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赖耶识
彼时还是大唐开元二年,李隆基册封赵丽妃的儿子,也就是次子李瑛为太子。
李瑛有一个太子右卫率,也就是储君的属官王海滨。
因为吐蕃动乱,所以这一次王海滨随着薛讷西征吐蕃,这一战中,王海滨立下赫赫战功,在最后的收官之战中,因为同伴的拒绝救援,薛讷战死。
李隆基看着眼前哭着的少年,念及其父亲的英勇,李隆基决定收他为养子,抚养在宫中,和皇子享受同等待遇。
李隆基向往汉武帝有霍去病,所以准备自己也养出来一个霍去病第二。
因为是忠臣子嗣,所以王海滨的儿子王训,自此更名王忠嗣。
青年时期的王忠嗣,最好的玩伴就是皇九子李亨,两个人关系亲密,同吃同住,甚至李亨称作王忠嗣为兄长。
李隆基想要教养王忠嗣是真心的,所以成年后的王忠嗣熟读兵法,在李隆基每一次的考教中,王忠嗣都能对答如流。
眼见王忠嗣已经长大,所以李隆基给了王忠嗣一份工作,代州别驾,按照今天的话,就是代州刺史的助理。
代州是当时的边境,这何尝不是李隆基有意让王忠嗣先收悉一下战场?
在当助理的时期,王忠嗣虽然是个文职,但是日常不是打击豪强,就是率兵出塞巡边。
李亨心疼哥哥,所以找到父亲,希望李隆基可以将王忠嗣调回长安,因为李亨害怕王忠嗣会突然死在某一次和突厥的对战中。
李隆基也是心疼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所以按照李亨的话,将王忠嗣召回长安。
可是这并非王忠嗣所愿,回到长安的王忠嗣,常常夜半哭泣,遗憾不能为父报仇。
可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开元十八年,吐蕃入侵,信安王和兵部侍郎同时举荐王忠嗣出征。
但是李隆基也害怕王忠嗣被仇恨冲昏头脑,所以反复告诫,不能委以重任,怕王忠嗣折在战场上。
这一年25岁的王忠嗣,终于上了战场,可是害怕王忠嗣受伤,每次出征,王忠嗣都被保护的很好,接连三年寸功未立。
王忠嗣不甘心,所以在准备收兵还朝的时候,要立功以报天子。
王忠嗣要夜袭吐蕃基地。
因为两地相距甚远,已经一千里,所以王忠嗣的计划被所有人反对。
但是王忠嗣毕竟是皇帝的干儿子,最终带着700名弓弩手夜袭。
可惜因为大雨大雾,弓箭拉不开,王忠嗣决定带着700人肉搏。
吐蕃人也想不到王忠嗣敢带着700人袭营,以为援兵会源源而来,所以大乱。
这一战,王忠嗣就这么天赋异禀的胜了,斩杀千人,俘获羊马数万。
李隆基看着前方的捷报,差点高兴疯了,要王忠嗣回京献俘,自己亲自检阅。
王忠嗣一战成名,获封伐北都督。
接下来的战争,就会有将军请求征调王忠嗣,而王忠嗣也配得起,大胜而归。
在35岁,王忠嗣就做到了河东节度使,一年后,兼任朔方节度使。
这简直就是奇迹。
此时的王忠嗣,要面对的是对面的多股势力,有突厥,有契丹,有回鹘等诸多部落。
三年之间,王忠嗣在各部落之间煽风点火,反间离间通通出手。
突厥九部归大唐,乌苏米施可汗被斩首,人头献回长安。
王忠嗣守住了大唐的边塞,让敌人不敢来犯。
王忠嗣真的成了李隆基的霍去病。
两年后,王忠嗣一人掌四印,除河东和朔方,还有陇右、河西节度使。
四十岁,四方节度使,掌大唐47万军队的27万兵卒。
整个大唐,除了那个做皇帝的天策上将,仅王忠嗣一人。
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可是接下去就是美人迟暮,英雄白头。若如此,不如只写到这里。
写王忠嗣少年张扬的前半生,写王忠嗣为家为国的前半生,也写大唐还是盛世的前半生。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