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养育之恩向来是子女最难以报答的深情厚谊。
然而,近期河南商丘一女子被抱养37年拒绝认亲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全网热议。
1987 年,河南商丘一女子,刚出生三天,就被亲生父母送给了远房亲戚抚养。
9岁时养母去世,之后养父、养兄也相继离世。
只剩下她与养姐相依为命。
而后,养姐结婚成家,女子靠着姐夫在工地扛钢筋,每月300元的生活费读完大学。
然而,37年后,在同一城市的亲生父母辗转打听她的下落,还假装客户给女子留下10万块钱认亲。
女子把父母邀请到一家饭店包间面谈,声泪俱下地控诉:“就是因为我是个妮子,你们就要抛弃我是不是?到现在我都恼,恼那些重男轻女的人!”
她还说:“我9岁时养母去世,后来养父、养兄去世,是姐夫在工地上扛钢筋,一个月300块钱供我上完的大学,姐夫凭什么要养活一个小姨子?”
说完,女子向亲生父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将10万元现金悉数归还,并对他们说:“你们以后不要再找我了!”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一群父母,在孩子成长时期未能尽到抚养之责,待到孩子长大成人,生活安稳,他们开始四处寻找孩子的下落,寻求亲情回归或是物质依靠。
但是,儿女不欠你的!这种 “生而不养,老而寻亲”的父母,莫让寻亲变“扰亲”。
01 被抛弃的孩子,可能就是不爱
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年前一则寻亲悲剧。
2021年12月6日,17岁的刘学州,3 个月大时被卖到养家,养父母很早就去世,于是他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同年12月15日,山西临汾警方通过DNA比对找到刘学州的亲生父亲。
12月27日,刘学州在石家庄见到了自己的生父。2022年1月,在内蒙古见到了自己的生母。
然而,结局并没有按照父母子女尽享团圆的方向发展。
刘学州寻亲成功后,与亲生父母之间产生诸多矛盾,生母指责他强行向父母索要房产,被生母拉黑。
刘学州在网上曝光了生母的通话录音,引发了网络舆论。
2022年1月24日,在找回亲生父母40天后,刘学州在海南三亚发布一封七千字遗书后自尽身亡。
刘学州自幼被父母卖掉,在养父母离世后,他踏上了孤独无助的寻亲之路。
本以为能寻得温暖与亲情,却不曾想到又遭遇了亲生父母的冷漠和嫌弃。
那些在网络上流传的恶语相向的聊天记录,像一把把利刃,斩断了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眷恋。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亲生父母在他最需要关爱与保护的时候,选择了利益与抛弃,再次将为人父母的责任抛之脑后。
不知道,刘学州的亲生父母在午夜梦回的时候 ,每每想起绝望而死的孩子,会是怎样的心情?
有位网友曾沉痛地说:“被父母抛弃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是不爱。”
爱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与生俱来的责任与担当。
那些被抛弃的孩子,他们在懵懂未知时,便被父母从生活中割舍,过早地陷入了孤独与迷茫的深渊。
也许父母有诸多所谓的 “理由”,生活的窘迫、意外的变故或是其他,但在孩子心里,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被抛弃了。
安全感成为了他们一生难以企及的幻想,自卑与敏感如影随形。
02 我的好儿子,我没脸见你
江苏徐州,39岁的亮亮,出生十天,被亲生母亲从四川绵阳送到江苏徐州养父母家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亮亮知晓了自己的身世。
他发誓,一定要找到亲生父母,问一问他们为何狠心将自己抛弃?
