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24年迎来多个科考新突破!

0
分享至

甲辰龙年,中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迎来多个“高光时刻”。

完成中国大洋83航次科考任务,这是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航次,“蛟龙”号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三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将中国载人深潜调查海域由“两洋一海”(印度洋、太平洋、南海)拓展到了大西洋,开创了我国大洋科考工作的新局面。

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任务,这是我国“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首个大洋国际共享航次,“蛟龙”号深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搭载来自5大洲的8名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为共同推动深海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升了我国全球深海治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次次具有非凡意义的“首个”,是“蛟龙”号生动书写的中国深潜实力。眼下,作为“蛟龙”号的管理使用方,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正总结龙年“蛟龙”号的科考成绩,同时,稳步开展“蛟龙”号的第二次技术升级,进一步增强其深潜能力,为解锁更多深海未至之境奠定基础。


“深海一号”船载“蛟龙”号在深海大洋科考

开辟深潜调查新海域

当听到“蛟龙”号将去大西洋开展深潜作业的消息时,科学家们惊讶之余,又倍感振奋,“我们执行的中国大洋83航次将成为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航次。”

“我们以前的深潜调查区域集中在‘两洋一海’,即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离‘家’近,作业熟。”中国大洋83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孙永福说,大西洋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海域,去遥远的、新的海域开展深潜调查,存在区域跨度大、海上条件复杂等困难,“但是,这是‘蛟龙’号和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又一次从0到1的突破,意义重大。”

纵观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突破性进程,不乏“蛟龙”号的身影。2009年8月,“蛟龙”号首潜38米,迈出中国载人深潜第一步。2012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7062米,创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深下潜纪录。自2017年“蛟龙”号进行全面技术升级,以及随后配备新的专业载人深潜母船“深海一号”后,下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承担了多个中国大洋航次,完成了多项“首个”调查任务,在“两洋一海”留下了厚重的足迹。

也正因如此,在我国首批潜航员之一、中国“载人深潜英雄”傅文韬看来,安排“蛟龙”号去大西洋开展深潜作业,虽然惊喜,但也并不多么让人意外。“事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傅文韬表示,“蛟龙”号的深潜调查基本上是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深海调查的深入,去新的海域开展深潜作业自然被提上日程。

大洋深处的洋中脊,蜿蜒曲折,就像一条巨龙,绕地球一圈,深刻塑造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深海调查的热点区域。2023年12月17日,“深海一号”船载“蛟龙”号从青岛启航,以洋中脊为重点调查区域,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开展调查作业,共历时164天,下潜46次,取得了一批宝贵数据资料和样品,获得了大量新发现、新认知,相关调查成果填补国际空白。

“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是中国深海战略‘三部曲’。只有真正实现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拥有全球海洋治理的话语权。”孙永福感慨地说,北大西洋以前一直被认为是欧美的“后花园”,我们过去没有机会去那里深潜调查。中国大洋83航次利用“蛟龙”号打开了局面,掌握了第一手珍贵资料,拓展了对大西洋的认知,后续产出的原创性重大科学成果,将进一步彰显和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在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中,“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山区进行布放

树立国际合作新典范

2024年5月28日,“深海一号”船载“蛟龙”号完成中国大洋83航次科考任务返回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科学家们来不及热烈庆祝,旋即投入到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的筹备工作中。

本航次是“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首个大洋国际共享航次,也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该大科学计划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全球6大洲、39个国家、64个机构的专家共同发起,是我国迄今获批的唯一聚焦深海的大科学计划。”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表示,航次的实施,是我国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深海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国外科学家来搭载我们自己的科考船和载人深潜器科考,这让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翔深刻感受到,近年来中国深海高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他负责国外科学家的联络沟通组织管理,以务实推动本航次国际合作,“我们在航前编制了中英双语的参航手册,保证国外科学家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航次任务安排、“蛟龙”号下潜作业规程以及登船注意事项,每个人一上船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8月10日,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正式启航,来自5大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60名船队员,包括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墨西哥、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国家的8名外籍科学家,跟随“深海一号”船和“蛟龙”号远赴西太平洋,沿着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链探索深海生物多样性,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蛟龙”号第302潜次结束后中国科学家、潜航员和外籍科学家合影

本航次联合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早在2013年就与“蛟龙”号结缘,是首批参加“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科学家之一。11年后再次搭乘“蛟龙”号探索深海,他见证了我国首台载人深潜器从试验性应用到业务化运行的跨越。“相隔多年,‘蛟龙’号的作业性能更加强大。在下潜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强大而持续的水流影响,但得益于潜水器的能力提升和潜航员的高超操作技术,仍顺利完成了观察和取样工作。”邱建文估计,“本航次至少发现了几十个新物种,就连目前全球仅存38种的稀有盲龙虾,我们都遇到了2种。”

