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大小盘股的博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背后则是机构精心布局的一张大网
一,扎堆的利空利好
首先,财联社传出限制炒小炒差的消息,投资者们纷纷议论,这难道是小盘股的末日来临?
然而,昨晚又有资讯力证炒小并非等同于炒差,中证 2000 未来几年利润增速的数据被摆上台面,24 年 9.2%,25 年飙升至 35.48%,26 年仍能维持 25.36%,似乎在向世人宣告小票中亦有诸多潜力股,在经济刺激的大背景下,其业绩弹性不容小觑。
就在这扎堆的利空利好消息纷至沓来时,普通投资者们却浑然不知,自己正逐渐陷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二,禀赋效应出现,必深套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禀赋效应开始作祟。投资者们往往只愿意接受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对于相悖的言论则选择性忽视。财经媒体上两类截然相反的消息铺天盖地,看多小盘股的人因那些亮眼的数据而信心满满,看空的人则因限制炒小炒差的消息而笃定离场。可他们都未曾察觉,这看似平常的市场争论背后,实则是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机构之间信息差的急剧拉大。最终的结果便是,一部分人因满眼都是小盘股的好消息而盲目买入,最终深套其中;另一部分人则在恐慌中抛售原本优质的股票,却发现卖在了黎明前的黑暗;还有人被大盘股一时的繁荣假象所迷惑,在高位追入,只能无奈站岗。
三,真正的下跌在哪里?
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市场表象之下,真正决定股票走势的关键因素 —— 机构的动向,却如同隐藏在迷雾中的幽灵,难以捉摸。就如那两张走势截然不同的股票图,左边的股票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创新高后却突然拐头向下,右边的股票虽有下跌却总能迅速反弹。
初看时,投资者们很难分辨其中的奥秘,毕竟机构的动作与游资、散户的交易相互交织,混乱不堪。但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横空出世,这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机构交易行为所具有的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特征,在大数据的显微镜下无所遁形。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深度挖掘、整理与比对,那些曾经隐藏的特殊规律逐渐浮出水面。就像我们能从图中清晰地看到,左侧股票下跌过程中下方橙色柱状消失,这便是机构撤离的信号,是真正的下跌;而右侧股票下跌时橙色柱状依然明显,看似凶猛的下跌不过是虚晃一枪,是假跌。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题材股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调整幅度之大、波动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此时,若仅仅依据涨跌来判断行情,无异于盲人摸象,往往会陷入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的怪圈。投资者们手中的股票,究竟是真涨还是机构设下的诱多陷阱,是真跌还是机构故意打压吸筹,这一切都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去探寻。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四,当前机构的动作
另外,市场可能比大家现象的还要好点,因为这两天别看多数股票下跌,多数下跌中,统计「机构交易特征」。多数股票处于机构锁仓状态。说明虽然昨天跌的猛,但机构态度可能和散户完全不同,这是好事。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