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百家讲坛的一个往期视频片段,网友搬运过来的,内容是易中天与王立群的一段对话,主要是王立群讲述了自己当年初中、高中时期上学经历。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内容,总体上有两个感受。第一个感受是觉得很励志,写出来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故事。第二个感受是觉得心酸,写出来就是伤痕文学。
公开资料显示,王立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专家,是河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是王立群的出名,还是在上百家讲坛之后。
王立群说,1958年,自己13岁小学毕业,当时作为保送生考上初中,但是却没有收到初中的录取通知书。原来,他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而被淘汰掉了。
不过,王立群并没有失学,虽然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公办学校淘汰,但是政策还允许他上民办初中,只不过晚了两个月。我这才知道,那时候就有民办初中。
王立群在民办初中上了两年,半工半读。学校组织学生打工赚钱,一切收入都给学校,用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包括付教师工资。这个学校里的学生都出身不好。
在民办初中上学的日子很苦,三天读书,三天打工。打工干的活,都是体力活。包括用平板车拉砖,用锤子砸石子。说实话,看了这一段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拉砖通常是在夜里。王立群说是那种很大的汽马车,四五个同学拉一辆,一辆车拉几千块砖。王立群说,拉不动也得拉,不拉就得失学,因为学校维持不下去。
在钢铁厂砸矿石,必须用左手扶着矿石,右手用锤子砸,力量小了砸不开,稍微偏一点,就会砸到手上。王立群说,他们所有同学,没有一个手上不被砸伤的。
虽然很苦,虽然还得自备干粮,赚的钱全部给学校,但是我感觉王立群心中是感恩这个民办初中的,而没有觉得被学校剥削,因为没有民办初中他们就得失学。
两年后政策改好了,王立群他们被并入公办学校,不用打工了。但是此时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没吃的,半天上课半天挖野菜。这与《平凡的世界》里写的一样。
进入高中后,王立群成绩非常好,好几门考一百。但是这个时候,王立群说,“历史又重演了”。他虽然成绩好,但是家庭成分不好,所以最终没有大学录取他。
高考看成分,在当时因为“四人帮”作妖,走向了极端化,以至于出现很多荒唐事,比如0分上大学的奇闻异事,比如白卷英雄的故事,等等,传遍全国。
当然,反过来就是那些成绩优异的人不被录取。王立群就是其中之一。王立群说,平均分比他低三十多分的同学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他没有,“落榜了”。
1965年,“高考落榜”的王立群,去第一机械工业部开封空分设备厂子弟小学应聘为代课老师。1978年,王立群考上了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1977年高考正常化,但是王立群已经超过年龄了,而且他也不愿意隐瞒年龄去参加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考,王立群是以高中学历参加报考硕士研究生的。
王立群以高中学历能考上硕士研究生,这显然得益于他平时认真学习,尤其是高中毕业之后平时继续努力自学。可见,学习是他这样的人唯一可以自控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说,关键还是政策改变。的确,这一点我不得不认可。但我依然认为,伤痕固然总会痊愈,但如果王立群不努力学习,机会来了对他而言也毫无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