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课本1000多页,中国部分仅占20页,但书中竟有这段历史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秋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霍顿·米夫林图书馆,为古老的书架镀上一层金边。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书香,夹杂着木质书架特有的气息。李婉琪坐在角落的桌前,面前摊开着一本《世界历史》。作为交换生,她正在为东西方教育比较研究收集资料。窗外,枫叶已经开始泛红,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秋色。

"这就是美国学生眼中的中国历史吗?"她盯着手中这本被全美多个州采用的教材,神情复杂。精装的封面看起来很是庄重,但翻开内页后,她却忍不住皱起眉头。一千多页的篇幅,关于中国的内容竟然只有短短二十页。



李婉琪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心中涌起一丝失落。作为一个从小就热爱历史的中国学生,她很难接受用如此有限的篇幅来概括中华文明的漫长历程。

"怎么可能用二十页就概括中国五千年历史?"她下意识地提高了声音,声音中带着些许不满。图书馆里的寂静瞬间被打破。

"嘘——"邻桌传来一声轻响,李婉琪急忙捂住嘴,却发现是她的美国同学艾米。对方棕色的卷发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绿色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笑意。

"抱歉,我太激动了。"李婉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感觉脸颊有些发烫。

艾米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露出理解的微笑:"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不过,这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世界历史教材之一。虽然看起来内容很少,但这已经是除西方历史外最多的了。"她的语气中带着一种特有的亲和力。

"真的吗?"李婉琪难以置信地问道,目光重新落在那本厚重的教材上。

"千真万确。"艾米拉过一张橡木椅子,在李婉琪身边坐下。

"这二十页约占全书2%的内容。而且你知道吗?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注重分析历史脉络。"

艾米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翻开目录。她修长的手指在页面上轻轻划过,像是在追寻时光的轨迹。李婉琪这才注意到,教材按时间顺序编排,将中国重要历史事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进行对比。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再到近现代史,虽然跨度巨大,但主线清晰。古老的历史在这里被重新梳理,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你看这里,"艾米指着一页内容说,"教材重点介绍了几位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比如这位——孔子。"

"夫子!"李婉琪眼前一亮。在教材中,孔子被描述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理念影响中国社会达两千多年之久。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儒家思想对整个东亚文明圈的深远影响。

"The Master said..."艾米突然用英语念出课文中的一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等等,你会背论语?"李婉琪惊讶地看着艾米。

"只会这一句啦。"艾米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去年我选修了东亚文明概论,教授特别强调这句话。他说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包容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

02

继续往下翻阅,秦始皇的篇章跃入眼帘。教材用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这位统一华夏的君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抵御外敌。书页上的插图展示了兵马俑的雄伟场面,一个个威武的陶俑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这部分内容很有意思,"艾米指着课文说,手指轻轻划过那些印刷工整的文字,"教材把秦始皇和罗马的凯撒作了对比。都是强人政治的代表,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也都为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她的眼睛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在中国的教材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都很复杂。"李婉琪若有所思地说,回想起自己在高中历史课上学到的内容,"既肯定他的统一功绩,也批评他的暴政。焚书坑儒、阿房宫、万里长城,每一件事都充满争议。"

"这本教材也是这样的态度。"艾米说着,指向书中的一段评论,指尖在纸张上投下一道淡淡的阴影,"你看,这里写道:'秦始皇是一位充满争议的统治者,他的统一措施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严酷的统治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李婉琪点点头:"确实很客观。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教材会选择这些特定的历史人物?"

"这可能与美国人对东方文明的认知有关。"艾米解释道,"你注意到了吗?教材选择的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比如孔子代表思想文化,秦始皇代表政治统一。"

正说着,一阵凉风从窗外吹来,翻动了书页。李婉琪随手想要合上书,却发现夹在汉武帝章节里的一张泛黄纸条。

"这是什么?"她好奇地拿起那张纸条,上面用中文写着:"历史不应该只有一种解读。"落款是"1985年 陈铭"。

艾米凑过来看:"这是什么文字?"

"是中文。"李婉琪轻声说,"可能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位中国学生留下的笔记。"

这张意外发现的纸条,让两人的谈话陷入短暂的沉默。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可以看见外面渐渐暗淡的天色,以及远处哥特式建筑的尖顶。

艾米若有所思地说:"你知道吗?我们历史系有个传统,每届学生都会在自己经常使用的教材里留下一些感想。也许这位陈铭也是这样想的。"

李婉琪点点头,继续翻阅汉武帝的章节。在教材中,汉武帝被描述为"东方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大规模扩张领土,开通丝绸之路,使汉朝成为与罗马帝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

"这段评价很有意思,"艾米说,"教材特意把汉武帝与同时期的罗马执政官马略相提并论,强调了东西方文明的平行发展。"

03

随着两人继续阅读,教材的内容开始跳跃性地展现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从唐宋繁华,到明清闭关,再到近代的巨变。

"你发现了吗?"艾米突然说,"教材对近代史的笔墨明显多了起来。"

李婉琪仔细看去,果然发现从鸦片战争开始,内容变得详细起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洋务运动的开展,每个事件都配有详细的背景分析和影响评估。

"这大概是因为这段历史直接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形成。"李婉琪说,"就像这里写的:'十九世纪中国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对,而且你看这里,"艾米指着一页说,"教材特意把孙中山与印度的甘地、土耳其的凯末尔并列,称他们为'亚洲三位国父'。"

李婉琪凑近细看,发现这一章专门分析了三位革命家的异同:"他们都致力于将西方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相结合,都在寻求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

"这种比较视角很有启发性。"艾米说,"它帮助我们理解,现代化不是简单的西化,而是一个复杂的融合过程。"

话题转到二战时期,教材用了整整两页篇幅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李婉琪继续翻看着,突然发现书中竟然还有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