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互助,秋日的余晖渐渐远去,冬天的脚步悄然来临。
这里是“彩虹的故乡”,奇丽的山水彰显着高原特有的气度和情怀,也滋润着这里的人脉与文脉。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朱耀辉,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互助人。
就在这个月,他的新书《龙种崛起:从市井无赖逆袭成为大汉帝王》刚刚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了繁体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这已是他出版的第13本书了。
出于好奇,我跟他有了一番长谈。
01
他是谁?
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概括,因为他的身份实在有些跨界。从大学时鼓捣芯片电路到毕业后投身金融潮流,从埋头历史的故纸堆再成为作家,他的身份历经多重转变。
不妨先来看下网络上对他的介绍:
朱耀辉,笔名浪子,自媒体人,90后历史学者,新锐历史作家。青海省互助县人,求学京城,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自幼喜好文史,博览群书,学富思博,拥有深厚的国学和史学功底,诗词作品曾获省级荣誉和奖励。负登天之志,乏兰台之才,但信天道酬勤,始终读书不辍。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并完成多部作品,欲以文学之法,书写千年历史,并载笔者思道,业余码字10余年,总计超400余万字。已出版《大变革时代:晚清》《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人心至上:刘邦》《这个汉朝太有意思了1-7》《汉朝冷知识》《真实的汉朝》《刘邦:从泗水亭长到歌动大风》《刘邦:从酒徒到天子,赤脚帝王》《帝国末路:晚清的冲突与变革》《龙种崛起:从市井无赖逆袭成为大汉帝王》等,多部历史作品在中国台湾出版繁体版。
“因为我一直有文学梦,想当作家,无比坚定。”
在小学时,他就对文学的热爱一发不可收。
他来自互助县塘川镇五其村,从记事起,家中就有很多连环画,四大名著、呼家将、杨家将、薛家将等,虽然画册不全,他却看得津津有味。三年级时,他拿到了一本厚厚的竖版繁体字的《隋唐演义》。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一套书太有神秘感了,必须看!
因为年纪小,他看起繁体竖排有些吃力,于是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地,一翻就是许多年,也由此激发了他对历史的极大兴趣。
02
中学时的他痴迷于武侠,读了很多金古温黄梁等人的作品,甚至通读金庸老爷子的所有武侠小说。初三时,学校门口有一家小书店,他看到了一本《武侠故事》,从此爱不释手。彼时的他每周只有10块钱生活费,为了省钱买心仪的杂志,他一日三餐全靠白开水和自带的干粮凑合。
我问他,为什么会喜欢武侠?
因为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
在他看来,武侠与历史互相兼容,武侠可以有历史的厚重,历史也可以有武侠的恣意。《三侠五义》《水浒传》都算早期的武侠,这些都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在被这些厚重大气的文笔所折服的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历史背景的兴趣。
大学时,他痴迷读书,尤其偏爱历史,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每个月几乎有一半的生活费都被他用在了买书上,狭小的宿舍几乎成了一座小型图书馆。
有一次,他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闲逛,发现了不少历史类的帖子,也有一些帖子浅显随性且更新太慢,不过瘾,索性自己提笔写了一段。
次日一看,反响居然还不错,于是又将后续的贴了上去。几天后的一个深夜,他接到了北京某出版社编辑的电话,对他的帖子高度赞赏,鼓励写完,然后帮忙运作出版。
挂完电话的那一刻,他满腔豪情,意气风发。在这之前,出书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而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第一次,他看到了梦想的曙光,这让原先朦胧又毫无出路的创作,忽然变得真切。
90后写史,压力山大。一介书生,三尺微命,解析正史,谈何容易?第一次操刀写一部长篇历史,布局谋篇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凭借着一腔热血,他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25万字的初稿。
然而,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这部处女作最终没能出版。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写作的念头。他告诉我,直到今天,他依然感谢那个电话,因为那位陌生编辑的鼓励,自己正式踏上了写作之路。从此之后,写作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3
大学毕业之后,究竟应该选择大城市漂泊,还是回到自己的故乡?
在经历了大城市的繁华后,他决定回到故乡默默扎根。他想念故乡的山水,想念家的温馨,想念母亲的温暖,更因为,彼时的他已经确立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写作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无数个深夜,他跋涉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古人促膝长谈,甚至附身于先人,思其所思、想其所想、感其所感、悟其所悟,纵横古今、畅抒胸怀、信马由缰、思绪飞扬。
掩卷之余,他总在想,隔着数千年的风霜雨雪路,当初再清晰的历史现场也会被岁月侵蚀得支离破碎,再鲜活的历史原貌也会被时光风化得面目全非,今古遥隔。
那么历史中的人呢?
貌似客观的历史,本身就因时代或写作者的局限而存在着成见与片面性,而向来不喜欢在史籍中追本溯源的大众,又是如此喜欢咀嚼营养快餐,将自己的认知坐标完全建立在他人的成见之上。
他说,历史是活的,翻开一本书,你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清楚地感知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读历史,其实是在读人心。
写作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无数次被拒稿、违约,让他一度濒临崩溃,好几次都想放弃写作。
每当这个时候,他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大学时,熬夜写作到凌晨两点的场景。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放弃更容易?放弃写作不难,但他不甘心。
那就不问结果,只求初心吧!
就这样,几番春来秋往,几番锦瑟无端,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他从未停下过脚步。
04
成功总是偏爱那些执着于梦想的人。2015年,他接到了一个写作邀约,从此一头扎进了晚清的历史故纸堆中。
3个月后,25万字的初稿成型。2018年1月,他的首部作品《大变革时代:晚清》正式出版,没过多久就出现在了省内各大书店的新书推荐排行榜上。
那一刻,梦想照进了现实,他的文学梦得以自洽。
2018年的夏天,朱耀辉接到了一个邀约:用七本书、一百四十万余字的篇幅,讲述一个完整的汉朝。
那时的他虽然已经写了几本书,但这种超级系列还是第一次遇到。
要不要接?犹豫半天,他签下了这份合同。
写作之初,有朋友问他,在你之前,市面上已经有那么多讲述汉朝的通俗读物了,为什么你还要写汉朝?
他的回答很简单,那些书都是别人的,都很好,但我不喜欢,我想写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朝。
马未都先生说过一句话: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写这套汉史,不仅仅是为了讲一个汉朝的故事,更是为了挖掘那个时代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勇往直前的冒险意识、迎难而上的进取雄心。
英雄会老去,王朝会衰亡,但一个时代的精神不会消亡,它会代代相传,融入我们的基因与血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力量之泉、进取之源。
30多岁的他写过晚清,写过秦朝,写过汉朝,还写三国,甚至为《资治通鉴》做过点评。
05
这么多作品中,你最满意哪一部?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他笑道,“对于创作者而言,最满意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部。”
14年的创作生涯,朱耀辉用文字践行着自己对写作和历史的热爱。他笔下的文字语言活泛,思维洗练,他的作品如一坛老酒,入口绵薄,却“后劲十足”。
他在写作时尽量守住非虚构的底线,尽可能做到各处叙述都有史料文献依据,用他的话来说,“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有出处,不能信口开河。”
谈到历史跟文学的区别,他说,“二者有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因为文学可以虚构,而我不能虚构历史。”
在他看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和我们现在是连成一体的,没有割裂的。
“我们好像一说起历史,就是很古老的,跟我们有距离的。”
他笑着说:“其实不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都是一个历史的延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