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坚持生态立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效齐收,走出一条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
护卫乌江水常清 功夫都在行动上
舟行乌江百里画廊,霸王谷群山叠翠,飞瀑溅玉,水鸟翩飞,山光水色在此交相辉映,宛若人间仙境,让人陶醉流连。奇山茂林间,596种维管束植物与309种脊椎动物在这里与人类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不仅能为多样性生物提供丰富给养,更能添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那么,如何让生态底色更为厚重,生态屏障更为牢固?多年探索,沿河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乌江流域沿河段的绿水青山。
在生态保护方面,沿河下足了功夫。通过推行河长制、科学立法、建立系列规章制度等措施,密织生态防控网,确保绿水青山常在。同时,强化生态文化建设,通过设立“生态日”、开展环保宣传等活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在水源保护方面,沿河坚持源头治理、水岸同治。通过拆除网箱养鱼、拆解渔船、投放鱼苗等措施,逐步恢复河湖水域岸线。同时,积极推进供水保障及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过去的“十三五”期间,沿河还实施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4.06平方公里,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中药材、茶叶、蔬果、畜牧、旅游等生态产业,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让”“护”并举出实招 生物“王国”扩种群
“通过生态移民搬出山后,猴儿的活动空间更宽阔,我们也迎来幸福新生活。”回想起与黑叶猴“斗智斗勇”的日子,沿河黄土镇二街185号快递超市店主李永发不禁感叹现在的“两全其美”。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襁褓中猴宝宝。
黄土镇雪花村,地处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既是李永发和乡亲们栖息的庇护所,也是黑叶猴繁衍生息的天然家园。
作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的存量仅有2000只左右。当时,麻阳河一带就有38群395只,为保护其繁衍扩群,解决人猴矛盾成为重点。
1995年,我国在沿河麻阳河一带,成立面积2万余公顷的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2003年,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8年,李永发一家成为首批让步生态的搬迁户。他说,接下来的3年间,山里的乡亲们分别迁往铜仁城区、沿河县城、邻近集镇,都告别了刀耕火种、肩挑背驮的日子,开启新的城市生活。
近年来,保护区严格管控黑叶猴活动区域内人类活动,减少对它们的干扰。同时,保护区还持续推进生态林赎买和保护,野生动物肇事补偿。随着黑叶猴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特殊保护和有效恢复,黑叶猴数量也逐渐增加。2016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黑叶猴种群数量增长了368只。
“通过这些年的让步和保护,区域内的森林覆盖率已提升到72.6%。”保护区内已有植物365科1005属2454种,野生动物253科966属1583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300余种。
石旮旯上果成“金”
2024年夏天,沿河沙子空心李市场再度火爆。当地果农介绍,进入采摘期后,线上线下热度就一直持续。多个物流公司数据表明,空心李已从过去的“提篮小卖”实现畅销全国。
沿河沙子空心李。
沙子空心李因成熟后,果肉与果核自然分离而得名。其具有果皮薄果肉脆,口感清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特点,使其在盛夏时节成为绝佳果品。
空心李虽然如今已在当地成为绿山富民的招牌产业。但过去,因石漠化严重,要想把本就薄弱的土地用来发展李子产业,却是很多人不敢尝试的事情。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空心李绿山富民的效应日益凸显。1987年,沙子街道推行“治山富民”理念,超前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发动、扶持群众规模种植空心李,打好特色牌助农增收。
2014年,沿河立足县域石漠化生态实际,积极整合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把发展空心李同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坚持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宜居城乡,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空心李已从沙子街道推广到沿河全县,种植面积达9.28万亩,投产面积5.5万亩,每年产值达到8.8亿元,189个村的19.6万群众靠这项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植绿兴业厚家底 致富路上茶飘香
“除草追肥管理及时,来年春茶才会长得好。”进入秋天,沿河中寨镇山岭间的茶园管护陆续开始,志强村村民王晓蓉每天都在山上和时间赛跑,乡亲们都说她是不知疲倦“女强人”。
沿河中寨镇万亩茶场。
“茶叶管护好了,往后的日子才更有奔头嘛!”王晓蓉明白,如今的山乡变化,都是厚植绿色生态带来的连锁反应,幸福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有产业才有希望,有付出才有回报。
中寨镇位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高海拔、多云雾,素有沿河“西伯利亚”之称。受坡陡谷深和气候高寒等因素制约,过去,当地农民多在小块坡地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收入微薄。
2018年4月9日,靠种植白茶富裕起来的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山海情谊一“茶”牵,携手战贫奔小康。经过在武陵山区实地考察,中寨镇的海拔、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茶叶。随后,黄杜村向中寨镇捐赠“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在大宅、三会溪、志强三个村建成茶园1200亩。
如今,以“白叶一号”茶产业项目建设为引领,中寨镇已建成茶园10800亩,受益群众达3150多户14000余人。
做大群山“含绿量”收获生态“含金量”,是深刻践行“两山论”的生动诠释。近年来,沿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收。
这些年,沿河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作为统揽,借力产业化融合改革,激活绿水青山的发展潜能,构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已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图/文 田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