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1日,一场追悼会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开。就在两天前,敬爱的周总理因病去世。
他的逝世,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悲痛,追悼会现场更是哭声不绝于耳。周总理的好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曾经的国母宋庆龄,已经是八十三岁高龄,尽管自己也已经是疾病缠身,但仍旧坚持前来吊唁。可就在追悼会还没结束时,宋庆龄却愤然离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地生气。
小人言论,足以乱心
周总理和宋庆龄相识于青年时期,两人因为革命而结缘。在党和人民最危险的时刻,宋庆龄为党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两人时常有书信往来,尽管相隔千里,但友情长存。转眼间,两人都步入老年,再见面,都已经白发苍苍。
宋庆龄生病时,周总理总是写信或者打电话问候。周总理手术时,宋庆龄也是焦急万分。但生离死别是人生常态,总有人要先走一步。
接到周总理的讣告时,宋庆龄内心悲痛,泣不成声。当时她精神已经不太好,时常要卧床休息,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论家人怎么劝说,她仍旧坚持要到北京参加追悼会。
在经过两天的奔波之后,宋庆龄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周总理的妻子看见宋庆龄到来,内心说不出的感动。
宋庆龄看着她哭红的双眼,紧紧握住她的手安慰她,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当邓小平在念悼词时,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人们隐隐啜泣的声音。念完悼词之后,宋庆龄缓步走向周总理的遗体,想为他献上一束鲜花。
当她走到周总理遗体前,放下鲜花时,却听到了一个非常尖锐的词汇。“又是一个总理帮的人”这几个字,是多么的具有杀伤力,这是对周总理的中伤,也是对自己极度的不尊重。
只见人群中,有几个官员正压低声音这么说道,宋庆龄感到非常气愤,又感到特别的无奈。周总理尸骨未寒,竟然遭到这样的污蔑。
当时宋庆龄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愤怒的离开了周总理的追悼会。当时很多中央领导人非常疑惑,调查之后才发现竟然出了这样的事。
然而宋庆龄是多么孤傲清高的一个人,她回去之后立马给中央提交了辞职信。这让中央领导人十分震惊,连忙派人去劝说宋庆龄,一番游说之后,宋庆龄才答应继续工作。
君子之交
政治自古以来都是复杂的,政治立场同时也是因人而异。周总理对新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仍旧抵挡不住小人之心。
周总理是革命老人,更是见证了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不易。党内有很多志同道合,并肩前行的伙伴,但这些人,却被某些小人归为“总理帮”。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宋庆龄感到寒心。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的国徽上,环绕着一圈谷穗。这个灵感,是当年周总理提供的。周总理之所以会选择谷穗,是因为几年前,和宋庆龄的一次约定。
那是1942年的冬天,这一年,注定是个多事的冬天,外面的雪夹杂着风,显得异常狂乱,就如同当年的世道一样。
在宋庆龄的住所中,她宴请了周恩来夫妇等人,为即将返回延安的董必武饯行。当时宋庆龄家中的壁炉上,挂着两株沉甸甸,金黄色的谷穗,在房间中异常显眼,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一番询问才知道,这是乡亲们在丰收季节特意托人送来的。宋庆龄说:“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年年五谷丰登,人们才有好日子过,在几亿人民的心目中,这饱满的禾穗不是比金子还要宝贵吗!”
周恩来表示赞同,他表示人民五谷丰登,过上好日子的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孙中山的理想目标,也一定会实现。他对宋庆龄说:“将来革命胜利了,人们做了天下,一定要把这两株禾穗画在新中国的国徽上!”