39岁那年,亮亮求助于情感栏目的记者,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然而,当志愿者根据线索找到了张祖蓉,张祖蓉拔腿就跑,当志愿者追上时,张祖蓉直接蹲在地上掩面痛哭。
没错,她就是亮亮的亲生母亲。
原来,39年前,因家境贫寒,她把刚出生十天的二儿子亮亮,选择了送养。
她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亲自将亮亮从四川绵阳送到江苏徐州,路途还遭遇大出血,险些丢了性命。
得知消息的亮亮,马不停蹄地飞往了四川绵阳。
当亮亮出现在面前时,张祖蓉扑进亮亮的怀里,哭得声嘶力竭,几近昏厥。
亮亮看着眼前满是愧疚和自责的母亲,他跪在地上向母亲磕头。
张祖蓉见状马上也跪在了地上,抱着亮亮哭着说:“对不起,你刚出生几天我就把你送走了,这些年不知道你吃了多少苦头,我没脸见你呀。”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当生活的阴霾沉重地压在张祖蓉的肩头时,她将嗷嗷待哺的亮亮送予他人抚养。
幸运的是,亮亮在养父母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打拼出一份骄人的事业。
而张祖蓉却经历了大儿子去世、与好吃懒做丈夫离婚、独自抚养小儿子等一系列变故。
老舍先生曾叹:“生命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黑暗的时代,在穷困的环境中。”
张祖蓉的选择,是对生活残酷的无声妥协,也是一位母亲在绝境中,为孩子谋求生存的最后挣扎。
亮亮在见到亲生母亲后,他没有去指责亲生母亲的抛弃,而是心疼母亲这些年所受的苦难。
他跪地磕头感恩亲生母亲,是对血脉亲情的敬重与释怀。
这是一种超越怨恨的爱,是亲情的升华。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亮亮的宽容,母亲的愧疚,都化成了止不住的泪水,洗净了过往的悲伤与误解,流淌出了新的希望与亲情。
亲情回归的前提是有爱!
03 女儿过得好吗?妈妈错了!
1992年,上海一对来自四川广安来沪务工的毛先生和蒲女士迎来了他们的女儿 “小毛毛”。
那时,他们已经有一个4岁的儿子,经济的困窘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无奈。
在工友的建议下,他们将三个月大的女儿送给了一户上海人家。
然而,就在送走女儿的第二天,毛先生夫妇便后悔了。
当他们匆匆赶到收养人家时,对方却矢口否认,不久后他们就搬离了住处。
此后的30年里,毛先生夫妇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四处打听,只要听说哪里有寻亲的消息,就立刻赶去。
2022年7月,毛先生夫妇求助绵阳市公安局的 “胡祥雨工作室”。
警方通过 DNA 技术筛查和比对,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女儿杨女士。
然而,由于杨女士并不了解自己的身世,对认亲十分抵触,甚至拉黑了民警的电话。
经过胡祥雨警方近半年的耐心劝导,杨女士终于同意与亲生父母相认。
2023年2月5日元宵节,毛先生夫妇与亲生女儿杨女士通过视频相见了。
毛先生夫妇泪如雨下,不断地向女儿展示过往的照片,诉说着这些年的相思之苦。
蒲女士泣不成声,不停地说着 “女儿,你过得好吗?妈妈错了。”
然而,面对生母的声泪俱下,杨女士全程冷漠,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像一个局外人。
这场景,让人心痛,也让人深思。
血脉的纽带本应是最坚韧的牵连,然而,当 “生而不养” 的裂痕出现,这根纽带便被拉扯得摇摇欲坠。
当亲生父母选择放弃的时候,他们切断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更是孩子内心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源头。
他们可曾想过,孩子冷漠的背后,他们缺席了太多太多: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跌倒、第一次成功的喜悦……
“生而不养,老而寻亲”的父母,可能是出于内心的愧疚、外界的压力或者其他目的,却从未思考过这迟来的 “亲情”,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和愿意接纳的。
说在最后的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劝诫子女珍惜孝顺父母的时光,然而放在“生而不养,老而寻亲”这一事件中,却也有着不一样的意味。
亲情不是一件随意搁置又重拾的物品,它需要持续地付出与守护。
同时,亲情是有责任和边界的,一旦跨越了应有的界线,寻亲就可能演变成了“扰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