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何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落地?成都这场大会透露信号→

0
分享至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技术代表之一,人工智能大模型已迈入发展关键期,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12月25日至26日,以“大模型·大未来”为主题的“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科创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专家、学者、企业嘉宾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方向。会上,13家成都优秀大模型应用场景企业、15家四大垂直应用方向企业获奖。当前,大模型的应用日益广泛,各地也掀起“百模大战”。《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培育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个,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模型有何趋势?如何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场景落地?成都发展大模型有何优势?本场大会透露出信号。


大模型最新趋势是什么?

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是关键

“最近这两年,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进入产业化落地应用的关键时期,现在全国通过国家备案的大模型已经有200多个。”现场,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平台与工程化部副主任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模型走进千行、赋能百业的特质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在“百模大战”时代,哪些人工智能企业或者大模型产品获得了更多认可,受到市场青睐?从本次大会的获奖名单上可以发现,为行业赋能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各家厂商脱颖而出的关键。

成都13家获奖的优秀大模型应用场景企业,均在各自领域推出了深刻影响行业的产品。如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WorkBrain工作大脑、AI数字人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数十个政府机关、大型集团、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实现AI规模化落地应用,获得人工智能专利等知识产权数已超200件。该公司的“MT-WorkGpt”大模型具备私有数据注入学习、决策具身智能等能力,广泛面向政务、企业管理、文旅、教育、大健康等行业。


在“巢燧杯”大模型评测大赛颁奖环节,四大垂直应用方向共15家企业获奖。在金融、医疗、交通、水利四个垂直领域,相关产品也展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医疗垂直应用赛道,此次获奖的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推出的医生实名制社交平台医联,构筑了集学术、执业、社交、游戏化的专业实名医生平台。去年,公司推出了中国首款大模型驱动的AI医生——MedGPT。据介绍,在最近的真人测试中,MedGPT的诊断命中率达到了80%,远高于现有医疗大模型约35%的平均诊断命中率。此外,MedGPT已经能够达到近3000种疾病的首诊能力,涵盖了80%以上的成年人疾病和90%以上的0-12岁儿科疾病。

如何加速场景落地?

聚焦人工智能三要素

既要推出先进产品,更要发挥实效。要让大模型赋能行业、落地应用场景,需要迈过几道坎?对此,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道认为,这离不开人工智能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

“首先是算力支撑,模型训练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周道表示,这需要提升算力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实现更高效的算力利用。实际上,在算力方面,成都具备一定优势。目前,成都已建成9个大型算力中心,总规模超8700P,通过深化算法迭代,累计培育58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模型,5个国家级大模型获批,3个大模型行业应用产品进入全国IP产品流量TOP50。

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四川省也在持续加强算力布局。12月20日,在简阳市“立园满园”行动系列活动暨“数算未来 智聚西南”主题沙龙上,12家企业正式宣告成立算力生态联盟。据了解,这是四川省首个算力领域的企业生态联盟,致力于构建行业共享平台,解决找算力、用算力以及交付算力等各方面问题,推动四川“算”出一个新高地。

周道认为,第二个关键点是算法模型。“今年的大模型竞赛,厂商们已经逐渐由比参数到热衷智能体的发展,无论产业界还是科技界都在谈智能体。”他认为,大模型要想更好地实现落地应用,必须要深入到行业,与业务场景相结合。这就需要结合专业的算法模型,推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垂类模型。

在数据方面,周道表示,数据隐私问题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数据驱动的模型训练过程中,保护用户隐私并避免数据泄露,是企业必须直面的挑战。同时,高质量的数据更能保证大模型的效率和效果。

成都大模型未来在哪里?

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产业发展

除了上述三要素,周道还认为,大模型的孕育离不开产业和生态的发展。“比如我们在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下成立了智能体专委会,聚集了全国100多家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硬件等生态伙伴。”周道介绍,基于这些生态伙伴,公司构建了明途大模型AI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延伸发展区域AI数据及标注产业等,从而推动本地AI产业发展。而产业得到发展之后,也将反向助力大模型的应用场景落地。

成渝地区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枢纽节点之一,成都已经形成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双中心”格局。


▲活动现场

不少专家学者还在论坛上表示,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引导与支持。成都在这方面已经有明确动作。

今年,成都发布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称《行动计划》)、《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助力产业发展。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经过几年培育,成都已基本实现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奠定良好发展基础。2023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今年有望突破千亿;拥有企业近900家,产业竞争力稳居中西部第一。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具体目标上,《行动计划》提出要培育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个,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力争算力规模达到30000P,进入副省级城市前3;打造线上数据流通平台和线下公共服务空间,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打造150个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示范应用产品超过500个。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于曼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星新闻 incentive-icons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
172194文章数 13252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