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于当日审议通过《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要严格规范涉企检查,从源头遏制乱检查现象,减少入企频次,杜绝随意检查,同时加大对乱检查行为的查处与追责力度。
近几个月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直指地方逐利式执法乱象。这不仅体现了中央对企业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重塑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从规范涉企检查到偿还拖欠账款,再到约束执法行为,中央这一场“风暴”势不可挡。
一、频频出手:中央整治逐利式执法的背景
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因财政压力不断加大,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了逐利式执法的手段:
- 远洋捕捞乱象:通过异地抓捕企业家、查封冻结财产等手段完成财政增收指标。
- 以罚增收现象:随意罚款、频繁检查,让企业疲于应付,增加了其经营负担。
- 拖欠企业账款:地方财政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迫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正因如此,中央果断出手,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为企业营造更加健康的营商环境。
二、多措并举:中央的治理行动
中央对逐利式执法乱象的治理,既有“治标”的精准打击,也有“治本”的系统解决方案。
1. 治标:明确规范涉企执法检查
- 严格规范检查行为:12月23日,国务院通过《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提出减少检查频次、杜绝随意执法。
-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于乱检查、乱罚款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 治本:解决地方财政根本问题
- 推出十万亿化债方案:通过债务化解让地方政府获得更多财政空间,缓解财政压力。
- 精简机构和编制:减少冗余行政开支,优化地方政府运作效率。
- 要求地方过“紧日子”: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控制不必要的开支,缓解收支矛盾。
- 推动财政转型:告别“土地财政”,扶持地方政府探索新的产业模式,拓宽收入来源。
三、逐利式执法乱象的根源
逐利式执法背后,是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困局与庞大的支出压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支出;另一方面,土地财政收入下降,传统税收增长乏力,让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找新的资金来源。
但这种行为的代价是市场信任的流失和企业活力的衰退。因此,中央深刻认识到,单靠“堵”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疏”来解决问题的根源。
四、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方向
中央围绕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九次重大动作,显示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关注。未来,这些措施将为企业发展带来以下积极变化:
- 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约束地方检查频次和执法行为,让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营发展中。
- 重建市场信心:通过清理拖欠账款、打击不规范行为,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和支持。
- 激发创新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土壤,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这一系列举措也将对地方政府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能力实现财政转型,走出依赖土地财政的旧路。中央正在为地方财政开辟新的出路,而地方政府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机遇。
五、结语:中央“痛下杀手”,风暴彰显信心
中央此次“痛下杀手”,不仅仅是为企业松绑,更是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场“风暴”不仅是一场政策整顿,更是一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信心的契机。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地,中国的营商环境将更加健康,企业发展将更加有力,而中国经济也将在这个过程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央的决心和行动,为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为高质量发展铺平了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