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蒋波
编辑 |杨亦
海博思创的IPO长跑终于要接近终点。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近日,证监会批复,同意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博思创”)IPO注册。迈过这关键一关后,后续将进入发行准备和挂牌上市阶段。
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主营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2021年、2022年,公司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位居国内系统集成商首位,2023年则位居第二位。
早在2023年6月20日,海博思创的IPO就获受理;今年10月17日过会;11月29日提交注册,直至本次注册生效,其上市进程已经走过了18个月的时间。顺利上市后,海博思创将成为“储能系统第一股”。
海博思创的IPO进程倍受业界关注。从去年IPO收紧到2024年“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的推出,公司会否遭遇“撤单”、储能企业能不能上市等问题不断引发猜测。
如今注册生效的“好消息”打破了所有猜测,这意味着监管机构对储能系统集成商“硬科技”属性的认可,为国内众多储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标杆。
系统集成商的IPO“突围”
过去一年,受资本市场大环境影响,储能等新能源企业上市之门曾一度被堵死,多家系统集成商吃了“闭门羹”。
例如,2024年6月25日,在递交招股书一年后,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品胜电子”)撤回上市申请,终止了IPO计划。
这家消费电子巨头,早在2020年就进军新能源并布局了储能系统集成业务。目前,品胜电子已经推出多款储能一体柜,涵盖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储能充电桩等领域。
数日后的7月2日,上交所披露,沃太能源也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成立于2012年的沃太能源,是妥妥的储能系统集成巨头。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沃太能源位居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第八,直流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出货量排名第九,户用自主品牌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出货量排名第三位。
早在2022年12月,沃太能源就已递交招股书并获得上交所受理。18个月后却突然终止了IPO计划,让业内人士扼腕叹息。
这两家有较大知名度的企业折戟上市路,给众多想要寻求IPO的储能企业浇下一盆凉水。据统计,2023年有超过100家储能产业链企业谋求上市融资,拟融资额超过1700亿元,成功上市的仅是少数幸运儿。
自2023年“8·27”新政推出以来,资本市场对储能行业尤其是储能系统集成商并不友好。彼时,证监会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作出六项安排,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市场传言称,包括储能系统集成在内的几类企业被列入IPO“黑名单”。
2024年4月,资本市场再次迎来“国九条”,国务院要求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高上市标准。受此影响,今年以来A股IPO新增发行上市的企业数量同比骤减。在此背景下,海博思创上市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好在海博思创没有放弃,如今终于修成正果,跟随海博思创的步伐,未来或许有储能系统第二股、第三股……上市融资路的打通,将给缺钱的储能行业带来一股股“活水”,行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将有望得到明显缓解。
系统集成不是“攒机”
在IPO收紧的大环境下,科创板上市也经历了从井喷到骤然减少的过程。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仅有8家公司获得受理,而2024年一季度科创板受理直接“剃光头”。
收紧的原因之一,是科创板此前受理的一些上市企业“擦边”、“蹭概念”,结果上市后业绩大变脸,引发了投资者和监管层不满。2022年12月末,科创板对“科创属性”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谋求上市企业需要“充分论证其核心技术要素”方能符合IPO要求。
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对企业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科八条”,进一步强调了硬科技属性。
海博思创所在的储能系统集成赛道,到底科技含量够不够?这也成为争议所在。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现有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缺乏重大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创新能力不足。更有甚者认为,储能系统集成完全没有核心技术,如同之前电脑“攒机”一样,门槛很低,谁都能干。
事实上,储能系统集成环节对技术要求很高。储能集成是系统工程,需要对各关键设备环节进行统一协调,包括能量密度、系统效率、充放电能力、电池系统寿命和稳定性等,一个良好的储能系统,必须让各环节的综合管理达到“1+1>2”效果。
实际上,从产品层面来看,储能系统集成是保证储能电站安全的重要环节。与管理电动汽车千位数的电芯数量相比,一个GWh级的储能系统要管理的电芯数量达到百万级,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
此外,在储能产业链中,系统集成商因为直接与终端用户接触,所以对市场的了解更为深刻,目前不仅在电芯容量规格上逐渐起了主导作用,在整个储能市场的主导作用也越来越强。近年来储能行业技术不断进步的背后,系统集成商是重要推手。比如当前比较前沿的构网型技术、交直流一体储能柜,都是由系统集成商主导。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海博思创很早就进行了储能系统上下游核心技术的重点攻关,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满足客户对于更高效率、更安全、更可靠的储能系统的需求。
招股书显示,在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上,海博思创实现了全链条软硬件自主研发与生产,涵盖电池管理系统(BMS)、热管理系统、功率转换系统(PCS)、功率协调控制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EMS)等。
截至2024年6月底,海博思创已取得138项专利和154 项软件著作权,其中,海博思创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达44 项,而科创板对拟IPO企业相应的要求为“7项以上”。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海博思创IPO注册获得通过,不仅是科创板对这一家企业的认可,也是对整个储能系统集成行业科技含量的认可。这也符合“科八条”优先支持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文件精神。
储能依然是优质赛道
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博思创实现营收约51.98亿元,同比增长20.4%;净利润约3.13亿元,同比增长76.92%。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约82.66亿元~87.01亿元,同比增长18.39%~24.62%;归母净利润约6.14亿元~6.47亿元,同比增长6.25%~11.84%。
2021年至2023年,海博思创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8.67%。这样的业绩不仅在储能行业,即便放在整个A股上市公司里,也是极为亮眼。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储能产业处于行业周期的低谷。一方面,包括材料、电芯、系统、EPC等在内的储能全产业链价格均在下滑,下滑幅度甚至“腰斩”;另一方面,与2022年爆发之年的业绩相比,储能企业业绩明显接不上,行业持续高增长的说法受到大量质疑。
客观来说,与其他新能源赛道相比,储能在市场空间、盈利能力、韧性等方面,都是非常优异的。
在市场空间方面,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电网系统的升级必然需要更多的储能来支持和平衡。另外,各地区的配储政策也在向分布式新能源领域延伸,这扩大了储能市场的增量空间。同时,电力现货市场的加速叠加储能成本快速下降和盈利模式明朗,工商储市场将持续火热。
在盈利空间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储能电芯和系统价格持续走低,其中,方形磷酸铁锂储能型电芯和储能系统的价格降幅均超过了60%,但储能电芯企业通过电芯大型化,系统集成商通过优化集成方案、提升系统容量等方式持续降本,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空间。
今年上半年,在储能电池板块,宁德时代(SZ:300750)毛利率为28.87%,亿纬锂能(SZ:300014)为14.38%,国轩高科(SZ:002074)为23.87%,南都电源(SZ:300068)国内为24.29%,海外则高达32.22%。在系统集成板块,阳光电源(SZ:300274)毛利率高达40.8%;即便是营收、利润下降幅度高达66.39%和97.13%的派能科技(SH:688063),其毛利率依然有37.28%。
反观风电、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毛利微薄甚至开始亏损。例如金风科技(SZ:002202)风机及零部件毛利率为3.75%,晶澳科技(SZ:002459)组件毛利率为4.53%,大全能源(SH:688303)硅料毛利率为2.63%,TCL中环(SZ:002129)硅片毛利率已经为负(-9.25%)。
相比之下可以看到,储能行业不仅有着较强的盈利能力,还有着持续降本的空间和应对行业寒冬的韧性。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储能行业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