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晨报 文/宋海明 图/汪周和 发自安徽
安庆市大观区紧挨长江边上,人多田地少,过去大观区海口镇及十里铺乡的村民们除了耕种庄稼,大多数人是靠着捕捞鱼虾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非常破弱。那么长江禁捕后,村民们的家庭经济收入及村级集体经济从何而来呢?日前,安庆市文联、安庆市作家协会组织10余位省、市知名作家、摄影家、音乐家至大观区采风,在随机走访的几个乡村中,发现如今大观区辖下两个乡镇的乡村与昔日可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基层村级两委在乡村振兴中为创建和美乡村,已是你追我赶各显神通抓好集体经济建设,在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发展路上,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村一条亮丽风景线。
茅岭村:党建引领绘宏图
十里铺乡茅岭村,属于挤身安庆城区的城中村,村里住着汉族及回族群众,全村1300余人口,可供耕种土地稀少,过去村民大多靠在城区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记。如何让全体村民共同走上富裕之路呢?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吴福稳介绍说:在区、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村两委深入摸底辖区民情民意,决定进行“党建十合作社十公司”模式,走强村富民兴业之路。要想带领全村群众奔小康,首先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为群众搭桥铺路引导他们创业,抓好经济建设……
经过谋划,茅岭村争取了28亩用地,建了栋1.2万方综合楼,创建了茅岭民族文化创意园,通过招商引资,年创收100万元。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村级平台,抱团发展,整合村里闲置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又成功引进商户17家,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后来乘胜追击,创建了132亩的大观绿色建材产业园,引进新型建材企业13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解决村民就业400余人。自2023年以来,该村集体经济年创收722万元以上。
如今的茅岭村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村级集体不仅承担了全村老年人城乡居民医疗投保金,而且每月还向每位老人发放养老金200元。自2019年以来,实施集体收益股金分红总额450万元,户圴分红15100元,使“村民”变成了“股民”。茅岭村每年还拿10%的收益金用于村民扶困助弱,还建小区绿化提升工程改造,及用于鼓励优秀青少年学生等公益事业。
村内新建的居民文体广场、灯光篮球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层治理数字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公益设施遍布。
为了留住乡愁,梳理村史故事,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村里投资兴建了村史馆,通过搜集整理,将茅岭村自建村以来各个时段的发展变化、出现的乡贤、英雄人物、好人好事及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文物进行展示。不仅让外人深入了解到茅岭村的乡村巨变,更能激励茅岭村一代代人去为幸福茅岭而努力奋斗。
镇江村:种养发展“双豚”飞
走进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仿佛进入了水乡泽国,该村南临长江,北依皖河,全村4700余人口,可耕面积4000余亩,过去的镇江村人大多是农忙时面朝泥土背朝天种植水稻、小麦糊口,农闲时不是靠外出打工便是下水捕捞鱼虾挣些钱来养家过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遇到天灾人祸时,整个家庭便陷入困境,自长江禁捕后,镇江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点血汗钱,但终究不能发展壮大家庭经济收入。针对此种情况,在上级党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优越政策的引领下,镇江村党总支、村委会经过摸底谋划,决定走出一条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康庄路。
说干就干,村两委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结合镇江村的实际情况,积极筹集资金建起30亩56座大棚发展羊肚菌种植业,年创收村级集体经济近30万元,同时结合荒滩废地综合整治,搞起了桃树、山核桃、白枇杷、梨树等果树的种植,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近60万元。镇江村党总支书记陈声生激动地向来访者介绍着镇江村的发展与未来。
安庆永强农业科技番鸭(简称:豚)养殖基地,是村里主导的“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的富民产业项目。目前,已发展成全国较大的番鸭养殖企业。该企业年产番鸭3000万羽,“宜源”牌番鸭成为了安徽省著名商标。产品已远销至广东、上海、湖南、湖北等十几个省市,在带动周边近百名村民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该村的经济迅速发展。
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在镇江村落户了省级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纷至踏来镇江村观光,使“全国文明村镇”的镇江村借着江豚、番鸭(豚)的美名在外更加名声大震。
海口村:借景打造农文旅
海口镇海口村与安庆市城区隔水相望,是古皖口古城之腹地。90年代末以前来往城区主要靠渡船航行。历史上这里是万里长江咽喉之地,更是兵家战略重地。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常在此地伏击长江上日寇战略物资运输船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更是渡江战役的主战场。至今,这里还留存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口渡江烈士墓”等等历史遗迹。
面对拥有5400余人口,过去仅靠着6000余亩田地免强维持生计的村民,海口村党总支、村委会决定要做村民奔向富裕路上的领头雁。经过深思熟虑,村两委号召村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所出产的农产品就近销售安庆市区市场,即解决了城区市民随时品尝到新鲜农产品,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创收。
近年,海口村两委巧借海口村依江傍水,又与周边独秀园、狮子山公园、大观亭等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相邻的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吃住游乐项目。为此,村里利用长江大堤附近遗留的建筑及闲置民房升级改造成江景民宿、江景观景台、地方土特产农家乐,自行车江堤骑行游等等农文旅项目,深深吸引了四方来客。
海口村党总支书记李帮春兴奋地介绍:每到晴朗天气或周末,来海口村江堤游玩的人成百上千,他们在这观赏江上往来船只及四周红黄绿色田园风光,唱歌跳舞品土菜吃烧烤。远来的客人更是呼朋唤友三五成群住江景民宿,品海口农家乡土菜品,畅述万里长江话古今。
培文村:瓜蒌变成金葫芦
海口镇培文村历史地貌因长江江水冲积成为独立圩口泥沙洲,从空中观看,村貌形似飘泊在长江边上的一只金葫芦。因其三面环水,村内近6000人口,虽有8000亩耕地面积,但在过去若遇大旱大涝,泥沙地质会颗粒无收,十年就有九年荒。自古以来这里村民们是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农闲时便放舟江上捕鱼捞虾维持生计。自长江禁捕保护生态环境以来,该村村民们便纷纷外出打工挣钱来贴补家用,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怎么样才能改变培文村落后面貌,带领广大村民共奔富裕路呢?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培文村党员群众决定从该村乡村能人中选出年轻人才挑起村党总支、村委会重担。于是吴保利成为了培文村党员群众首选的村两委领头人人选,果然,培文村在吴保利的带领下,随后的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事实证明了党员群众选对了领头人。
培文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决定精心打造“”一村一品”农业种植项目,种植瓜蒌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筹集资金后,村两委采取村集体资金入股方式与种植大户合作,集中流转了210余亩土地,聘请农业科技专家传授管理瓜蒌种植技术。
近年来,培文村种植的瓜蒌经过精心种植管理,现如今亩产瓜蒌子达到360斤左右,瓜皮产量150余斤,集体经济年创收150万元。全年带动村民就业百余人次,培文村加工炒制的瓜蒌子因粒大口味好大受消费者欢迎,产品远销邻近数省市市场供不应求。培文村种瓜蒌荣获了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位列大观区“书记项目”。
展望未来,培文村党总支书记吴保利信心十足地说:培文村在原有的瓜蒌种植上将要做大做强,只有抓好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才能用之于民造福于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