本航次中,8名外籍科学家都获得了一次下潜机会。从事珊瑚研究的墨西哥科考队员埃丽卡·格雷斯非常希望能采集到深海黑珊瑚样品,所以得知潜航员在5500米深海发现并采集到了一株约20厘米的黑珊瑚样品后,她兴奋地给予了中国潜航员亲吻礼。“黑珊瑚在如此深的海底生长速度很慢,每年可能仅生长几微米。”下潜时,她感觉9个小时就像过了9分钟,“这个样品弥足珍贵,通过进一步研究,能够丰富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在45天的时间里,中外科考队员共同参航、共同下潜、共享样品、共享数据,为推动国际务实合作树立了新典范。外交部表示,“蛟龙号”接受外国科学家参与科考,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探测月球,天宫空间站宣布迎接外国航天员,这些都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生动实践。


“蛟龙”号在大西洋海底投放Mark标记

书写中国深潜新记录

“蛟龙”号今年完成的两个“首个”调查任务,书写了中国“潜力”,推动我国深海科学调查研究走在国际前沿。“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北京时间除夕夜,‘蛟龙’号仍在大西洋执行下潜作业任务,最终在中国大洋83航次中总下潜46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三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验证了‘蛟龙’号在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精准作业能力以及团队的专业保障能力。”回顾这一年的下潜历程,我国首批潜航员之一、中国“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说。

短短数言,云淡风轻。但大家都清楚,作为中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下潜经验没有先例可循,其下潜能力是经过一步步磨练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中“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载人潜水器通过改变压载铁的数量来控制其下沉或上浮。在“蛟龙”号第92潜次返航途中,主驾驶傅文韬发现“蛟龙”号一侧的压载铁无法抛载,他们被困在1000多米深的海底。当时,他的大脑快速思考着应对方法,但也因为紧张,大腿无法控制地抖动……最终他使用垂直推力器推动潜水器,慢慢升到了海面,化险为夷。

在“蛟龙”号第100潜次时,“蛟龙”号浮上了海面,但因为科考船上的水面支持系统A型架出现故障,无法完成回收。当时,“蛟龙”号漂浮在海上大约12个小时,潜航员和科学家被困在潜水器里,随浪颠簸,承受着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其中两人吐到最后只剩“黄水”……最终经过一夜抢修,A型架恢复起吊功能,潜水器才被回收至母船。

这些下潜挫折,主要发生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阶段(2013-2017年)。2017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总结“蛟龙”号历次下潜经验,对“蛟龙”号进行全面技术升级,从提高潜水器水下作业效率及安全性、降低运行成本等角度,对“蛟龙”号进行了技术性能优化。

升级后的“蛟龙”,探秘深海更加安全、高效。“从2009年‘蛟龙’号研制成功以来,经过15年的攻坚探索,我们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蛟龙’号作业模式,建立了一支技术保障队伍保驾护航。”唐嘉陵说。当前,“蛟龙”号正在开展第二次技术升级,一直将持续到2027年。明年“蛟龙”号将用上锂电池,极大降低海上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下潜效率。

同时,科研人员还在加快开展“蛟龙”号获取的样本的保藏、研究工作。“眼下,我们正促进深海业务活动与深海资源保存、利用进一步融合发展。”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洪亮介绍,今年“蛟龙”号获取的大量生物、基因等资源,将有力支撑国家深海基因库的建设。

如今,“蛟龙”号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海的海底留下足迹,不断推动着我国载人深潜事业跨越升级。在科学家的眼里,“蛟龙”号一直是探路者的存在,未来将利用“蛟龙”号探秘更多深海未至之境,为国争先,书写中国深潜新记录、新传奇。

  • 信息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原题:书写中国“潜力”!来看中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科考新突破。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到底谁在给他撑腰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到底谁在给他撑腰

