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怎么感觉突然就不行了?
今年以来,阿里的亲儿子,一直发展得不错的盒马却负面消息不断,前脚被曝大批清货闭店、后脚又被扒出裁员降薪。
虽然后续盒马官方也进行了回应,说这些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但依然掩盖不住背后的焦虑,甚至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被传出“卖身”传闻:
盒马,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到底为何走下坡路?
让天下没有好割的韭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盒马落寞背后的商业逻辑。
1
盒马最大的问题,总结下来其实就三个字:不稳定。
而且,这种不稳定是多方面的。
不管是频繁调整的业态,或者是背刺会员的规则,乃至屡次曝出的质量问题等等,都和这三个字脱不了干系。
首先,最直接的一点,是商品不稳定。
作为盒马的老用户,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我记得在20、21年左右还经常在盒马下单,除了基础的肉蛋菜奶,偶尔也会买些他家的熟制菜品尝尝鲜。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起码在那会,有溢价的盒马的大部分商品品质还是有保障的,甚至有些可以称得上物美价廉。
但是大概从21年底开始,能够明显感觉到,盒马的东西,越来越做不到消费者的心趴上了。
同样一份菜品,十次里面可能有一两次甚至三四次踩坑。
而且,这还真不是大家的错觉。
从21年底开始,盒马就已经被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22年初,还没过2月,盒马更是已经有8家分公司因为销售不合格食品被处罚。
问题是,盒马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曝出这么多的品质问题呢?
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跟盒马这个富二代的身份脱不了干系。
因为背后的大腿过于粗壮,所以盒马可以“为所欲为”,导致整个局面有些失控了。
一方面,是疯狂地拓店。
截至21年底,盒马已经奔着300家门店去了。
要知道,即便是永辉这样的零售巨头,也是在开业将近10年之后才把门店扩展到100家;而山姆入华20年之后,在国内的门店也仅有15家。
但是盒马这个2016年才开店的小年轻,短短几年时间,就把门店扩展到300家。
2
而且,它不光是店开得多,品类还特别杂。
这就要引申到盒马的第二个“不稳定”上了——业态不稳定。
从主力的生鲜超市(盒马鲜生),到仓储式会员店(盒马X会员店),再到奥莱折扣店(盒马奥莱),以及社区团购(盒马邻里)、便利店(盒马F2便利店)等等。
过去几年时间里,盒马做了将近12种业态。
基本上什么业态都想要掺上一脚。
要知道,上一个这么“为所欲为”的富二代,已经光荣负债,老老实实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
不巧的是,盒马这个富二代,也开始重蹈前辈们的覆辙,虽然没到败光资产的地步,但也是举步维艰了。
由于摊子铺得太大,导致盒马上下管理混乱,资源也极度分散,更别提什么精细化运营了。
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一点“小小”的漏洞,一点都不奇怪。
再加上,盒马不光业态不稳定,策略上也是举棋不定。
单说一个会员制度,盒马就已经是反复横跳。
自从去年开启“折扣化”变革之后,盒马实体店推出了大量线下专享价,算下来比会员折扣还便宜,引发大量会员不满:
年底盒马更是直接停止了会员续费:
摆明不把会员当回事了。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盒马又灰溜溜地把它恢复回来:
我们能够很明显感觉到,盒马在会员制和折扣化之间举棋不定的那种拧巴感。
它既想要做高端化,薅中产的羊毛;又想要走性价比路线,留住更多消费者。
知名综艺大厨,黄酒推广大使,豆角双杀达成者,黄老师早就告诉过我们:人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什么都要”的结果就是:
盒马会员的权益被不断侵蚀,导致很多会员都不愿意续费了。
而另一边,商品品质的下滑也让很多普通消费者降低了在盒马的消费频次。
两边不讨好。
而且,盒马不光在会员制度上反复横跳。
其他地方,它也跳。
比如一块钱的包装费要不要收,免配送门槛要49还是99等等。
这些反复的变动也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对盒马的好感。
3
当然,盒马的商品品质不稳定,更深层的原因,还和它背后的供应商有关。
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不少供应商,比如Chabiubiu、王小卤等陆续和盒马公开撕破脸,有些供应商甚至直接取消了和盒马的合作。
为什么?
因为盒马的低价路线走得太急,对供应商的极限压价,把人都得罪狠了。
2023年10月,盒马开启“折扣化”变革之后,商品价格普遍直降20%,原来5000多个SKU也被精简至2000多个,部分品牌也随之失去话语权,要么接受压价,要么被清退
根据Chabiubiu创始人的爆料,盒马的压价策略是,直接要求他们降一半的价格。
至于怎么降?那就是供应商自己的事情了。
非常的简单粗暴。
这一点,我们可以拿盒马的死对头——山姆做个对比。
和盒马这种极限压价的方式不同,山姆虽然也强势,对商品的品质和成本都有不少要求。
但是它的利润,更多是来自对成本的把控,比如在原料价格低谷期购入;
以及通过对供应链的重塑,倒逼供应商直接到原料产地建厂,靠着规模扩张实现全链条的效率和性价比提升。
说白了,山姆更倾向于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有时候还会直接参与供应链的投资,从而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并且完成和供应商的深度绑定。
山姆赚了钱,同时也能保证供应商的利润。
但是相比之下,盒马就太急躁了。
供应商想要赚钱,盒马又不给足够的利润空间,这就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
也就是一些供应商为了利润,在大家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悄咪咪地去降低品质。
而另一方面,盒马的自有品牌(截至2022年,销售占比35%),又不足以撑起整个盘子。
起码在目前,盒马仍然无法摆脱对供应商的依赖。
这种极度拧巴的状态下,盒马的商品品质自然也就别奢望有多高了。
除此之外,盒马前期的快速扩张以及后续“开源节流”的战略,使得盒马内部员工流动频繁。
根据一些KA渠道品牌供应商的爆料,盒马的采购几乎是三个月换一次。
这种内部的动荡,也进一步加剧了盒马商品品质的不稳定。
4
在我看来,盒马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惜的品牌。
作为阿里的战略产物,它本来有机会成为一个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山姆”。
它不像山姆那样,需要我们大老远跑到郊区去,并且需要一次性购买一大堆东西。
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打工的原子化个体来说,盒马像是量身定制的高品质商超,起码在过去是这样的。
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盒马不仅没有超越山姆,它的几百家店,甚至都没能达到山姆几十家店的营收水平。
不得不说,还是挺可惜的。
对于盒马来说,未来要怎么消解这种“不稳定”,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