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国内有部分城市出了新规,以后的房子按套内面积来计算,不再计算公摊面积。
换句话说,以后在这些城市买房子,买到的都是实打实的面积,一百平方就是一百平方,不再有房产证上属于自己,实际上似乎又用不到的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的算法,起源于香港,后来被大陆学了过来。因为一栋楼里面,除了一个个居住单元,还会有走廊、电梯、楼梯等等这些实际上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是同一层的业主共用的,因此被计算为共有的,或者说共同分摊出来的,也即所谓公摊面积。
这样说的话,不计算公摊面积,对买房的人岂不是大大地有利,以后不必为楼梯、电梯这些东西买单了,由开发商去负责?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开发商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做慈善,不会无缘无故白白做赔本生意。公摊部分的面积就算不计算在内,事实上也会通过涨单价的方式,打包卖给业主。不管有没有直接计算在内,本质上都是业主在买单。
就好像你到菜市场买核桃,有的商家去了壳卖,有的整个一去卖。你买去壳的核桃,其实并不能占到便宜,因为去壳的核桃,单价必然会贵一些,实际结果影响不大。
真正影响的,是由些衍生的一些细节。比如对豪宅税,对物业费、取暖费等等的影响,比如房价的统计数据。事实上物业费、取暖费也不会因为只计套内面积而减少,如果只计套内面积,它们必然会涨价。
香港地区在2013年前后取消了公摊面积的算法,实际上算法的改变,并不是左右房价走向的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还是在于供需,在于货币政策与经济状况。在卖方市场的时期,开发商少投一些成本,不必所有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也不难吸引到客户。而相反,在交易萧条的买方市场时期,开发商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去优化产品,政策也会各种开绿灯。
真正背刺旧业主的,是新规下高得房率的新房。我们在计算房产面积的时候,半封闭的阳台只算一半;飘窗与花池,符合特定要求时,可以不计入。在实际操作中,一套房子里可以包括多少阳台,多少飘窗,政策是有灵活空间的。
以广州为例,新规之下,高得房率的新房,得房产常常超过90%,甚至可以超过100%。理论上同样是100平方的房子,套内的实际面积可以多出20%。
高得房率的居住体验,确实会提升许多。只要条件许可,谁不喜欢住更大的房子呢?由此我们也知道,对房子的需求,也许没有之前那么大,但其实是没有终点的。只要人们想出新的办法提升居住体验,需求就会存在。
例如更舒适的布局,更漂亮的花园,更智能的设施,更好的隔音效果。
中国人整体的房子拥有量虽然比较充足了,但比起一些发达国家来,许多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需求都是存在的,大概也是这个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