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说史】
曾有东风吹雅曲
文 / 颜建国
知道陈楼村元朝翰林学士陈俨牌坊和纪念祠堂即将落成,真为陈氏后人多方努力筹建文化名人纪念设施而高兴,于是放下一些手头的写作任务,再寻找一些有关“陈文靖”轶事以补缺失。
有关陈俨在元朝中后期的儒学和文学骨干位置,我已经在拙作《元朝东平学派》一书中有所论述,因为当时对全书有整体设计,因此对陈俨着笔不多;后来写过《有缘灵泉访古碑》一文,对陈俨事迹有所增益,现在看看,还是没有更多涉及。后来,每当看到有关陈俨资料,便尽量予以存放待用。
在蒙元“东平学派”中,陈俨是第三代中坚人物之一。虽然他没有像阎复、徐琰、李谦、孟祺一样被元好问考校为“东平四杰”,没有像阎复、徐琰、李谦、张孔孙、王构一样任职为翰林学士承旨,也没有像马绍、王士熙、蔡文渊一样担任参知政事,但是,他由府学生而任曲阜庙学教授,再由教授到修国史、入翰林院任翰林学士,同样是一位乡野文士的螺旋式上升的奋斗传奇,几则漏掉的史料,让我们看到他在那个时代的辉煌与不朽。
陈俨最为后世仰慕者,是他所撰《渔庄记》一文书丹者是元朝“神仙中人”赵孟頫。在我的《元朝东平学派》一书中,其“集贤、廉访半东平”部分有“‘孔子的孩儿’翰林学士陈俨”一节,中有百余字介绍到陈俨、赵孟頫二人在大都翰林院的超凡友谊,但是,由于史料所限,当时不知道“渔庄”的主人“总管韩云卿”是何人?近期再读《全元文》和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才惊奇地发现韩云卿是相州文士韩从益。
看史料,韩从益是相州文士,和王恽是表兄弟关系,早年韩从益在彰德路总管府任从七品的从事郎,大约在1276年王恽在京城任翰林官员,韩从益进京考核升职,王恽写下《简寄王推官汉臣,今从事彰德幕府表弟韩从益云卿自相下来,伏审雅候佳胜,喜慰之馀谨以此寄奉别后一笑也》七言律诗,可知王汉臣在彰德路总管府任从五品的推官,让韩从益转来了书信和诗篇,高兴之余的王恽写诗回赠。
韩从益先后在京城或京外任正六品右司郎中、从五品的府经历、刑部官员、广平路总官、枢密院判官、正三品的奉常卿等职务,和陈俨在《渔庄记》中的介绍大体一致,只不过韩从益的实职以“路总管”最为显著,于是他在文章开头介绍说:“渔庄,吾云卿总管韩侯之别墅也。”写作时间是1306年闰一月,此时,曾任翰林学士、中奉大夫从二品衔的王恽已经去世两年,稍小的韩从益也已经致仕回到相州,陈俨此时在京任翰林侍读学士,书写者赵孟頫则在杭州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一篇小文,惊动一位翰林文柄,一位旷世书豪,如果没有超凡的友谊,怎会留下这文坛传奇。
其实,和《渔庄记》相比,更能表现陈俨文格人品的东平碑刻就十分不幸了。今清朝光绪版《东平州志》记载:
元《全真观记》,翰林学士、大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陈俨撰,少中大夫、东平路总管兼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管内劝农事乔达书并篆额。至大三年六月立石。
元《上清飞天法论宝藏碑》,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陈俨撰,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王毅书,亚中知制诰同修国史致仕王桓篆额。延祐五年二月十五日立石,真行书,碑阴真书题名,在万寿宫庙门外。
这两方碑刻,不知道毁于何时,至少光绪年间是存在的。它们在世间竖立了几百年后,被某次偶然变故给彻底毁灭了,让我们只能在文本上了解它们的曾经存在了。其珍贵处就是,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代的顶尖文士做了什么,可以知道他们的精神追求与文化生活:至大三年即1310年,陈俨因为年事已高和韩从益一样借口身体不适回家修养,躲开了元武宗、元仁宗交替之际的宫廷纷争,但对家乡的文化事业,他给予了热情支持,其《全真观记》,一文,对|“惠和真人”范圆曦之弟子刘志深、文士卢秀达一起复修上清万寿宫的义举,予以赞美,陈俨是翰林学士、品级是正三品的大中大夫,书丹者是少中大夫品级从三品的东平路总管乔达,可见这两人均和赵孟頫有较长交集。
