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之战:四渡赤水
1960年,备受赞誉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对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赞不绝口,称其媲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然而,毛泽东却谦逊地表示:“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在红军长征的众多战例中,四渡赤水无疑是最为经典的成功典范。
通过虚实相生、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等巧妙战术,中国军事智慧在四渡赤水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令人赞叹不已。
“就像10个人围着你,却依然能够巧妙地脱身!”遵义会议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小灵如此形容。
面对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经历湘江战役后,红军仅剩下3万多人,却能灵活运用各种战术,牵制敌人,成功脱离包围,跋涉千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典范。
战役背景
1935年1月19日,蒋介石下达《长江南岸围剿计划》,意图将中央红军压迫于川江南岸地区,以“合剿而聚歼之”为目标。
“合剿”行动的参与国民党军总数达四十万人左右,与湘江战役的总兵力相当。而当时的中央红军仅有三万七千余人,尽管进行了休整和补充,但与国民党军相比,兵力对比不足1∶10,形势非常严峻。
到了1月27日,军委纵队抵达土城,而追击的川军郭勋祺旅和潘佐旅则进至习水的木南坝、三元场地区,继续向土城前进。1月28日,红3、红5军团从南北两侧向川军郭勋祺旅所在的枫村坝、青杠坡地区发动进攻。中革军委紧急命令预备队红2师加入战斗,与红3、红5军团以及干部团协同作战,稳固地占领了道路两侧的制高点,将川军压迫到平川地带。双方陷入胶着,形成对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