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西藏
徐晨
再回西藏(26)八宿
今天,离开昌都,前往八宿,在离开前,在昌都举行了一个阴法唐书记题词展示会的活动。寄托了十八军老战士对昌都的深刻怀念和衷心祝福。
离开昌都不久,就走到了一条机场高速上,这条高速刚刚开通,只修到了昌都经济开发区。别小看这条高速公路,这可是昌都第一条高速公路,标志着昌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如果,几年后,川藏铁路再修到昌都,这颗藏东明珠,三江流域必定会大放异彩!
下了高速公路,沿着澜沧江南下,到了一个叫“大脚印”的公路边峭壁,只见峭壁上有三只巨大的脚印,是1999年修路时发现的但没有脚趾头,好像穿鞋的。经中、美、加三国专家研究了十几年,终于得出了结论:“这是1.5亿年前,侏罗纪古脊椎动物留下的足迹”。我就纳闷,那时就有穿鞋的?
史前昌都大脚印,据说是恐龙留下的足迹
接着往前走 ,山越来越高 ,来到海拔4572米的浪拉山口,站在观景台,一览众山小,脚底轻飘飘,高反要来到。照了几张照片,赶紧跑。
过了 浪拉山,就到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邦达草原。一片片高原草甸,一潺潺小溪流水 ,一头头大尾牦牛,一个个小胆老鼠。高原草甸的生态活灵活现。只有1970年我去亚东的路上见过。此景只有高原有,走遍低处无处寻。
邦达机场建好后,我们西藏空军曾经派人接收,我们部队也派了人,但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民用机场了,这次看见了。
邦达机场,现在为昌都的军民两用机场
在邦达兵站吃完饭,就从214国道转向318国道,爬上海拔4653米的业拉山。
上山没有觉得有什么神奇,可是到了垭口,就是著名的“怒江72道柺”。有的同志想数一数到底有多少道拐?结果一直糊里糊涂,谁也数不清。从业拉山垭口的海拔4653米直降到海拔2800米的怒江边,数不清的拐。我看不止72道柺,希望昌都公路管理部门在每一道柺都竖起一个标志,就像贵州晴隆县的“24道柺”一样,就一目了然了。
英雄的怒江桥。下了72道拐,不久,就到了著名的“怒江大桥”。这里留下了18军将士的血汗,生命,也留下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著名的怒江72道拐
我看见,一个排用牺牲劈开的山崖,我看见,战士用生命铸就的桥墩,我看见,一辆辆汽车飞驰而去,我看见,怒江之水汹涌奔腾。
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奋斗自强的精神!
我走了很多名山大川,哪个也比不上青藏高原的山川。我见过很多江河湖海,哪个也比不上雪域河江!
它们宽广气派,它们挺拔高昂,他们汹涌澎湃,他们气势飞扬!
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的西藏!
2020年10月13日徐晨写于西藏八宿
十八军后代在怒江大桥合影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徐晨:1954年出生的,1969年12月入伍,在西藏拉萨空军706部队。1988年转业,在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工作直至退休。
作者:徐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