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出现了一个社会毒瘤,就是吸毒。
1949年的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吸毒国家,抽大烟的民众高达数千万人,几乎占到人口的十分之一。
1949年以后,中国强力禁毒,吸毒人口急剧减少,几乎归于零。
改革开放以后,同我国接壤的金三角地区,大量毒品涌入中国,于是中国又出现了很多吸毒人群。
中国目前公布的吸毒者大概有100多万,西方认为实际是1000多万。
有这么多吸毒者,也就有了庞大的市场。
以每名吸毒者每年花费数万元吸毒的“最低价”来计算,这也是每年也有几千亿人民币的市场。
毒品贸易的利润极高,以冰毒贸易为例,包括制造、运输在内的一切成本,也不到利润的十分之一。
这么高的利润,这么大的市场,即便这是杀头的罪,也会有人愿意去做,陈炳锡就是其中之一。
陈炳锡在1956年出生于广东普宁市流沙镇赤水村。
大家也知道,普宁属于潮汕地区。
和其他村民一样,陈炳锡的童年和少年非常贫穷。全家人挤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吃了上顿没下顿。
陈炳锡记忆中,童年时他曾同母亲一起去要过饭,还不止一次。
陈炳锡不是读书的材料,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种地。
农民种地赚不到钱,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开始跑江湖做生意。
不过,陈炳锡颇为精明,而且胆大心细,比较擅长做生意。
很多乡亲们认为,陈炳锡走上最后的道路并不是偶然,他本来就有一股“狠劲”。
所谓的“狠劲”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犯罪的人生态度。
对于陈炳锡来说,做什么生意都没关系,只要能够赚钱就行。他曾经卖过农产品,卖过狗,后来改为做药材生意。
普宁当地人很相信中医,中药材畅销。陈炳锡跑到湖南等地收购药材,然后回到老家加价变卖。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竞争也不激烈。仅仅两年多时间,陈炳锡就赚了七八十万。在90年代,这可不是小数字,陈炳锡一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
没多久,很多人开始搞药材,其中不乏大财主。
本钱较小的陈炳锡见利润微薄了,转而开始做布匹生意。
布匹生意的利润也不高,陈炳锡很快就没兴趣了,开始考虑贩毒。
早在陈炳锡做药品生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毒品。潮汕地区的特点是,乡下往往是自治的,乡民的法律观念淡薄。只要有宗族保护,你即便做了一些灰色生意甚至违法生意,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陈炳锡卖药材时,就看到一些同行在贩毒,至于做擦边球生意就更多了。
眼见毒贩一夜暴富,陈炳锡也耐不住性子。
最初,他开始做阿片粉、安非他命的生意。那个年代,含有吗啡的阿片粉被当作咳嗽药和腹泻药,安非他命则作为减肥药,属于灰色生意。
做了一段时间,陈炳锡对生意并不满意。贩卖这些玩意的利润不高,严格意义上也是贩毒,被捕后一样要坐牢。
既然已经冒险了,干脆破釜沉舟做大一些,陈炳锡开始直接贩卖海洛因。
在90年代,潮汕地区有不少贩毒团伙。
潮汕地区的交通发达,尤其海上运输比较方便。同时潮汕人有很多生活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比较容易组织贩毒网络。
加上又有地方宗族保护,在这里贩毒相对安全。
陈炳锡同普宁人庄顺盛结拜为兄弟,后者是一个毒贩。
在庄顺盛的帮助下,陈炳锡很快建立了自己的贩毒组织,从拿货的源头,运输,销售,洗钱,保护伞统统都搞定。
仗着以往的各种关系,陈炳锡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普宁当地首屈一指的毒贩。在他看来,干兄弟庄顺盛已经是目光短浅,不求进取的庸人了!
此时的陈炳锡不满足于在小小的普宁称霸,希望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大毒枭,借此获得巨额的利润。
不过,聪明的陈炳锡却认为,还有个重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毒品来源。
陈炳锡的毒/品来源,主要来自于一个叫做张启生的普宁毒贩。
张启生此时定居香港,同当地黑社会关系很好,一说就是帮派高层。两人都是普宁人,就是自家人,一见如故,关系很好。
张启生从缅北毒品军阀手中拿到海洛因,设法运到云南以后,再转手卖给陈炳锡。
对此,陈炳锡不太满意。
一来,张启生拿到的毒品价格比较高。张得到的毒品经过好几手的中转,有很多中间商赚差价,影响了陈炳锡的利润;
二来,陈炳锡拿到的毒品不是一手的4号毒品。在缅甸,著名的双狮地球牌海洛因纯度为99.99%,陈炳锡拿到的则只有50%左右纯度,显然已经被掺了很多东西,同样影响了利润;
三来,从缅北拿货,首先要设法运入云南瑞丽,随后需要经过多次转运到普宁。禁毒警察可不是吃饭干饭的,运输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事。对于陈炳锡这种毒枭来说,出事后不但要拿出大量金钱来扫尾,搞不好还要被连累掉脑袋,是得不偿失的。
说来说去,陈炳锡认为只在贩毒过程中赚了一点小钱,大部分利润被其他人赚走了。
于是,陈炳锡渐渐的考虑放弃海洛因生意,转而搞新型毒品,尤其是当时刚开始在欧美流行的冰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