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文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海尔集团以其独特的创业故事和卓越的发展成就,成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标志性企业之一。
从琴岛一隅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到年营收预计将突破4000亿,再到如今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物联网生态企业,海尔用四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12月26日召开的海尔创业40周年纪念会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发表了题为《进化有缘起 生态无边界》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他不仅回顾了海尔过去四十年的奋斗历程,还描绘了一个更加开放、合作且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1、无畏前行,铸就辉煌历史
海尔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彼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张瑞敏接手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冰箱前身)。当时的企业状态并不乐观,甚至资不抵债、濒临倒闭。
张瑞敏是国内较早接触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家,因此在海尔创立之初,他就提出了坚持抓质量,走“名牌战略”路线,并定下了“创优质、夺金牌的目标”。
当时,国家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初生的海尔抓住了这一机遇,成为最后一家获批引进国外技术的定点厂家。作为引进项目的负责人,张瑞敏在考察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企业后发现,德国人重视质量、作风严谨,且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四星级电冰箱生产技术,于是决定与西德利勃海尔公司合作。当年引入、当年投入、当年扭亏为盈的成绩,为这家小厂注入了信心。
然而在第二年,一件小事改变了这家小厂的命运。当时,海尔接到用户投诉,称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随即带着副厂长杨绵绵到仓库检查,面对76台有瑕疵的冰箱,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又果断的决定:全部砸毁。
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工人每月工资最高也不过80块钱,1760元一台的电冰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多的工资。
砸冰箱现场,不少工人心疼得哭了。
正是由于“砸冰箱”事件,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也由此拉开了海尔追求零缺陷追求高质量产品的征程。三年后,海尔获得中国冰箱行业第一枚质量金牌——“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在漫长的40年发展历程中,海尔随后拿下了一个又一个金奖,将行业推上了新的台阶,为消费者提供更值得信赖的产品。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是外界对海尔的固有印象,而这种印象背后实质渗透着海尔无畏的精神血脉。
这种精神在随后的出海过程中,尤为突出。
1991年,海尔开始向海外批量出口,正式开启了国际创牌之旅。
德国是海尔走向国际的“第一站”。虽然海尔冰箱已经通过了德国认证,但德国经销商仍不接受。海尔人提出将海尔冰箱和德国冰箱放在一起,撕掉标签“盲检”。最终,经销商选中的是海尔冰箱。海尔冰箱因此拿到了第一批2万多台的出口欧洲的订单。在德国《TEST》年度检测报告中,海尔获得了9个+。
敢想敢干,挑战权威,将自己的产品卖给了“老师”,无畏的海尔打响品牌产品批量走向全球的第一枪。
这种选择,在当时属于“异类”。
彼时,通过贴牌、代工的方式出口创汇是不少制造企业的第一选择,因为见效快、回血快。但弊端也很明显,一旦打上贴牌代工的标签,这些企业想再自主创牌就比较困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从一开始,海尔进军全球市场的选择从来不是出口创汇,而是坚持自主“创牌”。
这是一条难且正确的路,但敢为天下先的海尔却用自己的实践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自身企业发展的跃迁。海尔走向全球的策略,是先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再进入东南亚、中东非等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国家实现盈利,另一个国家的投入又开始了。直到2016年,在海外市场实现了盈亏平衡。从2016年至2020年,海尔达到了海外代工的平均利润率水平。自此,品牌溢价效应逐步展现。
目前,海尔品牌家电已进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已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第一品牌,品牌份额是第二名的1.57倍。在海外市场见到的中国品牌家电中,每10台中有6台是海尔品牌。
体现在市场维度,海尔在中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成为行业第一;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意大利、泰国等12个国家进入TOP3;在德国、波兰、捷克、加拿大、阿联酋等9个国家进入TOP5。
海尔在全球的风靡,还在持续。
在今年9月举办的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上,海尔的诸多产品和技术引发了消费者的围观。海尔、Candy、Hoover、卡萨帝高端产品不断向精致生活致敬;仿生烤箱、Fresco冰箱、A-30%洗碗机、X11洗衣机等全球领先科技、绿色科技的产品引发消费者驻足观看;高端洗护、智慧厨房、智慧储酒、hOn智能管理家等智慧场景产品,带来智慧生活的便捷与乐趣。
从中国到海外,海尔成为世界级品牌。当然,这些都是海尔集团无畏的冰山一角,却是消费者了解海尔无畏精神的重要方式。
2、打造无界生态,面向未来的战役已打响
如果说改革开放让海尔完成前30年的积累,成为家电行业的标杆,那么最近十年左右时间,海尔则用网络化战略和生态品牌战略,实现了自身的跃迁。
以前,很多人眼中的海尔集团是“家电企业”,但事实上,海尔集团自2012年起已经开启转型。
“世界是海尔的舞台,进化是海尔的基因,生态是海尔的追求”。正如周云杰所说,在海尔蓬勃向上的创业生态中,海尔聚焦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三大赛道,打造了一个开放创新,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
2012年至2019年,是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的声音被前所未有地放大,用户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追求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体验,因此,在2012年12月,海尔宣布进入网络化战略阶段,通过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引入用户、技术和产业资源,实现创新需求与能力供给的有效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海尔集团正式提出“互联网+”战略时,便开始探索智能家居领域。2015年,U+智慧生活平台的发布,也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军智慧家居市场。次年,推出首个智慧家庭解决方案。2018年,海尔进一步深化智慧住居布局。2020年,海尔首创场景品牌——三翼鸟,链接了500多家生态资源方,为用户提供全屋智能场景解决方案。
海尔对产业互联网的探索则更早。2017年,正式推出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仅用两年时间,卡奥斯便入选工信部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时至今日,卡奥斯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服务多个行业和企业,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已连续6年蝉联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
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赛道中的企业们均表现出只争朝夕的拼劲。2015年,海尔生物医疗成立,当时,只是专注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的研发和生产;海尔在生物上的布局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19年,海尔生物医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上市。
海尔集团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力度,于2019年成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全面整合旗下医疗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今年以来,更构建了以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莱士三家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生态。
在新的领航人——海尔集团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的指引下,海尔正全面走向“无界”。
何为无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产品已很难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企业急需打破边界,从有围墙的工厂,转变为无边界的生态系统。
海尔,作为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提出了打破边界、充分链接,积极构建场景生态的变革。其一,海尔从价格交易转变为价值交互,打造基于生活场景的物联网生态品牌,孵化物联网新物种;其二,与用户进行“有温度的交流”,接近与用户的距离,持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从“做产品生命周期”到“做用户体验周期”的深度转型。
无畏,是支撑海尔奋力前行、求新求变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无界,是海尔当下努力打造的生态及未来要实现的目标。二者的结合表明,海尔在未来的道路上,将以更开放的心态迎接更多可能性。
“以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更是海尔作为“时代的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行业更高维度的战役已经打响,40岁的海尔,勇立潮头,依然排在首位。
3、何以长青,探索未来之路
创立四十年,海尔为什么总能踩准时代变革的节奏?为什么能在各个方面展现自己的硬核实力?
