬菜奶茶,江边烧烤搭配的柠檬啤酒等特色餐饮与休闲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体验。同时,潼南区大力实施“十镇百院”工程,推出柠檬书院、蔬菜书院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潼洲小院”,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与内涵。
以食为媒,相约烟火宽谷。潼南区持续开展探寻潼城“一镇一宴”活动,制作渝西首档大型美食探寻栏目,共同奔赴一场舌尖上的“食”光盛宴。从桂林街道的蔬菜宴到柏梓柠檬宴,再到古溪镇的螺蛳爱上鸡、龙形镇的檬子豆腐、崇龛镇的花海“甲”天下等9期美食视频均成为“爆款”,累计观看量达到1000万次以上。传统的太安鱼、双江凉粉、贡姜、贡米、古法老腊肉等地道美味,新推出的系列新潼菜,更是将地方特色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潼南的独特魅力。
05
绿色转型,启动创新“发展引擎”
绿色转型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潼南区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战略,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双赢发展。
潼南马门溪龙复制骨架
潼南区全面实施“涪江奔腾”计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着力做强绿色制造业,签约落户都创药业、金兴防水等重点项目,加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节水型企业17家;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清洁能源改造企业36家,传统产业“含绿量”有效提升。2021—2023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26%,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15%。此外,潼南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区县,在重庆市率先实施近零碳园区创新试点。潼南高新区也被纳入全国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名单。巨科电镀工业园也被成功纳入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
潼南区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加大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余热余气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水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达9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年提高。加快建设双江航电枢纽、华电潼南2×500MW级气电等项目、2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项目、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投运小桥110千伏变电站、高何220千伏变电站,用电及电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优化培育潼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推进碳排放配额分配及履约工作,7家企业被纳入重庆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06
跨区协同,谱写绿色“交响乐章”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潼南区作为连接川渝的重要枢纽,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生态合作与交流,已从“一水共护”的生态保护层面迈向了“两域共富”的经济发展新高度。
抓跨区联动,让“独奏曲”变成“交响乐”。四川省遂宁市和重庆市潼南区搭建的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是最早批复建立的川渝合作平台之一,遂潼两地共同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启动琼江示范河流建设,创新推行跨区域联合河长制、林长制,川渝“遂潼一体化”林长制改革创新示范区被成功纳入重庆市级试点建设,为跨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联合拟定《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开展遂潼园区水环境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深化与上下游地区的防汛减灾联合预警调度。在面对涪江流域汛情时,两地协同作战,成功应对,川渝跨界联防联控工作因此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抓生态互补,让“高颜值”转为“高价值”。遂潼两地联合制定琼江干支流生态补水方案,统筹流域水资源,推进河湖连通和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取缔整治小水电8处,全面完成琼江干流水电设施生态下泄流量监控和整改,实现根据水流变化进行动态补水,有效保障生态流量。健全“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重庆市铜梁区、资阳市安岳县、遂宁市安居区等地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补偿方式从单一资金激励转变为涵盖水质、基础设施建设、流域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补偿,走出了一条上下游互利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抓区域协同,让“生态水”涌动“富民泉”。遂潼两地联合推动农药化肥“双减”,有效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有效保障潼南柠檬种植核心基地水源和土壤安全,种出的柠檬品质上乘、销路畅通、收益丰厚。联合制定《遂潼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合力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融合发展。通过优化蔬菜、柠檬、粮油等特色优势农业布局,做强“遂宁鲜”“潼南绿”品牌,已建成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遂潼示范基地8万亩。两地种植户联合成立“川渝柠檬技术合作社”,共同打造“潼南柠檬”品牌,形成了跨区域、跨产业的农业支柱产业链。
奋进新征程,潼南区将继续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涵,坚决落实各项生态文明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以区委、区政府现代化建设“1132”体系架构为总揽,全面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加快建设“制造强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要承载地、数字经济新兴高地。奋力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成渝腹心高水平开放桥头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