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诺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最常吃的鸡蛋、大米,可能让人过敏。近日,某知名主持人公开自己吃了40年的鸡蛋才发现对其过敏并引发频繁心悸的情况,引发大众关注。食物过敏为何会引发心悸?过敏难道会存在40年的“潜伏期”?随着年龄增长而过敏更为频繁?对于大众关注的热点,专家表示: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生活中还有不少因冷风、热水、运动而导致过敏的案例。
40年的“潜伏期”?有些过敏隐匿很深
该主持人因最近感觉心悸越来越频繁,而去医院检查。结果却显示是鸡蛋作祟,且过敏还引发了其体内的炎症反应,导致易产生结节,医生叮嘱她不能再吃任何含有鸡蛋的食物。当她三个月没再吃含鸡蛋的食物,心悸的症状也随之消失。
对此,市第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于晓云表示,鸡蛋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其过敏发生率在婴幼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牛奶,“过敏反应不仅限于皮肤症状,如常见的红疹、风团、瘙痒,还会有黏膜部位的水肿,也有的会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还可能出现心悸、血压降低,甚至晕厥休克,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但为何会有40年的过敏“潜伏期”?专家表示,常见的过敏性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在接触食物后很快出现症状,一般不超过10小时,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症状出现比较慢且隐匿,从而易被忽视。“进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过敏症状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急性过敏。而慢性过敏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慢性刺激,也许此前在暴露的过敏原当中不足以诱发免疫反应,长期接触之后加深刺激从而激发反应。”于晓云解释,“慢性过敏会引起体内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都可能有刺激或者损伤。”
发作与年龄相关?过敏并非一成不变
“吃了40多年鸡蛋才发现过敏”的热搜,也引发了网友们关于“过敏与年龄是否有关”的讨论。市民黄莹莹就表示,自己从小就对大豆等物质过敏,会表现气喘、眼睑发红浮肿等症状,对她来说含有大豆的食物是绝对不能碰的,甚至曾有被送往医院的经历,但不知哪天开始,似乎这种过敏症状消失了:“为什么有人小时候对某样东西不过敏,长大了反而过敏?而我是小时候过敏,长大了反而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过敏真的与年龄有密切关联?”
对此,于晓云解释,其实过敏跟年龄并没有太大关系,“过敏反应并非一成不变。有些孩子小时候对牛奶、鸡蛋过敏,那时孩子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可能对很多东西过敏,但随着成长中自身免疫系统重建,就可能对这些食物不再过敏。而相反,有些人小时候可能不过敏,但是他其实携带这种易感基因,此前暴露的时候不足以诱发反应,所以没有过敏;但随着接触过敏原不断慢性刺激,就会逐渐出现一些过敏反应。另外,有些人免疫功能下降后,他可能就会对以往不过敏的东西出现过敏反应。”
专家表示,食物过敏通常出现在生命早期阶段,随后有可能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也可以同时存在。有些食物过敏可能会随着个体免疫水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变化,如IgE介导的牛奶、鸡蛋、大豆、小麦等,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耐受,甚至完全耐受;花生、坚果类往往持续到成人阶段。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更容易更早出现耐受。但是有些可能终身无法与其“和平共存”。
哪些因素会致敏?
这些奇葩过敏原并不鲜见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食物过敏患者越来越多。国际免疫联合会及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并命名的食品过敏原共计297种——62种植物源性食品含205种过敏原、40种动物源性食品含92种过敏原。其中,牛奶、鸡蛋、花生、甲壳类、鱼类、大豆、坚果和小麦是常见的“八大”食品过敏原,90%以上的过敏反应由这些致敏食物所引起。
还有吸入性过敏原,比较常见的是螨虫、花粉、蒿类、柳絮等,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甚至哮喘等症状;药物性过敏原,例如青霉素过敏、头孢类过敏、止痛药过敏或者其他药物过敏的情况;接触性过敏原,例如皮革金属制品、化工产品过敏。
“临床上,我们还接诊过紫外线过敏,冷、热过敏,压力性过敏甚至运动过敏。”于晓云介绍。一打篮球就过敏,大学生刘欣(化名)近期运动结束后胸口都会出现红疹,无奈之下只能就诊。专家解释,这是运动性荨麻疹,又称为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在运动、受热、情绪紧张或摄入热饮后诱发的皮肤疾病。它主要是由于体内温度升高,导致体内组胺和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多,进而引发皮肤上会冒出很多直径1—3毫米的小红点,就像针尖大小的风团,也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等症状。症状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而乙酰胆碱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运动后体温升高,神经系统会释放过多的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是激发过敏反应的中间环节,导致炎症反应,可以诱发荨麻疹。”于晓云给刘欣开出相关抗过敏药物之后,建议其适量运动,且运动后少喝热饮,平时减少情绪激动,刘欣的症状逐渐缓解。
不少网友还列举出自己一吹冷风就过敏,洗完热水澡也过敏等困扰。“过冷、过热、反复摩擦刺激、太阳光直接照射、剧烈运动等物理因素都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于晓云介绍,易过敏体质的人群,在天冷时皮肤受到冷空气刺激,有可能发生寒冷性接触性荨麻疹,导致皮肤过敏,“还有人长期坐着就会出现皮疹;以及食用辛辣饮食导致体内胆碱能的释放,也可能会诱发。”
如何预防过敏?
避开过敏原,提高免疫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且这些数字仍在不断上升。在中国,过敏的发病率达27%,这意味着每3到4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遭受过敏的困扰。
如何预防过敏?专家提醒,要规避明确的过敏诱因,识别真实过敏反应和可能的促发因素,及时就医和规范救治,降低慢性基础性疾病加重过敏反应的风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复发,保持乐观心态,注意生活起居、饮食得当和体育锻炼,必要时佩戴口罩等。
于晓云强调,大多数过敏原按照现在的检测技术手段可以检查出来,市民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但生活中的过敏原可能在检测中并非都能查到,因此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来源:金陵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