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德昌,1956年生于江苏泰州,1974年入伍,在南京军区后勤部某军需仓库服役。那个被尘封十年的信封,装着一个军人最珍贵的东西——清白。
1974年入伍时,我被分到军需仓库当了一名普通仓库兵。那时的仓库条件艰苦,大部分房子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砖木结构,每逢下雨就要到处搬运物资防漏。
沈国平是我的班长,1971年入伍,为人做事特别严谨。他总说:"做军需工作,一分一厘都是部队的血汗钱,马虎不得。"在他的培养下,我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业务能手。
1978年,我光荣入党。1980年,因为表现突出,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组织上破格提拔我当了三分库的库长。当时仓库正在执行"百库革新"任务,上级要求全面清查库存,完善管理制度。
1981年底,军区仓库系统进行物资大清查,我负责的油料库出现了重大问题:账面显示油料短缺15吨。这可不是小数目,一时间议论纷纷。
专案组进驻后,发现问题出在1979年的一次紧急调拨。那时边境形势紧张,部队紧急需要油料。为了赶时间,我同意了简化交接程序,只凭电话指令就放行了物资。
调查期间,我的老班长沈国平是专案组副组长。他找我谈话时说:"小徐,你还记得我教过你的话吗?军需工作,程序就是生命。"
1982年3月,处理意见下来了:给予我行政降级处分,调离原单位。虽然调查证实我没有贪污行为,但违反程序酿成大错,处分是必须的。
临走那天,沈国平把我叫到仓库后面的老槐树下,递给我一个牛皮信封:"这里面有些东西,你十年后再看。记住,到了新单位,就是重新开始,该做什么做什么,别想太多。"
新单位是浙西山区的一个军需供应点,编制上属于师级单位,实际就是个小站。站长是位老转业军人,姓黄,对我这个"降级干部"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就是该干啥干啥。
每天往返于崎岖的山路,给部队送物资。有时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但我从不叫苦。记得有一次连续暴雨,山路塌方,我带着同事步行五公里,把急需的医疗物资送到了山上的部队。
1985年,黄站长退休。临走时对组织说:"小徐这个同志,是个实在人。"但我婉拒了提拔机会:"让我继续开车送货吧,我觉得挺好。"
1987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我主动请缨,连续工作72小时,确保了山区部队的物资供应。事后,首长要给我记功,我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应该做的。"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1992年的秋天,我终于打开了那个尘封的信封。
里面是一份1982年的补充调查报告。原来,专案组后来查明,1979年那批油料确实是按照上级命令紧急调拨的,而且全部到达了部队。账目出现问题,是因为基层部队在混乱中未及时回执。
报告末尾,沈国平写道:"徐德昌同志虽有程序性失误,但其对部队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建议在给予必要处分的同时,保留今后使用的机会。"
还有一张字条:"小徐,十年前我就知道,你是清白的。但军需工作,必须以事实说话。这十年,你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品格。现在,我可以把这个结果还给你了。"
我流着泪,把信封贴身收好。十年来,我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只是默默工作。这份来自老班长的信任,让我更加感恩组织的培养。
1994年,我被评为浙西军区后勤系统劳动模范。沈国平特意从南京赶来,我们就着花生米,喝了一晚上的老白干。
2022年,我早已退休。偶尔去供应站看望,年轻人已经用上了电子系统。但我依然会说:"程序不可少,这是用教训换来的。"
三十年军旅生涯,教会我最多的是责任与坚守。
那个信封让我等了十年,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组织相信的不是解释,而是时间;检验一个军人的不是一时得失,而是一生坚持。
如今,我常常翻看那个泛黄的信封,想起那些艰苦却充实的岁月。有人说:"一个军人最宝贵的是荣誉,最重要的是坚守。"
而我要说:一个军人最珍贵的是组织的信任,最值得等待的是时间给出的答案。
山高路远,岁月如梭。
十年光阴,不负所托。
军人本色,坚守为民。
一生无悔,初心如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