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回望自己从一名普通乡村中学语文教师起步,逐渐成长为“特级教师”“湖北名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应归结于我咬定教学、阅读、写作和名师工作室四个进阶路径不放松,从而经历了丰富的教育生活。
亦步亦趋教学路
1997年,我成为鄂西北一所偏远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那时,教师生活贫乏而单调,看电视成为仅有的娱乐方式,依稀记得央视当时有一个群众互动节目,叫作“激情广场大家唱”。
我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也是“激情广场”,让激情燃烧,让智慧碰撞,让心灵飞翔。每堂课,我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山里的树根、路旁的野菊花、家里的老瓷器都成了课堂上的道具。当时我的课堂热热闹闹、沸沸扬扬,却浮于浅表而不自知。
直到一次与学生闲谈,我才得知他们只记得我漂亮华丽的语句导入、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还有洋溢的青春激情,却不记得我说过的话,也体悟不到有效教学。听后,我脸红了,开始关注真正的语文教学之道。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系统学习语文名师的“六步”教学法、“三主四式”导读法、“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法等。那段时间,我如同一棵小草疯狂汲取阳光、养料和水分,向下扎根,向上突破。
当时我没有走进名师课堂的机会,便在网上大量搜集名师的上课视频。我发现名师上课除紧贴学情外,都采用了相应的语文教学专业方法。
于是,我大力挖掘语文教学专业方法这座宝藏,从模仿《春》《散步》等经典名篇入手,一个个班级借学生练手,逐渐认识到教学目标务必科学简明、具体可测。
我开始践行“简约教学,精准施策;生活语文,读写化心”的课堂教学理念,给学生小草般自由舒展的成长时间和空间。我所上的课因此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后来,受“导学案”的启发,我开始研究“学导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单元学情,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活动,并搭建丰富的学习支架进行导学、导练和导结。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我主持的“学导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题获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而今,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概念,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还要不要教课文,重构单元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还是依据教材单元实施整体性教学?困惑真不少,我又一次走在探索的路上。
且思且悟阅读情
从教第14年,我一路闯关被评为市首届中小学名教师,随后顺利晋升为高级教师,成为大家公认的“名师”。之后,我渐渐领悟到,幸福和卓越是一种平常心的选择,名师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炼与丰盈。我虽身处小地方,但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开发成无限的可能,于是我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
阅览“新书”。我坚持阅读权威报刊及时了解教育政策,洞悉教改方向。多年来,我坚持自费订阅专业报刊,这让我的知识储备有了更广阔的维度,可以站在更广阔的平台进行教学研究。
涵养“专书”。我把语文学科的专业书籍称为“专书”。我通常采用“三段式”读书法:激兴趣、学方法、悟理论,从中体悟教育的“道”与“术”。我坚持“读烂”一本教育专著后再读第二本,从而形成指导自己教育教学的理论根基。
涉猎“杂书”。我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皆是“杂家”。为站好讲台,我密切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博览“杂书”,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这让我拥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让课堂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阅读对一个人的改变如春日之草,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我的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阅读让我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考和理性的行动,我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个体阅读到带领学生一起读书。
针对乡村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现状,我将课外阅读作为课程进行开发,运用“三层次阅读教学”法开展读懂、读细和读透进阶活动,并给予清晰的读书方法指导,同时通过背诵、演讲、做摘抄、读书班会等活动,让阅读真正发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孤独坚守写作心
曾经,我写写文学类稿件没有问题,而写专业的教育类文章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新兵。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专业期刊和书籍,采用摘抄法、剪报法和日记法,提升理论站位,增加素材积累。我悟出教育写作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教育问题,以创新的思维突破研究难点,以科学的方法梳理思想脉络,还要以规范的语言与形式去精心表达。
一天,我和一位乡村中学校长聊天。这位校长谈起新教师的“水土不服”问题。听完,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问题,并陷入了思考。发现问题后,想解决问题就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花了两周时间,推敲出约4500字的《新教师“水土不服”咋应对?》一文,从“定好步子,早作职业规划;结好对子,助其少走弯路;搭好台子,提供发展平台;画好圈子,关注身心健康”4个方面予以支招。文章很快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
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教师需要写作,更需要讲求技巧。首先,注重积累,集腋成裘,写作才有源头活水;其次,挖掘素材,言之有物,写作才能笔下有料;最后,选择方向,研究报刊,写作才能有的放矢。
小树也渴望参天,目前我出版了《追梦》《正在路上》两本专集,在全国60多家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图书20余种,指导学生发表习作200余篇。
团队聚力成长梦
2017年,我诚惶诚恐地接过市名师工作室匾牌,成为主持人,当起“师傅”,担当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一个人的舞台终究是孤独的,要努力奏响一支与成长有关的和谐交响曲。
在团队里,我感受到了交流共享的愉悦和成长拔节的快乐,却也饱含着艰辛。我们聚焦教育教学问题,追踪课改前沿信息,研讨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探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此外,我们进行集体研讨,共读一本书分享读书心得,共磨一节课凝练教学主张,共写一篇下水作文展示写作技巧等。
青年教师小张准备参加市精品好课堂比赛,但在执教《紫藤萝瀑布》时,总是出现课堂生涩脱节的问题。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天天磨课“磨”得小张寝食难安,焦灼不堪。
究竟怎么教?工作室成员积极出谋献策,我整合大家的建议,提出“物情理课堂”教学主张,以散文课堂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沉静思考,达到“物我入境”“情感丰富”与“理性深沉”的相融相通。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张找到一条通往学生情感的路径:观物象,欣赏自由绽放之美;品人情,感受精神宁静之美;探理路,发掘主题深刻之美,物情理融合。小张的这节课最终获市精品好课堂比赛一等奖。
提出教学主张,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觉醒的标志。我和工作室成员践行洗尽铅华的简约语文观、摒弃功利的朴素阅读观、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和立己达人的团队成长观,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工作室有1名教师成长为“湖北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2名教师成长为襄阳市“隆中名师”,2名教师成长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从教27年,无论教学还是写作,我小有声名。但我深知,自己的行囊里必须装着两个看似矛盾却统一的东西:一个是“狂热”,只有达到痴迷的程度,才不会觉得过程的辛苦;一个则是“冷静”,坐得下来,静得下去,以朴素的心态面对功利之风。
可以说,“四个进阶”几乎构成了我教育生涯的全部。我深知自己距离真正的名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毕其一生都成不了教育家,但“教育家精神”却是我心中的地平线。今后,我会迈开腿迎上前,执着攀登,进阶不止,相信终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中国教师报》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