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发展,科技技术进步引领人类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因人工智能变得更加高效、便利,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得到很大提高。
2024年7月,上海自动驾驶率先迈向商业化运营阶段。
这无疑是一个让大众振奋的重磅消息,但这一消息对于网约车司机群体却犹如一记重锤,让众多网约车司机陷入忧虑之中。
700万网约车司机或集体下岗了吗?打工人将何去何从?
一、上海已经率先行动了!700万网约车司机或集体下岗?
《浦东发布》官方微信号7月7日消息,上海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宣布了一项重要举措:向四家企业发放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
获得许可的企业可以在浦东规定道路进行无人驾驶车辆应用。
本次试点意在是对无人驾驶车辆运营系统进行检验,同时验证安全性和可靠性,试点期结束后,相关部门将对应用过程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对企业和车辆进行最终的评估。
若企业和车辆通过本次评估,这些企业就能在指定区域开展无人驾驶车辆运营业务。
目前我国网约车司机超过700万人,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对于网约车行业将是一场海啸,网约车司机被人工智能抢饭碗,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
专业人员研究分析,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将会缓解当今社会诸多问题,若是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网约车司机确实很大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淘汰。
一是道路安全问题。
针对以往交通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人为事故占比九成以上。
无人驾驶汽车通过精密的传感器感知周边环境,再通过计算机即时分析,可对对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控,及时判断潜在风险并采用有效措施防患。
在安全视距方面,无人驾驶车辆远远优于常人,人类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普遍不超过50米。
因车辆结构原因不可避免存在视线盲区,但是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仪器设备感知,能够捕捉捕捉车身周围200米范围的动态,“视距”远且无盲区。
在应激反应方面,无人驾驶车辆的“反应”也是远远快于人类驾驶员。
试验表明,应急情况下人类驾驶员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从发现应急情况至踩刹车到最后车辆停止,一般需要1.2秒时间。
而无人驾驶汽车可在0.5秒内完成整套制动程序,比人类迅速0.7秒,0.7秒看似短暂,但事故发生往往只在一瞬之间,0.7秒足以遏止一场事故。
二是交通堵塞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可实时掌握道路交通情况,即时选择便捷路线并根据道路限速标准自行控制行驶速度,可有效避开交通拥堵路段,减少拥堵还能提高通行效率。
三是公共交通问题。
群众出行在公共交通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无人驾驶车辆在规定的区域行驶,专用线路运行保障了行驶的高效、平稳,为出行人员带来快速、准确和舒适的服务,也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四是出行时间问题。
人不是机器,人类驾驶员不可避免需要休息,相较于白天,晚上网约车要少的多,很多人面临过深夜叫车却无人接单或者长时间等待车辆情况。
无人驾驶车辆可24小时随叫随到,再也不用担心某些特殊时段出现不好乘车的情况了。
五是乘车收费问题。
网络上时常可以看到网约车司机绕远路、临时加价、短程拒载、中途加载乘客等负面新闻,乘客花正常的钱甚至甚至更多的钱,买来的却是糟心的服务。
无人驾驶车辆减少了人工成本,乘车费用低不说,群众通过软件下单并结算,收费有理有据、有迹可循,订单可随时复核,为乘客带来省心、安心且舒心的乘车体验。
目前来看,无人驾驶车辆优势比较明显,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得看应用情况及评估结果。
网约车司机面临被人工智能淘汰还是虚惊一场,现在尚且不能下定论,但是网约车司机应该提高危机意识,做好职业方面规划,未雨绸缪。
二、无人汽车的发展
人类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已有百年历史。1925年,一辆被命名为“美国奇迹”的汽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车辆运行不是靠司机来操作的,而是靠无线电信号指令。
严格来说,“美国奇迹”算不上真正的无人驾驶,但无人驾驶技术的理念已在众人心中萌芽,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至1980年期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无人驾驶技术走上了新赛道。
先是美国成功研制了出了全球第一个可以自主移动和感知障碍物的机器人,为无人驾驶汽车发展搭建了基础框架。
1977年,世界第一台通过视觉设备进行无人驾驶的汽车在日本面世,这是一台基于摄像头来检测导航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
1980年开始,世界多国纷纷加大科学领域力量的投入,计算机、传感等技术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全球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因此再上新高度。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美国率先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他们研制出的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了道路测试,德国和意大利紧随其后。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踏上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之路,1985年,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第一辆自出形式的测试样车。
2011年7月,经道路管理部门批准,红旗打造的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在高速路上进行测试,并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我国无人驾驶领域车辆应对复杂交通的纪录。
2015年8月,宇通大型客车在完全开放的的道路环境中完成了自动驾驶试验,是我国首次客车自动驾驶试验。
2016年6月,国家在上海正式开放首个无人驾驶车辆封闭测试运营试点。这一举动表明我国无人驾驶技术不再停留于理论研究,而是扎扎实实向实践迈进。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2024年7月,上海发放无人驾驶汽车示范应用许可,标志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在试验操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并趋于成熟,无人驾驶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三、网约车司机该何去何从?
无人驾驶技术是科技进步的结晶,技术的普及也是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
我们暂不知道应用评估结果如何,即使本次应用结果不予通过,但是经过技术的革新与不断改进,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群众对无人驾驶技术期待很高,但是同时存在一定的担忧。首先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对。
无人驾驶车辆可以识别红绿灯,但若遇到临时交通管制,交警的手势车辆能否识别?
交警的指挥车辆能否服从?车辆可以按交通规则行驶,但若是遇到不遵守交通的行人或者由人驾驶的车辆,系统会作出怎样的判断与处理?
对危险因素的预判。无人驾驶车辆通过分析周边环境预判潜在风险。
但是有经验的驾驶员可以通过周边车辆行驶细节判断开车的人是熟手还是新手,从而作出经验方面的避险措施,这一点人驾驶车辆是达不到的。
最后是基于法律层面考虑。客户资料安全和隐私问题能否得到保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如何划分?车辆系统会不会遭到黑客入侵或攻击?
如果运行评估结果能消除群众的顾虑,那么待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后,无人驾驶车辆将会是很多人出行的选择。这样一来,网约车司机该何去何从?
无人驾驶技术普及确实会导致大批网约车司机失业,但是也会带来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投入的无人驾驶车辆需要进行日常规范、管理、维护和清洁,部分网约车司机可以考虑这个机会。
无人驾驶车辆有规划的行驶区域,规划区域外,网约车司机仍然可以正常开展业务。
还有少量对无人驾驶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群众,他们可能仍然选择网约车。
对于网约车司机最好的还是提前考虑转型,注重自身技能提升,通过参加再就业培训等,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充分应对职业方面的挑战,或许这对部分人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
结语
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将对道路安全、城市交通及环保以及群众生活和出行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放眼未来,随着科技技术更深更远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必定更加成熟,无人驾驶也会更加智能化、舒适化和人性化。
对于网约车司机而言,应该理性看待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不是要淘汰人工,而是提醒大家与时俱进,不想被淘汰,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升自己,化挑战为机遇,成为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