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深处,有一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山西,这里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还孕育了一项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艺术。这是一段关于匠心、传承与创新的故事,讲述着山西堆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又如何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故事要追溯到远古,那时的堆花,是祭祀天地、沟通神灵的圣洁之花,以玉帛为形,寄托着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尚书》与《左传》中的记载,如同遥远星辰,照亮了堆花艺术的起源之路。春秋战国,秦汉魏晋,每一朝每一代,堆花都在悄悄地生长,从通草、羽毛到绢花,材料日益丰富,技艺日渐精湛,它不仅是宫廷的奢华,更是民间生活的温馨点缀。
时间流转至大唐,堆花艺术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在上党这片丝绸织造的沃土上,韩王李元嘉将王权祭祀与民间习俗巧妙融合,以丝绸、金银箔等珍贵材料,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堆花。从此,堆花不仅限于供奉神灵,更成为了宫廷斗花、民间嬉戏的宠儿,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便是那段繁华岁月的生动写照。
宋代以后,堆花艺术逐渐走向民间,李家堆花世家的“自盛李记”应运而生,他们将堆花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从明清到民国,从宫廷到民间,自盛李记的堆花作品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远渡重洋,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然而,历史的波澜并未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堆花艺术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曲折历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老一辈堆花艺人积极响应号召,成立堆花小组,将堆花艺术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抗美援朝期间,堆花作品作为国宝赠予朝鲜,见证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随着时代的变迁,堆花艺术也面临着挑战。幸运的是,总有一群人坚守着这份传承,李金魁、李铭山、李卫东等自盛李记的后代,他们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终于在新时代让堆花艺术重焕生机。
2016年,长治“自盛李记”堆锦博物馆的成立,标志着堆花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这里不仅是堆花艺术的展示窗口,更是传承、研究和创新的平台。在博物馆里,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份技艺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如今,堆花艺术已成为山西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中,堆花艺术备受瞩目,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冯骥才先生的“国粹”题字,更是对堆花艺术的高度赞誉,为堆花传承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堆花的第十八代传承人李卫东告诉记者,山西堆花艺术不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一种精神的弘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堆花艺术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让这份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