橘子大娱社
2024-12-27 20:40:03
妈耶!赵露思深夜被送急救?坐轮椅上疑似昏迷,目前微博账号已锁

妈耶!赵露思深夜被送急救?坐轮椅上疑似昏迷,目前微博账号已锁

春序史
2024-12-27 14:33:31
俄乌全线激战,一架乌军F16疑似被击落

俄乌全线激战,一架乌军F16疑似被击落

史政先锋
2024-12-27 19:40:22
瑞典坚持不放中方货船,中方仅说了三个字,瑞典首相:这是个误会

瑞典坚持不放中方货船,中方仅说了三个字,瑞典首相:这是个误会

老白观天下
2024-12-27 12:24:14
真没钱了?南宁环卫集体停工讨薪后续,工资金额曝光,副站长发声

真没钱了?南宁环卫集体停工讨薪后续,工资金额曝光,副站长发声

鋭娱之乐
2024-12-27 20:52:06
全是添加剂,却卖上百亿!吊打无糖网红饮品,网友:他是懂市场的

全是添加剂,却卖上百亿!吊打无糖网红饮品,网友:他是懂市场的

素衣读史
2024-12-27 11:17:19
进口数量急剧增长!国内价格连跌12个月,1斤不足30元,养殖场户大面积亏损!商务部:启动调查

进口数量急剧增长!国内价格连跌12个月,1斤不足30元,养殖场户大面积亏损!商务部:启动调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2-27 20:16:44
财政部定调!2025养老金调整按企退6%,事退2%比例上涨,可行吗?

财政部定调!2025养老金调整按企退6%,事退2%比例上涨,可行吗?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12-27 21:26:30
德不配位?小米成全球第四大车企,“高性价比”手机直冲6000元!

德不配位?小米成全球第四大车企,“高性价比”手机直冲6000元!

派大星纪录片
2024-12-27 18:33:58
不寒而栗!多名中国顶尖科学家意外死亡!

不寒而栗!多名中国顶尖科学家意外死亡!

财经三分钟pro
2024-12-26 18:26:26
现在是12月27号夜晚,刚刚曝出1个惊天大消息,要来大动作了吗?

现在是12月27号夜晚,刚刚曝出1个惊天大消息,要来大动作了吗?

股市皆大事
2024-12-27 18:28:54
刘国梁失控?国乒一哥一姐公开抗议,蔡振华心腹也站队,马龙沉默

刘国梁失控?国乒一哥一姐公开抗议,蔡振华心腹也站队,马龙沉默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4-12-27 15:33:50
其实根本不必谈那些高大上的问题,这就是有些人,缺了点人性!

其实根本不必谈那些高大上的问题,这就是有些人,缺了点人性!

走读新生
2024-12-25 22:27:25
37岁李易峰日本复出后大变样,穿牛仔衣重回颜值巅峰,亲和力十足

37岁李易峰日本复出后大变样,穿牛仔衣重回颜值巅峰,亲和力十足

她时尚丫
2024-12-27 18:22:52
为什么现在的女生难约?网友:出来吃饭就等同于准备睡觉,谁敢?

为什么现在的女生难约?网友:出来吃饭就等同于准备睡觉,谁敢?

美好客栈大掌柜
2024-12-28 00:20:02
40分钟开庭审总统弹劾案 30分钟弹劾代总统 一文梳理韩国不寻常的一天

40分钟开庭审总统弹劾案 30分钟弹劾代总统 一文梳理韩国不寻常的一天

环球网资讯
2024-12-27 18:04:11
又一“瘾很大”男明星曝光了!8天夜会3美女,更多细节流出…

又一“瘾很大”男明星曝光了!8天夜会3美女,更多细节流出…

西西弗说
2024-12-27 17:04:37
太精明了!柬埔寨想在扶南运河空手套白狼?还是不够聪明啊!

太精明了!柬埔寨想在扶南运河空手套白狼?还是不够聪明啊!

青青子衿
2024-12-28 00:00:55
赵露思就诊视频曝光,鼻子插管病情披露,幕后老板遭控诉!

赵露思就诊视频曝光,鼻子插管病情披露,幕后老板遭控诉!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4-12-27 20:47:10
阿塞拜疆称证实俄军击落客机!议员发出警告,俄方否认

阿塞拜疆称证实俄军击落客机!议员发出警告,俄方否认

项鹏飞
2024-12-27 18:47:03
2024-12-28 04:08:49
海洋知圈 incentive-icons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探知海洋 。
14780文章数 87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2024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为何不及预期?

头条要闻

家中橙子滞销 男子转战游戏中"销售":24天卖了6000斤

头条要闻

家中橙子滞销 男子转战游戏中"销售":24天卖了6000斤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陈梦,为什么不要世界排名了?

娱乐要闻

赵露思深夜坐轮椅就医,新剧被曝停拍

财经要闻

极越汽车败局 吉利控股撤退李书福接盘?

汽车要闻

李想:三个条件足够优秀 能做出苹果一样的公司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这所学校的学子,凭什么走进全球排名第二的理工强校?

本地新闻

好吃潮州|尝一口,这里的美食有点“潮”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海军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 命名为四川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