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第三届 “中国古典学青年学者论坛”,近90名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人文学科博士后、在读博士研究生参会,会议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古典学”,综合各学科展开热烈讨论,青年学子从多元的理论基础和视角出发,围绕经学研究、子学研究、古代文史研究、古典文献研究以及边疆史地研究等方向展开讨论,为 “中国古典学” 研究贡献青年智慧。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分为15个平行论坛,其中包括文献改笔分析、史传人物图画形象功用探讨、天人关系的中国哲学以及佛教经典的语言学分析等等,学者结合“中国古典学” 从多方角度展开讨论,打开多元视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平行论坛打通文史哲传统分科,每场论坛有6至8位同学发言,就同一议题多角度讨论。
谈及参与本次会议的感受,来自人大历史学院博士生聂琬纯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我此次带来的题目偏传统的史学方向,它虽然是一个很传统的政治制度史的题目,但我个人希望通过方法创新,尝试打破原有的政治史或者制度史的框架。” 人大国学院博士后阿卜拉江・玉苏普是西域研究方向青年学者,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今天参加论坛听到了有关藏文、蒙古文以及察合台文等多语种文献研究成果分享,感到西域方向的青年学者研究水平较高。作为青年学者,通过深入西域研究并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挖掘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相互交往、相互融合的历史脉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参与学术讨论的学者并不只是停留在对专著、文献的钻研和探索层面,还结合当下国学热点展开多方位的讨论。会议期间,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生徐思敏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关注到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很多年轻人对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我也很希望能在社交网络上,为青年读者提供兼具专业眼光的国学知识。”在徐思敏看来,“古典传统和现在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便可以焕发出更持久的生机,作为青年学者,我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智慧。”谈及大众对国学的关注度,研究历史方向的聂琬纯也提到,研究之余,她也会抽时间写小说,当小说涉及到历史背景或政治制度时,她也会运用专业知识,查阅大量资料力求呈现一个合理准确的历史背景,“我认为如果能为大家呈现出这样的历史小说,那本质上也具有一定的普及意义。”
日新之谓盛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谢贤良已经多次参与中国古典学青年论坛,“我觉得论坛的氛围非常好,我们遵循‘入乎小学,参稽西学,出乎大学’,打破文史哲的分界,和不同学校的青年同行交流,让我们收获很多。”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黄维忠教授向记者介绍,2024年11月,国学院成立了中国古典学学术联盟,助力更多青年学者成长。“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古典学青年论坛的举办,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培植根脉,赓续文脉,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培养更多青年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谭卫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