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大连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站在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施工现场,眼前的施工场景却让人内心沸腾——旋挖设备星罗棋布、运输车辆来往穿梭,数千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打桩、制作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一派繁忙景象。
机械上安装北斗定位天线
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在航站楼核心区施工现场,几十台巨型设备正在进行强夯地基处理作业。每台机器上,都安装了两个高科技“小物件”,一个在强夯机吊臂额头上,另一个在强夯机尾部的配重或A型架顶部。
别看个头小,这两个“家伙”的作用可大着呢。夯机操作员孙广原介绍,他们叫作北斗定位天线,精准定位可以判断强夯机方位、方向及强夯机转轴中心位置等数据,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实现智能建造。
孙广原:
“凭借这两个天线,我们在驾驶室内可对夯击次数、夯击能等施工参数实施监控,大大提高了强夯机操作精度、作业速度和安全性。”
而位于施工现场几公里外,就是刚刚投入使用的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管理部,现场强夯作业的施工参数及成果,会实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管理部一楼智能建造指挥中心的数字化施工监控监测系统中。
通过数字赋能
实现全过程建设质量监控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是以离岸填海方式提供建设用地的大型枢纽机场,深层地基处理对于有效控制地基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差异沉降意义重大。
航站区深层地基处理施工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未来航站楼、航站楼前交通用地和主次干路交地区域,计划明年完工。
项目根据各区域的未来功能规划,结合不同陆域形成方式及地质条件,强夯、碎石桩、旋喷桩、搅拌桩等施工工艺,对航站区不同区域实施深层地基处理施工。
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化系统项目负责人刘辉介绍,以强夯为例,为确保施工质量,在夯机机械上安装监测终端和数字传感器,随时采集夯点的位置、落距高度、夯击次数等重点施工数据,上传后台监测系统,能够为后续深层地基处理的工程质量验收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数字赋能,项目工程实现全过程建设质量监控。航站区深层地基处理工程也是新机场建设首个采用数字化施工管控技术的项目。
实时收集来的数据,在监控平台上自动转换成不同颜色的图形,施工进度一目了然。
刘辉:
“页面中绿色标识为施工完成点位,红色为未施工点位,蓝色为正在施工点位,点开一个正在施工的强夯机械,可以看到夯机的施工数据,包含施工时间、夯击次数、夯击能等信息,具备动态纠偏功能,若现场施工出现异常,可第一时间预警。”
从设计到建设全过程
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建造
作为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跑道4条、航站楼90万平方米。
按照“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建设要求,用匠心打造“四型机场”新标杆。
从设计到建设全过程,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施工等技术,实现智能建造,基于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机场信息枢纽,努力实现“智慧金州湾,数字枢纽港”的发展目标。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策划:宋伟
文字:毕重伟
图片、视频:张春雷 张震华
后期制作:裴营
视频编辑:徐萍阳 李姝潼
美编:张欣 吴兵
编辑:姜赟
校对:鞠传强 滕永梅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侯智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