其《上清飞天法论宝藏碑》一文,写于1318年阴历二月,此时,元仁宗推崇儒术,重视人才,已经致仕在家的陈俨仍关注上清万寿宫地保护,对1314年到1315年之间东平文士刘善厚、韩云升出资建造轮藏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赞扬,此文对全真道南无派祖师谭处端葬身在此地的描述,是一个十分珍贵的存史之笔,让人们确知东平曾是全真七子之一全真教第三任掌门谭处端的埋葬地,从而凸显了上清万寿宫在蒙元之际的道教圣地之位置。两文写作时间从1310年到1318年间隔八年,陈俨虽然仍是翰林学士,但是品级已为从正二品的资善大夫,可见他扔在朝中任职,不然如果不再任职是不会在数年连升两级的;书丹者是从一品的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王毅,篆额是从三品的亚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致仕的同乡王桓,可见在这一时期“东平学派”文士对家乡文化的大力支持。
除了这两则见于光绪版《东平州志》史料,这一志书还载:
元善人陈谊神道碑,太子少傅、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李谦撰,少中大夫、东平路总管兼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管内劝农事乔达书,承直郎般阳路总管府判官致仕李贞篆额。碑在凤山阳,两面合写,皇庆元年七月。
皇庆元年是1312年,此时陈俨仍在家乡隐居,阴历七月他为父亲陈谊(義)修建了神道碑,邀请致仕在家的四任帝师太子少傅、从一品的荣禄大夫李谦撰写了碑文,让任东平路总管的乔达书丹,篆额的李贞是正六品的承直郎衔,已经致仕在家,他能和李谦、乔达同碑,足见其人书法人品之高格和陈俨对其仰慕尊崇。此文和1290年王旭所写《陈氏阡表记》一文及今存《陈氏合葬考妣誌》对照,可知陈俨家族是“义门陈”之后,曾居“东平石洪”即今肥城石横镇,他的父亲陈義因战乱跟随爷爷陈某和奶奶赵氏迁居睢阳即今商丘市,爷爷陈某去世后葬在睢阳,奶奶去世后葬在了马南坞李氏庄。
金朝灭亡后,陈義带妻子王氏、曹氏返回东平,依靠舅父赵某生活。1269年,陈義去世,享年69岁;王氏在1271年去世,享年70岁。这样可知,陈義生于1201年,王氏生于1202年。1290年,在曲阜任庙学教授的陈俨和弟弟陈偁、陈佶、陈佺及妹夫张伯通一起迁葬了陈義和王氏。1298年,曹氏去世,陈俨又带领全家安葬生母,此时他已升职为翰林直学士、从五品奉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他的弟弟陈偁为正七品的承事郎、枢密院都事,妹夫张伯通为医士。此时,陈俨家族已经进入士族之列。1312年,升为正二品资善大夫的陈俨为父亲立起神道碑,即李谦撰文、乔达书丹、李贞篆额的《元善人陈谊神道碑》,作为一个没有官职的平民,陈谊(義)获此殊荣,实在是儿子陈俨和升职为从三品少中大夫、任荆湖北道宣慰副使的妹夫张伯通一起努力的结果。
陈俨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对科举之文多有研究,十分崇拜儒学的陈绎曾在国子监读书时曾向“文柄” 陈俨学习,在其《文说》中专门介绍说:“陈文靖公问为文之法,绎曽以所闻于先人者对曰:一养气,二抱题,三眀体,四分门,五立意,六用事,七造语,八下字。”“文靖”是陈俨去世后朝廷封赠的谥号,说明陈绎曾著《文说》时陈俨已经离世。我国古代汉语的修辞理论和文学批评混杂在一起。元代的文学批评不很繁荣,却有两部修辞学史上不可忽视的著作即王构的《修辞鉴衡》和陈绎曾的《文说》,王构和陈俨是好友关系,陈绎曾则是陈俨的隔代晚辈,由此可知陈俨在元朝文学批评方面是有一定位置的,虽然他没有独立的修辞理论著作传世。
