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小马站一流水井古城遗址”现场举行媒体通报会。该遗址考古挖掘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为揭示广州两千年的城建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现场接受采访
发掘区域全景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南侧、教育路东侧,地处广州古城腹地,处于“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的核心地带。1996年、1998年,考古人员曾在该遗址东北部发现一段东汉、东晋、南朝时期的城墙,系当时广州城的西城墙,在遗址周边也曾发现较多重要遗址。
东晋城墙墙体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程浩副研究馆员介绍到,自2024年1月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达2400平方米。遗址内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从汉代一直持续至晚清民国时期,已清理出汉至清代各类遗迹572处。这些遗迹包括东汉晚期、东晋、南朝及唐代的广州城西城墙,五代南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唐宋时期的西湖石筑、木构堤岸,以及明清时期的流水井古道和清代书院建筑基址等。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程浩副研究馆员介绍本次考古情况
城墙南部附属结构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朝城墙附属结构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清代书院建筑基址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除了城墙,遗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砖瓦、瓦当等建筑构件和城防用具,以及汉至民国时期的陶器、瓷器、铁器等文物共2800件(套)。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广州古城的历史风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云纹瓦当
展示部分的出土文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遗址内的唐宋西湖及东侧堤岸遗迹揭示了广州城外水域的变化历程。南汉湖岸石护堤、宋代砖驳岸和唐宋时期木堤岸结构的发现,反映了这片水域经过了唐甘溪西支、南汉仙湖和宋西湖三个阶段的变化。宋代疑似码头的建筑基址的发现,则进一步证明了广州在宋代可能有一处码头自子城外向西湖内伸出。
发掘区西侧木构堤岸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唐宋石护坡及码头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明晚期流水井古道中部 图片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这些遗迹表明,在明代广州“三城合一”后,"小马站—流水井古城"这一带经成为广州城市中心的繁华区域。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不仅进一步明晰了广州古城的发展和变迁,还为认识广州古城的结构布局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小马站一流水井古城遗址”现场图片
“小马站一流水井古城遗址”现场图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