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冬至,寒风凛冽,而全国各地的温室大棚内却春意浓浓,新鲜蔬菜纷纷上市,不仅丰富了冬日的餐桌,更成为了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据中新网消息,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温室大棚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走进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的温室大棚,彩椒、泡椒、尖椒等辣椒品种琳琅满目,板蓝根芹菜、菜心等蔬菜也长势喜人。这些大棚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和农户共同出资建设,不仅盘活了村集体经济资金,更带动了周边120多人在园区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同样,在凉州区谢河镇叶家村的鲜食葡萄产业园大棚内,一串串葡萄压满枝头,让人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凉州区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特色产业种植,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将农闲时间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为乡村振兴筑牢了产业基础。
据大象新闻消息,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沙沃乡,蔬菜大棚产业更是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沙沃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蔬菜大棚种植产业应运而生。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秉持“人才先行”理念,积极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
同时,合作社发挥引领作用,规范产业园区运营,加强人员管理,提供信息资源、保价收购和种销一体化服务。目前,全乡已建成蔬菜大棚767座4000余亩,露地种植近5000亩,形成了“线下定点市场+线上物流配送+龙头平台购销”三位一体销售渠道,带动了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得到了加强,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祖国最北的黑龙江省,设施农业同样呈现出勃勃生机。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镇的张胖草莓采摘园中,一颗颗草莓在寒冬中绽放生机,通过向消费者开放冬日草莓采摘项目,每年可产草莓2.5万到3万斤,旺季高峰时可卖到每斤60元,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哈尔滨市双城区永治街道长产蔬菜基地俱阳蔬菜专业合作社,盆栽蔬菜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合作社通过精准种植和科学管理,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到数十万元。此外,在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智能温室大棚内的山茄树、火龙果、香蕉等果蔬长势喜人,为龙江大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西良村,温室大棚基地内种植的山野菜同样备受青睐。据彩练新闻报道,刺嫩芽、婆婆丁等山野菜在大棚内生长十分旺盛,种植户们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的管理,将“冬闲”变为“冬忙”。西良村创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建设蔬菜大棚8栋,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年产蔬菜7万斤,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这些蔬菜主要供应长春、吉林等周边蔬菜市场和舒兰本地商超,同时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及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
来源: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