陈俨去世后埋葬情况不可详知,既然有朝廷封赠,再加上他的后人应该有入仕为官者,规模应该是比较盛大的。今可见《口口妣夫人口氏墓誌》和《口口学士口口墓誌》,看上则墓志有“诰同修国史先考传……立,门生尚德勉书丹……”,可以推知此墓志是陈俨所写,是追念他生母曹氏的碑刻,此时他的品级应该为从一品的荣禄大夫,因为古代对去世的官员是有提级追赠惯例的;后则墓志是陈俨的儿子为父亲所立,残碑还有“门生尚德勉篆盖”存文,可知尚德勉和陈俨有着亲密师生关系。
看史料, 1330年济宁路立《任城二贤堂记》碑,碑文由致仕在家的翰林侍讲学士、从二品通奉大夫、知制诰曹元用撰写,同样致仕在家的从四品朝列大夫、大司农丞张楷书丹,篆额者就是不知道具体身份的尚德勉。好在此碑在济宁太白楼有存,可以前去查看下记载文字,了解下他的落款信息,不只是为了知道他曾经是什么官,而是感知他的人生有过怎样的奋斗与传奇?究竟,元代文士能有书法作品传承至今的人数堪称万不及一,看两块残碑和《二贤堂》碑篆额,尚德勉楷书和篆书均有自己的修为在里面。
更为凑巧的是,《口口妣夫人口氏墓誌》的刊刻石匠是“马德、宋全”,在光绪版《东平州志》中还记有这样的史料:
元朝请德安府知府刘公墓铭并序,东平布衣马守道撰并书,元统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石匠马德刊,碑在北乡陈家林。
元统二年是1334年,此时是经过数场宫廷内斗后元顺帝执政初期,顺帝刚刚即位数月,朝廷实权掌握在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和权相伯颜手中,汉族大臣在旁观避祸,须城经历了多年不遇的水灾,所以曾任朝请德安府知府刘公的丧事比较简单,朝请大夫是从四品官衔,在元朝属于中级官吏,他的墓铭由没有官职的文士马守道撰写书丹,可见刘公家族对这位文士的推崇;刊刻者还是马德,或许马守道和马德之间有着某种亲密关系。
元朝东平刘氏,是一个军功起家的家族,看史料载,居峗山即今白佛山下的刘氏家族由夏津迁居此地,刘仔是严实时期的千户,后世有刘桢,亦是正四品的明威将军;子刘元洵,接替了父亲的职务;他家五代均是在军队任职。不知道曾任德安府知府刘公是否和峗山刘仔家族是否是本家,陈俨在1312年所撰《灵泉雅集序》中写有“前扬州提举峗山口口刘巘通甫时年八十”之句,可知刘巘字通甫,他是1233年生人,大约是刘仔的孙子那一辈,年龄长1242年左右出生的陈俨10岁左右,80岁的时候还能到凤山游玩,足见军旅生活给了刘氏子孙强健的身体。看史料,刘巘的父亲刘秉钧神道碑由建康教授施泽民撰写,中奉大夫、前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徐琰书,儒林郎、秘书少监杨桓篆额,时间是大德元年即1297年阴历八月,这时东平碑刻主要由从二品的徐琰书写,陈俨的好友杨桓题写碑额。
到几十年后为明威将军刘桢竖立神道碑,由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张士观撰文、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刘赓书丹、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郭贯篆额。刘赓于1328年去世,郭贯于1331年去世,张士观去世稍晚,但也在朝廷封赠他“文悫”谥号之前,可见刘桢神道的竖立当在1328年之前,此时陈俨已经去世数年。
陈俨最为显赫之事,除了撰写了由赵孟頫书丹的《渔庄记》,还有在皇庆元年即1312年撰写了“东平四杰”之一阎复的墓志铭,阎复曾任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的荣禄大夫,是张孔孙、徐琰、李谦等任之后的翰林院文柄人物,在元朝尊孔复儒的过程中影响巨大,陈俨所写《阎文康墓志铭》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在皇庆二年即1313年所写《故湖广行省宣使李君墓志铭并序》介绍:“予以嗣宗去岁如东平恳予铭其平章靖轩阎公埋石,予既识之,今兹追志其先考,其可终辞?乃序而铭之。”
