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型城镇化是县域衔接大城市的“齿轮”
县域处于创新链条的末端,也是衔接城市科技创新的关键节点,虽然当下创新驱动的短板弱项在县域,但动能活力、优势后劲也在县域。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县域作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家与社会的关键节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使乡村“上升”的优势要素与城市“下沉”的过剩要素交汇,推动了构成生产力三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推动了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的创新性配置与深层次协作。县域新型城镇化可以破解城乡要素二元分割的弊端,促进城乡双向开放,带动各类要素双向循环流动,形成对乡村生产要素的补充与优化。
使科技创新“下得去、融得进”
新型城镇化需要健全完备的、新型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不仅是优化乡村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一环,也是孕育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环境,打造前沿科创成果高效转化的绿色通道。
优化“研发创新在都市、承接、生产转化在县域”的格局,强化县域承接都市圈和城市群科技外溢的功能。通过新型城镇化推进县域融入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使新型城镇化成为县域衔接大城市的“齿轮”,使科技创新“下得去、融得进”,并最终在乡村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一方面,县域相较于城市具有孕育第一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优势土壤,且县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相应的科技创新环境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历史悠久的“有根”产业、特色产业多分布、发轫于广大乡村,所以,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农业农村区域,合理布局打造具有特色的基础设施体系。针对前沿成果在农业农村的“断链”现象,合理规划水、电、气、路、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以实现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发展目标。依托特色产业,结合数智化更新和技术改造,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力争使县域成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
为乡村振兴带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在县域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优化组合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实现对乡村传统要素的跃升,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也呈现出新质态。首先,乡村会逐渐完善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设备作为新型劳动资料。其次,数据、信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物质形态的新型劳动对象也被广泛结合应用于乡村振兴领域。在此基础上,会产生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新型劳动者。
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对全要素的整合、统筹,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尤其是要素单一、分散、规模较小的乡村更要“跳出乡村看乡村振兴”,通过县域范围内突破村、乡界限壁垒的整合,形成要素集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为更好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需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依托县域特色,对城乡要素建立优化组合的创新政策、制度。发挥政策、制度之间的互补性,使各项政策、制度相互配合、协同发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充分发挥县域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湖北省作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发挥县域综合统筹的功能,建设农业产业强县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县域的主体构成是乡村,这也赋予了县域相较于城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人文禀赋。要充分发挥县域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与县域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按照生态产业、文化产业、特色产业等集中布局、集聚繁荣、集约低碳、集约高效,形成区域特色。
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积极承接邻近大城市的产业、功能的适配迁移,并实现与乡村产业的联结,促进乡村产业升级转型。以县域打造适应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构建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进县域统筹乡村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乡村产业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以县域推动乡村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户以及育种公司、科研团队、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农资供应、贷款担保等主体一体化打造,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乡村产业向链条化、体系化转变,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以全产业链为载体延伸农业增值链条,实现梯次增值、全链增值。使乡村产业向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使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使农民增收除“靠地、靠力”外向“第三空间”拓展。健全产品供应链,解决上游以“小农生产”为主的分散不集中,以及中游损耗高、冗长交叉的多级批发问题。优化供应链结构,减少供应链中的中间环节,借力大型电商、新媒体平台,布局新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加大供应链基础设施完善。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为农产品供应链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并形成供应链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实现乡村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
(赵哲,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来源:湖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