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专家表示,部署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将有效维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扫码检查”“反向监督”等新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行“扫码检查”
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检查结束后,企业可在线上平台上对检查行为进行评价……自今年7月1日起,北京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机制,迈出了反向监督规范涉企执法的关键一步。
“您好,这是本次行政检查的二维码和执法人员的电子执法证,您可以通过‘京通’APP扫码查看本次检查内容……”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衡家栋对科大讯飞(北京)有限公司产品商品价格开展“亮码检查”。
执法人员通过“综合监管e码查”小程序,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向被检查经营主体展示检查任务、检查人员等信息后,方可开展行政检查或访企活动。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范磊介绍,“扫码检查”目前已覆盖北京市49个部门、950个执法主体、2.6万余名执法人员的数据信息,实现了检查信息的可共享、可追溯。
北京小白杨鸽子窝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玉柯说,以前检查单上只呈现哪里要整改,但不了解具体的整改标准;现在,企业可以用客户端扫码查看,检查项和整改标准一目了然。完成问题整改后,基本都能通过线上视频完成回访抽查,对商家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减负。
“通过扫码这个动作,将各类涉企检查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实现阳光检查、规范执法。”范磊说,执法人员不扫码开展检查,企业有权拒绝接受检查,强化了社会监督效果。
除北京外,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多地也开展了扫码检查、反向监督的试点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还出台了《关于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 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列出执法行为“八个严禁、十个不得”。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佟波表示,对执法不规范、不文明行为亮出“红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注重“反向监督”
“扫码检查”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反向监督机制,即让企业事后对检查行为进行评价,以真实的企业反馈和社会监督,反向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所有检查记录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在APP里看到。”在对科大讯飞(北京)有限公司的产品进行扫码检查后,衡家栋这样告知企业工作人员。企业还可以进行在线评价,包括检查人员是否规范检查,是否告知检查标准和检查结果。有超范围检查、重复检查等情况,也可以通过京通小程序反馈。
据了解,北京、河北等地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监督码”,随时提出意见建议。企业信息在核实过程中不会被公开,以保障企业诉求得到有效处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表示,将深入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基础上,提升执法的精度和温度,推动行政执法更好服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开放活跃的市场经济。
做到无事不扰
在此前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关于涉企检查的意见比较集中,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现象仍有发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要有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推行“扫码检查”,不仅让检查更规范、更透明,还建立起一套避免扎堆检查、重复检查的预警机制。
12月18日,北京华联上地店刚刚迎来一次特种设备检查。该店市场运行负责人伍梓榆告诉记者,综合检查从过去的每月三四次减少到现在每月一两次,数量压缩了差不多50%。多部门联合检查大大减轻了负担,也便于一次性整改到位。
“我们严格规定,一家企业受检频率一天不得超过1次,一星期不超过2次,一月不超过3次。”范磊介绍,全市数十个有执法权的部门,不管哪家来检查,只要超过上述频率,一扫码,就会出现重复扰企的红色预警。一旦出现这种提示,检查人员必须比对检查项目,确认预警项目与本次检查任务不一样且确有必要,才能继续进行。
据了解,多地采用线上抽查等非现场监管机制,做到无事不扰。北京、湖南、江苏等地通过信息共享、电子技术设备监控、“互联网+监管”等非现场方式,既减少扰企,又保障监管效能。 (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李思雨)
来源: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