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的市场,把茶老板们折腾得毫无脾气。
守着老一套茶叶价值观的老茶商,在市场的毒打下,被一次次刷新认知。
做茶,一套神奇的理论
80后茶商王老板,早年赶上普洱茶的红利,赚了可观的财富。
年纪轻轻就走上人生巅峰,他做梦都感谢普洱茶,并建构起了一套神奇的茶叶理论。
普洱茶的品质,的确可以越陈越好
王老板觉得: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
原料好,工艺正确,仓储得当的普洱茶,随着时间陈化,在汤感韵味等方面,能表现出更好的品质。
普洱茶口感的越陈越香,别说80后一代,就连老杨这一代更年轻的茶商,也是相信的。
存放几年,生茶去了寒性,汤感越加温润,熟茶越加醇厚,喝起来都更舒服,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而,想不通的是:王老板脑子里那一套,因为越陈越香衍生出来的理论。
神奇理论一:越陈越香=升值?
王老板觉得,普洱茶拥有越陈越香的特殊属性,
越陈越香,品质越好。放在市场和价格的层面,就是越陈越贵。卖茶的时候,每年都应该涨点价。
两三年之后,原本卖300块一饼的茶叶,涨到330,涨到360,最终涨到400块了。
然而,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当时,刚入门小杨看在眼里,想不通啊!
因为越陈越香,就一定要越陈越贵,这是什么逻辑?
小杨觉得: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本身的属性,而市场围绕着供求运作,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越陈越香≠升值。
还举了个例子:高端葡萄酒也能越陈越香,但是,能升值(涨价)的葡萄酒,只是极少数名庄里的经典年份。
就算名庄酒,大多数名庄,价格每年都随着市场波动,根本不敢每年涨价。
涨价的底气是物以稀为贵。拥有全球市场的葡萄酒尚且供求影响价格,尚未大销国外的普洱茶,因为越陈越香,所以都能升值,就要涨价,这很荒唐。
然而,王老板听完后很愤怒:
你个入门才几天的人,是你懂普洱茶的市场,还是做茶十几年的人懂市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刚入门的小杨也不敢说什么,只能在心里说:不尊重市场规律,早晚有一天要栽在上面。
神奇理论二:做普洱茶,就得囤
王老板还觉得:普洱茶,卖掉赚现金流,卖不掉赚投资。做普洱茶,就得囤货。
新茶收进来,存上几年,茶叶有了转化,就能卖上更好的价格。
而且,一旦库存变现,遇到大经销商,一次性拿货几十万上百万,瞬间就赚。
这种事,王老板还真遇到过。
一个经销商拿了100多万的货,老王马上就在昆明买了房。
尝过这样的甜头,王老板喜欢囤茶叶,一个仓库十几吨,他有两个仓库。
当时,有人提醒他:做生意,一定要保现金流啊,不能把所有的资金都用来囤茶。一旦市场有点风吹草动,你可能被套住。
然而,王老板却觉得:你不懂普洱茶,普洱茶就是靠库存变现赚钱的。
每年一车一车的茶叶拉进仓库里,茶叶,闻着很香,看着也很舒服。
红利逝去,彻底套牢
茶叶,卖掉才是财富。
一旦卖不掉,就算有几大仓库,也只是茶叶。
升值容易,变现难
王老板觉得普洱茶能升值。他的茶叶库存的价格,一直涨。
可是,价格涨起来后才发现:新茶贵,库存茶也贵,销量少了。
名山茶贵,名山好歹有富豪追捧。普通山头的茶也不便宜,老百姓喝不起,已经脱离茶客的真实需求。
茶叶倒是升值了,但是,价格虚高,茶客买不起,茶叶只能积压在仓库里。
表面上,一大仓库的茶叶,价值几百万上千万,但是,茶叶卖不掉,都是纸上富贵。按茶叶估算身家几千万的王老板,实际上,囊中羞涩。
最坏的结果,卖茶还债
如果手里有茶,做茶又积累多年。那么,卖点茶叶,小日子还是潇洒的。
然而,仓库里的茶叶,并不是老王自己的钱收来的,是先把茶叶拉到仓库里,卖掉再给钱,还欠着茶农原料款呢。
(做茶负债的背后,既因为小茶商在山头茶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也因为做茶做长线,想要以量大摊低茶叶成本,却不想,债务越滚越大。)
然而,做茶多年,变现只有卖茶一个渠道。
这两年,茶叶越来越难卖,老王几天不开一个单。内是茶叶难卖,几天没有增加流水。外有债务缠身,时不时就要被催债。
被折腾一段时间,才发现:做茶,能做个卖茶的店小二,也成奢望。
价值观慢慢改变
这时候,老王才问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存那么多茶,
如果不存,现在一个月卖几万块的茶叶,日子多潇洒的。
又想起茶叶升值的可笑理论,多少新客户,受不了价格上涨而默默离开,要是一直薄利多销,如今也有老客户支持。
这时,才幡然醒悟:越陈越香根本不等于升值,
那些年,普洱茶价格的确年年上涨,可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哪一种商品没有涨。那是通胀,不是升值。
把时代赋予普洱茶的红利,当成普洱茶特有的增值属性,换来被套牢的结果。
所谓的囤茶理念,更是有了新的认知:任何一家企业,都是靠现金流撑着。茶叶好卖时,现金流能养活茶企,一切理论都正确。
可到了茶叶不好卖的时候,当时囤茶脑子进的水,就是茶叶难卖时留下的泪。
市场,讲究产销。
供不应求时,市场好做。供过于求时,饱受煎熬。
供不应求,就是这个产业的红利期,普洱茶的红利期,正是宏观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
那时候,生意好做,茶叶涨价,是时代的功劳,并不是越陈越香的功劳。
红利期里,不用努力,茶叶也好卖。
那些年,茶价快速上涨,产能没有放开,茶叶供不应求。
茶叶囤进来,来年涨价就卖掉。囤茶,的确是让茶商利益最大化的事。
然而,随着市场产能过剩和价格虚高,
当年有用的理念,与当下的市场现状相去甚远。囤茶,茶叶升值,都已经变成了昨日黄花。
要在如今的市场活下去,唯有:做定制生意,轻资产运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