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是野人!”
2006年的一个清晨,江西省上田村的田间回荡着村民惊恐的呼喊声。
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最终在半山腰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这位“野人”。
但这个“野人”不仅不野,反而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随和儒雅。
他生活的洞穴被凿出三室一厅,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
这个野人究竟是谁?他身上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失败的感情
1954年,余水芳出生在江西省鄱阳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
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则是勤劳持家的农村妇女。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家人过着清贫但温馨的生活。
余水芳非常聪明,他第一次看别人打算盘,就能完全复现整个计算过程,丝毫不差。
村里的老人常常惊叹:“这孩子真是个天才!好好读书,将来准能出人头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余水芳上完初中后就辍学了。
16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他看中了余水芳的聪慧,便收他为徒。
余水芳很珍惜学习机会,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医术,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常见病症的诊治方法。
短短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了村里有名的“赤脚医生”。
余水芳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听到消息后,余水芳立马决定,他要参加高考。
他开始废寝忘食地自学,希望能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余水芳最终遗憾落榜。
这个打击让自信的余水芳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高考
更让他心灰意冷的是,父亲明确表示,家里实在太穷了,无力支持他复读。
为了生计,余水芳只好先进入了鄱阳县的一家机械厂打工,成为了一名仓库保管员。
正是在这段时期,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当时的余水芳还沉浸在高考落榜的悲伤中,整个人十分消沉。
那个温柔善良的姑娘,总是耐心地开导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她的鼓励下,余水芳渐渐走出了失意的阴霾,两个人的感情也因此日渐升温。
很快,当两人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然而,现实却给了余水芳当头一棒。
姑娘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亲事,理由很简单:余家太穷了,给不了女儿幸福。
在家庭的压力下,这位姑娘最终含泪离开了他。
这段失败的感情让余水芳变得沉默寡言,自卑感像阴影一样笼罩着他的内心。
南下打工
他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1992年,38岁的余水芳和同村的几个人一起南下深圳打工。
初到深圳,看着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余水芳受到了深深的冲击。
凭借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过人的学习能力,他很快从车间的普通工人晋升为班长。
事业稳定发展时,爱情也再一次降临。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位年轻的女工对这个成熟稳重的班长产生了好感,主动追求他。
但是,过往感情的阴影让余水芳始终无法敞开心扉。
在一起后,每当女友提出想要逛街、看电影时,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终于有一天,受够了这种若即若离相处方式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余水芳
这时余水芳才惊觉自己的错误,急忙跑到女友老家想要挽回,却发现她已经在父母的安排下匆匆嫁人。
这第二次感情的失败,让余水芳彻底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也让他开始逐渐疏远人际交往。
他变得越来越内向,更加不善长表达自己的感情。
信息来源于江南都市报2006年9月4日发布
隐居的决定
两次感情的失败,让余水芳对城市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
2000年8月的一天,他跟随一位江西老乡回乡探亲,来到了白沙镇上田村。
余水芳站在半山腰,呼吸着山间的空气,目光所及是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
他的内心突然涌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就在这时,他意外发现了一个天然溶洞。
山洞
看着阳光穿过洞口,在地面洒下一片金黄,余水芳的内心响起一个声音:这才是我的归宿。
他要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做出这个决定后,余水芳立即行动起来。
他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切断了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从他们的世界里彻底消失。
2001年初春,他用积蓄购买了凿岩工具、手电筒、火柴等必需品,正式开始了他的“山居计划”。
余水芳
首先他要把山洞改造成适合居住的样子,但是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每天天刚亮,他就开始挥舞铁锤,一点一点地扩大洞穴空间。
布满老茧的手常常磨出血泡,但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执着地继续着他的工程。
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终于成型。
但余水芳并不满足,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构想继续扩建。
余水芳
他要把这个山洞改造成“三室一厅”的结构——要有独立的卧室、厨房和储藏室,还要有一个能容纳几个人的客厅。
初到山中时,余水芳只能靠着捕捉野兔、采摘野菜度日。
后来为了能够自给自足,他在山腰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蔬菜和粮食。
为了解决吃水问题,他还在洞内挖了一口五米深的井。
余水芳在打水
闲暇时,他用捡来的木材自制了床、桌椅和储物架,甚至用石块垒起了一个简易的土灶。
山里常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不请自来的蛇,把洞顶当成家的蝙蝠……
起初,余水芳常被这些不速之客吓得睡不着觉。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学会了与这些山林邻居和平共处。
余水芳烧水
偶尔余水芳会下山买一些种子和书籍,隐居的日子很充实,他就这样在山中度过了五个春秋。
他的头发和胡须疏于打理,渐渐长及胸前,也让他变得越来越像个“野人”。
因此,2006年,他出现在上田村田间时,才引发了那么多的轰动。
村民们报警后,警方很快循着指引找到了余水芳居住的山洞。
余水芳的生活环境
山洞长30米,宽2米,洞内整洁有序,不仅有基本的生活设施,还摆放着几本翻旧的书籍。
警方调查后发现,由于错过人口普查,又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余水芳的户口已经被注销了。
消息传到县里,引来众多媒体关注。很快,当地政府为他恢复了户口,还办理了低保。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余水芳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添置了电视机和电脑,让自己能够重新与外界取得联系。
余水芳的书架
平静的隐居生活
2011年之后,余水芳的生活逐渐步入了一个平静的常态。
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在山鸡的啼鸣声中醒来,开始他规律的一天。
在他精心打理的菜园里,各式蔬菜四季轮种:春有青椒茄子,夏有黄瓜丝瓜,秋有白菜萝卜,冬有菜心芥菜。
他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每月还会背着竹篓,带着多余的农产品下山到集市上换些生活必需品。
余水芳劳作
除此之外,余水芳的精神生活同样丰富。
他为自己打了一个简易的木头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
不仅有泛黄的哲学典籍,有磨损的文学名著,还有几本崭新的自然科学读物。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余水芳还自学了多种乐器,其中最让他着迷的是竹笛。
余水芳吹笛
余水芳觉得,竹笛的声音最贴近自然,每当他吹奏时,都仿佛在和山林对话。
除了竹笛,他还学会了二胡,甚至用简单的工具自制了一把独特的竖琴。
夜幕降临时,他就坐在洞口,随着月光起舞的树影即兴演奏。
他还创作了许多诗歌和散文,作品大多描写山中的日常见闻,既有对自然的咏叹,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余水芳拉二胡
虽然隐居深山,但余水芳并非与世隔绝。一台老式电视机和一台收音机是他了解外界的窗口。
他关注时事新闻,也会对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偶尔会有媒体记者或者好奇的游客来访,他都会热情接待,与他们分享茶水,聊聊他对生活的感悟。
但是,每当有人劝他重返社会,或是要为他介绍对象时,他总是婉言谢绝。
余水芳与记者杜金存
“我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家人。”
回顾过去的挫折,特别是那两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余水芳现在已经能够平静地看待。
他坦言,如果没有那些痛苦,他可能永远不会发现与自然相处的快乐。
余水芳
他的故事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他是逃避现实,也有人认为他找到了真正的生活智慧。
但对于这些讨论,余水芳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平和。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重要的是找到内心的平静。
余水芳
结语
余水芳用二十年的山居生活证明了,自给自足的农耕、丰富的音乐创作、持续的阅读思考,也可以很幸福。但是,这种选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样的孤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隐居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完全的隐居在当今社会几乎不可能,即便是余水芳,最终也需要依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通过电视电脑与外界保持联系。
但从余水芳的故事里,我们也明白了,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我的价值,或许比追逐外在的成功更为重要。生活的意义,最终要由每个人自己来定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