我们新中国的国徽,证明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它是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宋庆龄和周恩来友谊的见证。
周总理和宋庆龄相识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周总理还是革命新人,年轻有朝气,是个前途无量的人。
孙中山先生非常看重他,让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之后两党促成合作,孙中山又让他先后担任了国民革命第一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副党代表。
周总理有个宏大的理想,他要为中国探索一条强国之路。那时候的宋庆龄,是受万人敬仰的国母,她偶尔会在孙中山的口中听到“周恩来”这个名字。
之后周恩来作为共产党的代表,来广州参加会议。两人就此相识。多年以后,宋庆龄回忆起两人初相见的场景时说道:“他当时很年轻,但已经俨然是一位革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多才多艺,久经锻炼的领导人”。
那时候的宋庆龄,就知道,中国的未来,就在周恩来以及和他一样千千万万个富有决心的年轻人身上。
尽管党派不同,但革命目标却是一致的,两人相识之后,一直有书信往来,无论是黄埔军校时期,还是后来的北伐战争,宋庆龄都和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当时孙中山先生已经去世,宋庆龄压力重大。可就在这时,蒋介石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国民党窃取了北伐战果,向共产党正式宣战,并且向共产党员举起了屠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两党合作破裂。宋庆龄获悉消息之后,十分震惊。为了防止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她立即派人联系共产党,让他们早做打算。
国民党的行为,让共产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7月15日,内心动摇的汪精卫离经叛道,也发起了政变,武汉国民政府屠杀了大量的共产党员,一时间,武汉城中血流漂杵。
作为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的立场尤其的重要,可以说,她此时的决定,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国家命运的走向。
汪精卫曾是孙中山选定的继承人,但他最终还是看错了人。七一五政变之后,愤怒的宋庆龄立即发出声明,声称自己将脱离武汉国民政府。
不仅如此,她还暗中救治了很多共产党员,帮助他们离开武汉。汪精卫碍于宋庆龄的身份,不敢做出过分的举动。
与此同时,率先发起政变的蒋介石内心明白,他来位不正,如果没有宋庆龄的支持,他始终是个“乱臣贼子”。
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他曾百般讨好宋庆龄,希望宋庆龄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哪怕只是在报纸上为自己发声也可以。
但面对蒋介石,宋庆龄一口回绝,还愤然的在报纸上痛骂蒋介石和汪精卫,让蒋介石颜面全失。从来两人沦为仇人,宋庆龄还上了蒋介石的暗杀名单。
宋庆龄已经完全倾向了共产党,她开始暗中为共产党提供帮助。在得知共产党即将在延安发展根据地时,她出资护送很多上海的党员前往延安,并且托他们给共产党带来了大批的物资。
在收到她寄来的物资之后,周恩来立即写信向宋庆龄致谢。此时的宋庆龄,如同是在两党之间的一根定海神针。
大海汇百川
1937年7月7日,周恩来从延安出发,抵达上海。他专程去看望了宋庆龄。这一天,是七七事变发生的当日,周恩来在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宣言》之后,急切的听一听宋庆龄的见解。
宋庆龄对于周恩来的到来,自然是喜出望外,在看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宣言》之后,宋庆龄郑重地说:国共两党合作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的力量必须团结在一起。
一个月之后,淞沪战役爆发,日本欲入侵上海。周恩来立即向宋庆龄传信,让她离开上海避难。
宋庆龄收到信之后,赶往香港避难。还在香港发展起了保卫中国同盟,鼓励各界人士捐款,为国内提供抗战物资。
其实宋庆龄和周恩来见面次数并不算多,两人仅能以书信进行联络。但每一次的相见,都能留下掷地有声的话语。
战争不断,和平就成了每个人心中最大的期盼。战火蔓延之下,天下再无净土。中国陷入内忧外患,抗日战争,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让每个人都感到心力交瘁,艰难求存。
周恩来在延安时,曾派自己的妻子邓颖超前往香港看望宋庆龄。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周恩来几次致电,让人护送宋庆龄离开香港。
回到重庆之后,宋庆龄重操旧业,在重庆发起募捐活动,为共产党筹措军资。这一点引起了国民党的关注,他们拼命想要阻止宋庆龄的行为,但却阻止不了宋庆龄向往光明的心。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撕毁双十协议,再次发起内战。1946年,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前往南京进行谈判,在南京居住了10个月。
这十个月之间,周恩来夫妇和宋庆龄多次会面,共商大计。最后因为国民党的一意孤行,周恩来愤然退出南京谈判,和夫人返回延安,在临走前,见了宋庆龄最后一面,并且和她留下合影。
回到延安之后,他又托人给宋庆龄送去信件,在信件中传达共产党对宋庆龄的感激之情。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这一封封信件,是连接起两党深厚感情的桥梁。
1949年的春天,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准备在北京召开。毛主席和周总理商议,要将宋庆龄邀请到北京来,共同参加此次会议。
为了说服宋庆龄,毛主席和周总理各自为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并且让邓颖超亲自前往上海接宋庆龄。宋庆龄到达北京的当天,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去火车站接宋庆龄。周总理对宋庆龄说:“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领导新中国的建设!”
参加会议时,宋庆龄看到会议厅竟然挂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会议过后,宋庆龄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多年来,宋庆龄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为这个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总理病重时,宋庆龄时常送去问候,有什么滋补的东西,即便隔得再远,也让人马不停蹄的给周总理送过去,他去世之后,宋庆龄叹息说:“国家少了一个好帮手!”
周总理曾说,宋庆龄是“国之瑰宝”。而宋庆龄则说,这个国家离不开周总理。那个年代,他们的心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因为它们闪闪发光,给中国带来了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