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被称为“地球皮肤”。但在人类发展史中,草原长期遭遇“不公正对待”,大量生长良好的草原被盲目改为农用地,而失去肥力的草原则无人维护,接踵而至的荒漠化、火灾、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让人类饱尝破坏草原的苦果,草原的保护性利用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就目前而言,草原保护仍面临许多障碍,作为一项新的生态工程,相关理论、技术仍不完善,人才培养也因此受限。自上世纪90年代甘肃农业大学成立国内首个草业学院至今,30多年里我国只有12所高校建成类似学院,人才供给问题仍未充分解决。
在势单力薄的日子里,甘农抗住了多少压力已不得而知,但就结果而言,甘农至少遏制了我国草原生态的持续恶化,这归功于甘农三十年如一日的高质量人才培养。
今年下半年,又一批中国草业的未来精英从甘农草业学院诞生,步入象征着更高层次的研究生院,探索草原保护性利用的有效方案,学院共计129人报考研究生,上线率高达98.4%,录取率突破76%,这是继2020年起连续卫冕甘农深造率第一后,草业学院在升学率上取得的新纪录。近一半毕业生被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涌现出一批“全员上岸”的学霸宿舍,很好地展示了草业学院的优良学风和草业学子的进取精神。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甘农就已在西北率先开启草原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80年代就完成了草原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形成了完整的草学人才培养体系。草业学院的成立,更像是甘农为整合相关资源而采取的进一步行动,由此诞生的一系列理念与成功经验,值得为其他高校所学习借鉴。
草业学院不仅是我国草原研究的关节点,也是先进办学的象征。70多年来,甘农数代草业人坚持学研产结合,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甘新荒漠绿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创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畜产品单位指标体系、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概念,育成牧草新品种18个,其中9个为国审品种;不少成果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外内草学研究领域均能保持领先水准。
在攻克技术难题的同时,草业学院还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获批国家一流实践课程《草原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综合实践》、省级一流课程《草类植物育种学》《草原管理学》《草坪学》,并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教学,推动“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
历届毕业生中,先后诞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草种业著名企业家、“中国科学之星”等高层次人才,30%的省级草原站(处)长及技术和管理骨干,70%的草业科学学术带头人都毕业于该学院,草业学院逐渐取得“中国草业‘黄埔军校’”的美誉,成为如今甘农实力最为强劲的王牌学院。
目前,我国林草产业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未来“三北”生态工程、矿山修复、盐碱地治理等领域的需要,草原修复将迎来更大的刚性需求,借助甘肃农业大学的技术改机与人才支持,我国的草原生态终将回到它应有的高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