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地理科普平台
最全面的海量备考资源
第四纪冰川,作为地球历史上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冰川活动时期,对地球的地貌、气候乃至生物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期间经历了多次冰川的扩张与退缩,形成了众多独特的地理景观和遗迹。
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这些冰融化得很慢,使得冰川本身发育得又宽又深。在第四纪,随着寒冷气候带向中低纬度地带的迁移,高纬度地区和山地广泛发育了冰盖或冰川。这些冰川不仅覆盖了广阔的陆地,还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
冰川的扩张与退缩,在第四纪期间,冰川经历了多次扩张与退缩的周期。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山岳冰川至少有5次明显的扩张;而在我国,根据李四光的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四个亚冰期。冰川的扩张使得大量的冰停滞于大陆上,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冰川地貌,如冰斗、冰川槽谷、冰蚀湖等。随着气候的回暖,冰川逐渐退缩,这些地貌得以保留至今,成为我们研究第四纪冰川的重要证据。
第四纪冰川的遗留物遍布全球,形成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地理奇观。在我国,从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到北方的崂山、泰山、华山,再到南方的滇、黔、桂、赣、浙、西藏等山地和高原,都留下了冰川的印记。这些地区不仅分布着大量的冰川遗迹,还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景观,如冰蚀地貌、冰碛地貌等。
第四纪冰川不仅塑造了独特的地貌景观,还对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冰川的进退直接影响了海平面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海岸线的变迁和海洋生态的演变。同时,冰川的存在和消融还影响了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在冰川期,大量的水分被固定在冰川中,导致陆地干燥、气候寒冷;而在间冰期,随着冰川的消融,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洋,使得气候变得湿润而温暖。
第四纪冰川作为地球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不仅塑造了独特的地理景观,还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通过对冰川遗迹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未来变化趋势。同时,这些冰川遗留的地理奇观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和研究素材,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地球的奥秘。
【视频素材】
【冰碛地貌简介】
冰碛地貌是由冰川堆积形成的地貌,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
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冰碛丘陵
是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是大陆冰川地区分布最广的冰碛,多成片分布,低洼处沉积较厚,高地很薄,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洼地往往积水成湖,又称冰碛湖。
侧碛堤
是由侧碛堆积而成的,侧碛是冰舌两旁表碛不断由冰面滚落到冰川与山坡之间堆积起来的,有一部分则是山坡上的碎屑滚落到冰川边缘堆积而成的。冰川退缩后,在原山岳冰川两侧形成条状高地、即侧碛堤。
终碛堤
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多呈半环状。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小,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鼓丘
一种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型丘陵,通常高数十米、长数百米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
【学以致用】
雪是地球表面上的宝贵淡水资源,也是高寒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绒布冰川南部濒临印度次大陆,受亚洲季风影响,2005年5月,在冰川新降雪中检測到了有机氯农药。部分冰川表面会覆益有由岩石碎屑等杂质组成的表碛,一般是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面积也越大。对全球不同地方冰川观测,发现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1)推测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的源地,并说明判断依据。
(2)简述左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点。
(3)归纳右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峰值产生的原因。
(4)同年6月在左图中水文站观测到河流流量较大,且夜间流量普遍大于白天,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①南亚(印度):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2)地势南高北低:
高原山地为主,多峡谷:冰川地貌广布
(3)特点:
厚度在5(4-6)厘米处,融化速率达到峰值;随厚度变薄或变厚,融化速率都下降(或05cm融化速率随厚度上升而上升,5cm后随厚度上升融化速率下降)。
原因:
表碛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热量向下传导冰川。太薄吸热效果下降,太厚不利热量向下传导给
(4)冰川面积大,6月气温较高融水多,且沿途有湖泊加入,水量大;冰川下游表碛厚,冰川融化少(主要融化区域离观测点远)融水汇集时间长。
【解析】
(1)绒布冰川南部濒临印度次大陆,受季风影响。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的源地是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将污染气体吹到冰川区。
(2)根据冰川分布,珠峰的位置,河流向北流,区域的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5000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峡谷。冰川地貌广布。
(3)图示曲线的变化特点是表碛物厚度在5厘米处,融化速率达到峰值。从该处开始,随表碛厚度变薄或变厚,融化速率都下降。分段回答,即0-5cm融化速率随厚度上升而上升,5cm后随厚度上升融化速率下降。
冰川融化受表碛物厚度影响,原因是表碛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热量向下传导冰川。表碛物质太薄吸热效果下降,太厚不利热量向下传导给冰川。
(4)区域内冰川面积大,6月气温较高融水多,且沿途有湖泊加入,水量大。冰川下游表碛厚,冰川融化少,主要融化区域离观测点远,融水汇集时间长,夜晚才能流到观测站位置。所以夜间流量普遍多于白天。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搜索地理词语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