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乘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短途出行、使用无人机配送快递外卖、开发低空文旅项目让大众享受低空飞翔的乐趣……这些对于低空经济的设想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近年来,重庆市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积极探索低空空域法规制度体系,各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法治力量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策划/庄德通 执行/庄德通 吴亦有
民警用无人机开展高空巡航。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供图
记者|庄德通
责编|李旭
正文共3004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今年10月19日晚,“遇见青春”群星演唱会在重庆市万州区体育场闪耀开唱,不过,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却悄然出现,一架未经飞行报备的无人机缓缓起飞,准备飞入演唱会体育馆上空。
万州区公安局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迅速捕捉到这一情况,并进行弹窗预警,现场执勤民警立即前往处置,3分钟内,成功找到“飞手”并进行了有效劝阻,告知其合法报备的流程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万州区公安局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控制住“黑飞”的无人机,有赖于其研发的无人机管理“监、管、服”三位一体的无人机综合体系和管理平台。
据介绍,万州区公安局已将无人机管控运行作为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素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特警支队无人机具反制大队,从机构设置、警务运用、社会监管、服务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技强警路,创建“万慧智警”实验室。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在无人机管理中,创新研发将5G-A通感技术和基于无人机主动播报的远程识别信息技术(RemotelD,以下简称RID)融会、实现申报数据+管理平台可视融通、将“号牌”标识+识别信息主动播报模块有机结合,为低空安全发展贡献了“万州智慧”和“万州样本”。
打造“二维码+牌照”的低空“数字底座”
今年10月,重庆市万州区首批28名“飞手”从万州区公安局民警手中接过通过“平安万州”微信小程序申领的民用无人机安全号牌。参照机动车管理,给无人机“上牌”,也是万州区公安局的一大创新。
“民用无人机虽具备唯一身份识别码,但长串识别码不易观察和管理。我们创新使用无人机安全号牌,融合UOM(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二维码在全区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在号牌中创新融入无人机远程识别技术。”万州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曾晓雪介绍。
据介绍,这块小小的“牌照”上,有一串代表省份、区域、无人机型号等的字符,该牌照与UOM二维码融合,实现远程可识别。无人机拥有者通过预约申领,采取机选和自编号两种方式,编号形成后自动与飞机串码关联,为服务管理和平台显示提供了标准规范。
目前,万州区公安局已经发放了630个号牌,393台“上牌”无人机进行了597次飞行报备,产生了积极效果。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万州区公安局就在不断探索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规范化管理。
据介绍,万州区公安局与高校、无人机使用单位、销售企业等共同组建万州区无人机科技教育协会,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比赛、科普等活动,不断吸纳各领域、各类型无人机160台,爱好者和拥有者共312人;会员主动开展民用无人机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引导无人机拥有者进行实名登记、号牌申领、飞行活动报备。
2022年以来,万州区公安局还与该区自然规划局、重庆市勘测院通力合作,打造万州空城数据资源平台,利用勘测院提供的高精度三维地图,“绘制”成一幅囊括万州区地、物、组织和空域的可视化“数字城市”地图。
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效能,万州区公安局建设了无人机集成指挥中心,通过研发的“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做到多架无人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实现同一任务多视角处置或同时段多任务处置。
“5G-A+RID”实现无人机“黑飞”精准定位
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然而,低空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大。近年来无人机“黑飞”事件频出,严重危害航空安全,安全监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已然成为影响低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为破解无人机“黑飞”的快速发现和处置难题,今年,万州区公安局创新将5G-A探测与RID技术融会,通过多终端、全区域精细化监管工具部署,实现低空安全监管平台与执法终端的一体化联动,形成精细化低空安全监管体系。
“万州区公安局与中国移动合作,在重庆市率先将5G-A通感技术应用在无人机安全监管领域,在万州城区万达广场、区政府、体育馆搭建3个无人机侦测的5G-A通感一体基站,将通信、雷达、算力等多种技术融合,构建一张低空连续覆盖的无线网络。”万州区公安局情指中心负责人向洪林介绍。
他表示,该技术可以对300米以下、1.5公里半径左右空域的任何飞行物实现进行精准感知和跟踪,破解改装和篡改无人机检测难题,实现飞行坐标、速度、距离等数据信息实时反馈查看,准确率达99.99%,极大提升对无人机的跟踪和管理能力,有效进行低空安全监测及“黑飞”管控。
对无人机“黑飞”进行监管,不仅要及时处置“空中”的问题,也要解决“地上”的“飞手”等安全隐患。
今年,国家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正式实施,明确轻型和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飞行活动,应当通过网络主动向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报送识别信息;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应当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或蓝牙自动广播识别信息。
万州区公安局紧盯新标准、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内从事航空航天配套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合作,在全国率先联合研发RID技术,实现对无人机身份信息和“飞手”位置的精准锁定。
警务工作“千里眼”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一架架警用无人机从警用无人机自主机场起飞,飞越长江“黄金水道”,万州城区交通情况、山林相关状况等便可尽收眼底,为公安部门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无人机进行合法监管,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护航低空经济发展和推动无人机的应用。
2022年以来,万州区公安局在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部署了多个警用无人机自主机场,早晚高峰时段警用无人机在南北滨江路和人流较大的万达广场、高笋塘、长江之星商业综合体等地自主巡航,遇到突发和紧急任务时则可迅速布置和完成飞行指令,实现巡航自主预警、画面实时传输、指令及时传达。成功预警539起交通拥堵、发现21起交通事故等。
目前万州区公安局的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还实现了各类“增值服务”,可以分析出万州区各类低空作业聚集区域、违规违法行为易出现区域、飞行密集区域等,为社会公众进行飞行区域选择、低空运营单位进行运营规划等提供支撑,提升了低空各类主体的协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低空治理能力以及体系化管理能力。
为了让警用无人机收集的各项数据与指挥决策结合更加紧密,万州区公安局还成立了“情指行”一体化空中指挥部,搭建起空地和地地信息服务安全传输机制和服务请求响应模式,不断构建低空数据信息管理服务体系,扩展低空数据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地空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
特警支队无人机具反制大队负责人张望介绍,目前,空中指挥部实现了数据传输和指令的实时交互,真正做到指挥部精准指挥到每一个点每一个人。开通以来,在山地搜救16人、发现罂粟种植地块两处、抓获非法捕捞者12人。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无人机在各领域的新应用,加强沟通联动,探索无人机在长江水道护航工作上的更多可能性,并试点开展‘无人机外卖’‘无人机物流’等,护航和助力万州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曾晓雪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