1312年陈俨还在东平,阎复的女婿李嗣宗前来恳请陈俨为岳丈撰写墓志铭,那时他们才认识;1313年,陈俨回到京城,李嗣宗为了给父亲李处贞和母亲丘氏合葬,迁葬新址,于是来到京城,委托叔父将作院判李处恭和广宁路总管程仲和一起拜访陈俨,请他撰写李处贞的墓志铭,李处恭时为正五品将作院判,是皇室的后勤机关;他怕自己资历还欠,又叫上了广宁路总管程思温(字仲和),程思温曾在东平路任总管,对府学兴盛贡献巨大,状元霍思齐(字希贤)就是他推荐的府学生,可见,为了让陈俨撰写李处贞的墓志铭,李处恭、李嗣宗叔侄下了一番真功夫。
陈俨约在1322年去世后,他的后世扔活跃在元朝的政界和文坛,如元朝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记载: “陈无妄,字彦实,东平人。余及君卿同舍。性资沉重,事不苟简,以苛刻为务,讦直为忠,与人寡合,人亦难之。公于乐府、隐语,无不用心。补衢州路吏,后迁婺州,升浙东宪吏,调福建道。天历二年三月,以忧卒。其弟彦正殡葬之。乐府甚多,惜乎其不甚传也。府垣几月露忠肝,宪幕冰霜岂污颜,薏苡生谗间。甘心愿就闲,转回头梦入槐安。后会何时再,英灵甚日还?望东南翘首三山。”
天历二年即1329,东平陈无妄因忧伤在福建道任上去世,他的弟弟陈彦正埋葬了他。陈无妄精于乐府、隐语,和东平府学后期出现了很多散曲杂居家十分符合,而他进入仕途不是通过科举,那么荫封的可能性就十分大,而陈俨去世时是正二品的资善大夫,这是可以封赠子孙进入仕途的,按年龄,陈无妄应该是陈俨孙子一代人了。
在元明易代的变革中,东平须城作为士族聚集的城市遭到洪武帝大军的残酷镇压,看今存东平各家族族谱,多数都出现了明初混淆数代的问题,猜测原因,就是因为各家尽量撇开和元朝的关系,减轻被明朝打击的概率,究竟,人们对尚书牛谅被削职、画家赵元、尚书郭桓被杀等这些明初东平豪族被迫害的残酷事件记忆犹新,为了不祸及子孙大家还是采取了稳妥之策,为此,东平明清族谱中出现的元末混淆问题,也就不难解释了。
大约过了200年,明朝廷已经解除了对元朝豪族的戒备打压,陈俨的后人才根据传说恢复自己“义门陈”的家族脉续。到1547年,“北庵”陈氏文士陈观衡(字季平)考中进士,先后任佥事、推官、盐运司同知等职,今东平博物馆存《明故太恭人侯母王氏墓志铭》碑刻,为正四品中顺大夫、陕西按察司副使李文芝撰文,正四品中顺大夫、庆阳府知府、前河南道监察御史田大有篆盖,正七品承事郎、大理寺评事、前广东道监察御史陈观衡书写,李文芝、田大有都是一时名士,而王氏的二子侯宁是从四品的河南布政司参议,同期东平纪念之文多由王汝孝、田大有、侯宁等人撰写书丹,陈观衡能为侯宁母亲王氏书写墓志铭,可见他已经进入了区域文士骨干行列;
在明朝内阁首辅高拱所著《高文襄公集》中,就都御史吴时来举荐评议中提到“两淮运同陈观衡”, 吴时来曾经举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陈观衡能被耿直的吴时来盛赞举荐,可见其人之高洁。看明末清初藏书家黄虞稷所撰《千顷堂书目》记载:“陈观衡,东平纪略二卷。”由此可见,陈观衡和远祖陈俨一样,是一位擅长文士地理之人,虽然他的《东平纪略》不可详知,或许有一天会在某个图书馆的角落重现出来,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的巧事加幸事。
到了小龙年春天,陈楼陈俨后人由热心的长者牵头协调,陈氏族人筹建陈俨纪念祠堂,修续陈氏族谱,意在纪念先贤,激励后人,这是一件多么可贺的家族文化喜事,喜欢文史的我空余搜集陈俨及有关史料,看着这个家族和国运文脉有关,以小家现大家,真是作文处世的福气呀。
曾有东风吹雅曲,“文靖”德才泽后人。有空,多去陈楼走走,看看北面的扈山,沐浴习习的养心清风。
(本文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兼职教授,数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著有《诸葛亮传》《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多本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