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这种常见负面情绪的本质,四种细分类型,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遗憾,自我疗愈的手段与方法。把遗憾细分为了关系型、勇气型、道德型与基础型四种。从本质上说,这四种遗憾分别对应了我们对于四种人类基本需求的渴望,分别是稳定、成长、善良以及爱与被爱。
另外,“遗憾”也体现了一场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不同的自我之间发生的冲突。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希金斯曾经提出一个理论,在我们的意识中,其实有三个自我,分别是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本应自我。这三个自我,分别代表着我们的义务、承诺和责任。没有能成为理想自我,意味着我们放任机会溜走,而没能成为本应自我,则表示我们未能履行责任。平克说,在所有四种类型的遗憾中,每一种都涉及我们遇到的机会以及承担的责任,或者兼而有之。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遗憾的发生频率,与被调查者所属的人群特征高度相关。
例如,拥有大学学位的受访者,更容易产生与职业抉择相关的遗憾。这是因为,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就意味着职场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同时拥有更多的择业与发展选择,因此错失的机会总量也就更大。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访者更容易拥有不作为而导致的遗憾。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呈现的可能性和各类机会也在逐渐减少,于是人更容易为以往没有做过的事情,而感到遗憾。
那么,如何正确应对遗憾,来挽回昔日我们所犯下的错误呢?一个“四步解决法”。
第一步,叫弥补,包括: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人诚恳道歉,并进行赔偿。
第二步,请你努力拿出刚才我们提到过的“至少”思维模式,客观地盘点自己遭遇的损失,以及在损失之外,自己还获得,或者拥有了什么。
第三步,由三个连续动作构成,分别是表达、关怀以及抽离,目的是驱逐遗憾带来的悲伤和其他消极情绪,让自己的生活正常化。
首先,是表达。这里强调的是“自我表达”,也就是和专业心理机构,或者能够信赖的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困惑和悲伤。一些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让志愿者回答不同类型的问题,接受不同的金钱报酬;但志愿者往往会选择回答那些与自我处境心态相关的问题,哪怕回答这些问题的报酬并不高。另外,志愿者在倾诉自我时,大脑中的奖赏回路也会被明显激活。
随后,是自我关怀和自我抽离,这些在我们得到听书的其他心理类书籍里经常被反复提到,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体上而言,这两个步骤分别能帮助我们通过生活正常化,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通过生理上的舒适来抵消悲伤对我们的影响。同时,通过用他人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能够让你的注意力聚焦到具体问题的改进上,而不是一味地感觉悲伤与无助。
最后一步,则是最重要的,核心在于“预判未来的遗憾,修订当下的决策”。例如,很多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在某个研发项目启动时,就提前设定一个糟糕的结局,比如项目超时,预算超支,关键设计理念无法用现有技术呈现等等。然后再从这个结局倒推,为了避免这些糟糕结局出现,整个项目从开始时,就应该采取哪些必要措施。
当然,准确预期遗憾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热情甚至身体状况,低估可能面对的恶劣环境。这就会导致,我们也许实现了遗憾最小化,但并没有实现风险最小化。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提出三条原则,作为我们在预判遗憾,优化决策时的参考:
1. 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经常会高估我们的遗憾度。如果放任这种倾向,那就是在购买一种既昂贵,又不需要的感情保险,这是对我们手中有限资源和精力的浪费。
2. 如果一味追求把未来的遗憾压缩到最小,很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而不是想办法把它消灭。
3. 遗憾不可消除,且会长期存在。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满足自己的基本最低需求就好。同时,预测的时间尽可能长。例如,贝索斯经常会构建一个场景:自己已经八十岁了,正在回顾自己的余生。因为很多正确行为的价值,必须放到长时段中去观察,才有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