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开始1.0版本的课后托管服务,到如今2.0版本的推动青少年融入社区建设,作为一家5A级社会组织的创始人,东城区青少年发展支持中心理事长王冠冠正在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服务着无数青少年和家庭。在她的努力之下,志愿精神如同星星之火,点亮一个又一个幼小的心灵。在服务青少年成长的路上,她也用自己的爱与温暖感染着身边人。
聚焦痛点打造课后托管服务
自2018年起,王冠冠开始组建队伍、实施项目、搭建体系,形成了以服务社区青少年为主要内容、以促进社区基层治理为主要任务、以创新社会组织治理发展为主要支撑的公益模式。“起初,我们集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进行了多领域探索,包括为老服务、家庭建设、心理健康等等。2021年,结合‘双减’工作的契机,我们正式将服务聚焦青少年,创新打造了品牌项目‘东城少先队社区成长营’。”当时,成长营的服务还是1.0版本,主要围绕“双减”后家长们的现实需求和“痛点”,为广大有需要的家庭开展课后托管、素质美育课程、社区志愿服务实践等活动,缓解双职工家庭“接送难”“照管难”问题。
服务开展之初,王冠冠不记得自己走访了多少个学校,为学生和家长“量身定制”托管方案。有的学校离社区很近,孩子们下了学步行就能抵达;有的学校距离社区较远,就由社工专门点对点接送孩子,保证孩子来回安全;服务开展过程中,发动有时间、有爱心的家长为孩子们带去丰富的课程,跆拳道、非遗、书法……家长的加入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这是王冠冠带着团队树立的第一个品牌项目。当时,这一服务项目覆盖了近7000余人次,获得了“2022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典型做法被团中央在全国推广。
服务升级探索青少年服务社区
2023年开始,王冠冠团队的服务项目便朝着2.0版升级,推动青少年与社区的“双向奔赴”。各类活动主要在周末开展,并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主题,以社区公共空间为依托,开展不同季节的素质美育课程。同时,以社区生活的重点、热点为抓手,比如垃圾分类知识、中轴线申遗,探索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形式。
以“垃圾分类21天养成计划”为例,鼓励孩子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垃圾分类知识,充分发挥想象独立设计垃圾分类桶,帮助孩子把环保意识根植心间。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期间,团队在东城团区委指导下,打造了“青少年话中轴”品牌,让少先队员化身宣讲员,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言童语讲述中轴线故事。通过小手拉大手,还带动了家长等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每月上岗服务中轴线的志愿者达2000余人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8000余小时,为中轴线申遗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志愿服务点亮别人照亮自己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王冠冠已经走过了8年时光。从东城区到远郊区,如今,王冠冠带着自己的团队扎根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社区里,活动越做越丰富,服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获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在组织和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的过程中,王冠冠发现,除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妈妈带着孩子来参加,越来越多的爸爸带孩子来参加活动了,这些活动也在带动亲子关系、家庭模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孩子们也在成长,学会了付出,8年前最早来参加活动的一批孩子如今已长成了初中生,他们正主动承担起志愿者角色,在活动中学会帮助年龄更小的孩子。受母亲的影响,王冠冠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小社工,带领班级同学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让志愿精神照亮更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关键是要点亮他们的爱心,希望他们多关注周围的人,多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活动,我们在持续点亮着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孩子。很幸运的是,点亮了别人,我们也照亮了自己。一路走来,成就感很多,获得感更多。”王冠冠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供图/受访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