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旗的,只有各种类型不一战旗,可以辨别国家或者军队的身份,这里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些旗帜没有不代表国家主权意识,最多只能算军队的军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广为人知的就是秦朝的黑龙旗。
中国是到了近代国家,才有了国旗,并且也是在与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之后的产物。
清朝末年,因为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清朝政府被逼无奈需要与外国列强进行外交活动,而大家也知道,凡是外交活动,一国旗帜是必然要出现的,因此,清朝政府也着手了国旗的准备。
虽然当时的清国无旗可挂,屡屡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们依旧生活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无法自拔,于是国旗的主体图案,清朝统治者依旧决定用代表君王威仪的“龙”,于是乎于1862年(同治元年)以“三角黄龙旗"”作为官船的旗号。但是到这个时候,国旗实际上还是没有确定,只是设计了代表清朝政府的官旗。不过基本上都默认这个三角黄龙旗为清朝国旗,故而这里举例了。
到了1888年,负责外交事务的李鸿章觉得西方国家都在使用国旗,而堂堂天朝上国大清居然没有国旗,有损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颁制国旗的想法。慈禧命令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在李鸿章的多种方案中,慈禧最终决定以黄龙旗为大清国旗,至此,中国的第一面国旗诞生了,一直使用到清末。虽然黄龙旗与三角黄龙旗很像,但是因为形式上国旗还是以长方形为主流,故而没有直接采用三角黄龙旗。
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在1911—1912间,革命党人就使用铁血十八星旗作为暂定国旗,也做军旗。后改成陆军军旗使用。
其实铁血十八星旗很早就设计出来了,早在1907年8月间,焦达峰、刘公、孙武等一批在日本的同盟会会员,筹组湖北共进会,任务是谋划准备在长江中游的反清武装起义,就议定以十八星旗为会旗。
在1912—1928年间,北洋政府又将铁血十八星旗改为十九星进行了使用,这是因为在1912年(民国元年)1月10日的时候,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
1912年(民国元年)5月,中华民国的临时参议院在北京提出“国旗统一案”,仍然以五色旗为中国国旗,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
但是否继续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则受到多数东三省籍的议员反对,因为十八星旗并不包括东三省,也不能代表全中国。于是议员们提出意见修改十八星旗,先是有提议在旗中央加上一颗较大的黄星,以表示中国的统一。
后又认为中央黄星大有侧重中央之意,忽视地方之意,中央黄星又改成与其他黄星一般大小。成为十九星旗。十九星旗的提案被议会表决通过,取代十八星旗成为陆军旗。1912年6月11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公布此次国旗议案结果,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国旗方案。1928年12月17日北伐成功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全面废除铁血旗。
这里呢,铁血十九星旗实际上只能算军旗。只不过参与到国旗的选用之中。这里其实也就能解释铜元中十九星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的由来了。像曹锟像银章也是使用的十九星旗。(仅推测)
1916年袁世凯复辟时,也曾设计了国旗,但是随着其复辟失败,很快便被废除。
北洋政府实际上并且长期使用的国旗,是五色旗,启用时间是1912年1月10日,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面法定国旗。
它的设计者是赵凤昌。这面旗帜在北洋政府时期得到广泛使用。
五色旗代表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藏族五个民族,也有其他解释,比如佛教的智慧、清净、慈悲、平衡和神圣;中国五行学说中的五个元素,同时也涵盖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直到1928年12月29日,随着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五色旗才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使用的国旗,后来国民党反动派被党和人民击溃,该旗也随之被废除。
其他反动地方割据政权旗帜这里不一一赘述。
国旗1
中国近代史3
收藏知识550
历史文化4
北洋军阀3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