一切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创新”二字当中。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纵观海尔的发展史,创新实质体现在海尔的方方面面,战略、技术、产品、组织等,莫不如此。
战略创新方面。创业至今,海尔经历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网络化战略及生态品牌战略等六个重要阶段。海尔认为战略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否则必然被淘汰。于是,外界看到了海尔锐意革新、积极求变、识变、应变,争做时代潮流冲浪者的一面。
海尔的技术创新,经历了“引进吸收外国技术、构建自主研发能力、实现引领性创新”三个重要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标志着海尔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如海尔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后进行消化和吸收,逐步培养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和研发能力。
进入21世纪,海尔意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海尔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起自主研发能力,所提出的“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海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多个研发中心,形成了“10+N”开放创新体系。此外还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创新网络。
近年来,海尔在冰箱保鲜、洗衣机及空调方面的多项技术实现全行业引领。2024年,凭借在行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今年6月份,海尔“温湿氧磁多维精准控制家用保鲜电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海尔成为行业唯一牵头获奖的企业。
在不断创新智慧生活体验的同时,海尔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大健康领域,海尔布局了生命科学的科研设备产业、临床医学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产业、生物科技的血制品产业,不断引领行业突破。
在今年召开的第七届进博会上,海尔生物医疗展示了其“绿色+数智”融合的全新成果,包括新一代斯特林超低温保存箱、千瓦级大功率斯特林制冷机、全球第四代生物样本库——生命方舟等智慧样本库场景方案,助力全球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进步发展。
海尔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以用户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以及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到创造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努力上。在早期,海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来满足用户的现有需求,如海尔推出的“一晚1度电”空调,解决了用户对节能和舒适度的双重需求;冰箱的MSA控氧保鲜技术则满足了用户对食品保鲜的高要求。
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海尔开始更加注重预测未来的用户需求。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市场趋势研究,海尔能够提前洞察潜在的市场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具前瞻性的产品。例如,海尔推出的智能冰箱不仅具备传统的冷藏功能,还可以通过内置摄像头和智能识别技术,帮助用户管理食材,提供健康食谱建议。
最后是在组织管理上。海尔组织创新目标,是建立高效、有活力的管理办法。从最初的海尔十三条,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法则,最终在实践中探索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正如周云杰在海尔创业40周年纪念会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所说,人单合一模式是海尔持续进化的根本保障。
“人单合一”模式,其实是为解决企业的大企业病等问题,由张瑞敏于2005年提出。19年来,人单合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如今早已作为一种管理新范式,并引发了全球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期刊媒体的关注。曾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到海尔调研,并对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给予了肯定。
作为管理模式,人单合一开拓性的模式,引发了诸多创新性理论奠基人的共鸣。如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者、世界战略管理大师加里·哈默认为,人单合一是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管理突破。
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梁海山用“三个一”总结了海尔集团创业40周年发展成果:一个全球化企业、一个世界级品牌、一个全球引领的管理模式。
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尔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更多可能性。
为此,周云杰在讲话中提到:“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生态的海尔刚刚起步,未来十年,将是海尔生态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十年,也将是吐故纳新、披荆斩棘的十年。”
未来,海尔将围绕生态海尔的建设,结合人单合一2.0的推进,加速进化为智能交互生态。为此,海尔要战略聚焦,建立起三个世界一流的产业生态:智慧住居生态、产业互联网生态及大健康产业生态。
4、写在最后
四十年风云变迁,海尔始终无畏挑战,坚持构建开放式的无界生态,这是其过去成绩的缘由,也是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海尔的成功,难以被复制,四十年的创业创新,海尔不仅创造了一个全球化的企业、世界级的品牌,还创造出一个全球认可的管理模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给经济、社会、文化等带来全方位的重构。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海尔也将迎来一次又一次战略、组织和机制的转型。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海尔势必继续秉承无畏的精神,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寻找发展的新机遇,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注:文中题图来自海尔官方微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