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兵,1968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县滠口镇刘集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
他的父亲在其6岁时就去世了,母亲独立抚养两个儿子读书,日子过得很苦,他哥哥读完初中就去煤矿做苦力养家了。
为了家境,刘其兵从小就发奋读书,后来事实证明他确实是读书的料。当地人说,刘其兵从小就很聪明,脑子很好使,读书成绩特别好。
在读大学之前,刘其兵的就学之路相当顺利。在村小学完成了小学课程,之后考入了滠口初中,然后以全校前列的名次考入孝感市高级中学。
由于孝感市高级中学是湖北省重点高中之一,当时刘其兵考入这所中学在当地还成为一段佳话。
在17岁时,刘其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的世界经济专业。在1986年武汉大学的所有系科中,世界经济系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
虽然刘其兵读大学的学费是贷款的,不过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常让他母亲犯愁,毕竟家里除了种地,就没有别的收入了。
正因为这点,刘其兵在大学时代读书依然非常刻苦。除了周末偶尔打篮球和踢足球外,其余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图书馆和自修教室内。
大学四年,刘其兵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多数科目成绩在80分以上,上90分的科目也不少。
毕业时,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1990年国家物资储备局面向全国名牌大学招生,他直接被学校推荐录取,成为那年国储局在武汉招录的唯一一名毕业生。
在国储局期间,别人都是一杯茶一份报混日子,毕竟国储局这差事无非都是按国家指定价格替国家收购物资,没啥技术含量。
可刘其兵在工作中却钻研起了其中的门道,他发现国家收购物资的价格,和市场价格往往不同,这样就形成了套利空间。
当时正值90年代初,全国都在下海经商赚大钱,国储局也不例外。
得知刘其兵有这想法后,上级领导很支持他,让他拿比较保险的棉花小试牛刀。
刘其兵预判未来棉花将连续丰收,于是做空棉花期货,等一年后棉花价格果然暴跌,他又让国储局大量收购棉花,同时做多棉花期货,一次赚了3份钱。
上级看他有期货交易的潜质,于是安排他去英国脱产专门学习期货交易,顺便在伦敦期货市场开户。
两年后刘其兵回国,国储局领导又让其担任国储进出口处副处长,专门负责难度极高的铜套期保值业务。
刘其兵的运气很好,刚入市时正赶上了铜价的历史低点。
1995年,日本商社滨中泰男的铜多头大单期货被国际游资联手做掉。自此之后,铜价就从3200美元的高点一路下跌,到刘其兵入市时刚好触底。
从1998年到2003年,国际铜价一直在1350美元到2000美元之间反复震荡。
因为国内一直很缺铜,而国储局又主要负责屯铜,所以在铜价便宜的这个阶段,刘其兵一直坚定做多。
此时的国储局可以说是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国际铜价上涨,刘其兵手里的期货多头头寸就会盈利。
而如果铜价下跌,虽然刘其兵在期货市场会赔钱,但因为铜价更便宜了,所以国储局可以买到更多更便宜的现货铜。
中国的铜产量不到全球的10%,而消耗量却要占到全球的50%,只要铜价够便宜,国储局不论吃进多少现货铜,国内都能消化掉。
除了在伦敦市场坚定做多,刘其兵还有一手跨市场套利的绝活。
简单说,就是在伦铜市场做多,同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做空。这个操作有个专业名词叫正向套利。
举个例子,同样是十月的期货合约,伦铜的价格是2000美元一吨,而沪铜是2200美元一吨。
假如从伦敦往上海运铜,包括运费、杂费、关税、增值税这些成本一共是100美元一吨。
那刘其兵只要在伦铜市场做多十月合约,同时在沪铜市场做空十月合约。
等两边的合约在十月同时到期,他就可以在伦敦按2000美元的合同价买一吨铜,然后搭上100美元的运费运到上海,再以2200美元的合同价卖出。
通过跨市场的这么一买一卖,刘其兵在每吨铜上就锁定了100美元的利润。
这手正向套利不但让刘其兵赚到了差价,而且还把国外的便宜铜倒腾回了国内,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此担任副处长不到两年,刘其兵就被提拔为处长,此时他才30出头。
200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铜消费国,铜价从这一年开始疯狂上涨,从1500美元很快就涨到了3000多美元。
由于一直在伦铜市场做多,所以在2003年这波大牛市里,刘其兵给国储局大赚了7亿多。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被吹捧成了全球最好的铜交易员。刘其兵慢慢有点忘乎所以。
这里要强调一点,刘其兵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背靠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
只要他能在伦铜市场坚持做多,那国储局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西方资本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果刘其兵一直做多,那想要坑他,西方资本就必须把铜价砸下来,也就是逼多。
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的铜买家,砸低铜价最后一定会便宜中国,这肯定不划算。
只有让刘其兵由多翻空,这样西方资本才可以疯狂炒高铜价,一方面让刘其兵的空头仓位巨亏,另一方面还能抬高中国的铜进口价,一箭双雕。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引诱刘其兵由多翻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