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之“三厂一卫”,皆为官署名,是明代内廷的侦察机构;因其性质同为特务机构,关系亦密切,故常合称为“厂卫”。
厂卫以设立时间先后论,为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若以权势大小论,则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明朝皇帝为了更好的控制和监视这些官员,建立了许多特务组织机构,如: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稳固自己的江山,把每个官员的一举一动全部了如指掌。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是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统称为厂卫,也是明朝最有权势的三个衙门。
这三个组织中代表什么,哪一个更厉害呢?
1.锦衣卫
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为明京卫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之一。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明太祖改原仪鸾司而置锦衣卫,即锦衣卫由皇帝的亲军系统发展而来。
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掌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置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专司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之监狱),法司不能问。
锦衣卫最高长官为指挥使(正三品),常由勋贵、外戚或亲信心腹担任。锦衣卫下属机构有十七个千户所。其中五个所统领军士,五个统领仪仗队,五个统领将军、力士、军匠,还有负责驯养供仪仗所用的大象等所。
明成祖时,锦衣卫所属镇抚司分为南、北二司。南镇抚司专门管理军匠。北镇抚司专管皇帝交办的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残酷,审理不受三法司约束,审理结果直接呈送皇帝;明宪宗时,北镇抚司始刻有专印,所掌管之诏狱渐渐独立于锦衣卫之外,凡狱事不报卫官,专达皇帝;锦衣卫官不掌诏狱者亦不得干预其事。
锦衣卫校尉除掌管侍卫、卤簿、仪仗外,专司侦察、缉捕官民,沿古制名称“缇骑”(因穿橘红色衣服而得名)。
明初,缇骑制设五百人,其后累增至数万人。后东、西厂亦设缇骑。至明中叶,缇骑扩大到五、六万人,再加上收买的特务约有十五、六万之多。锦衣卫与“三厂”的职权基本无甚差别。但由于锦衣卫属于外官,奏事需用奏疏,还有勋戚及其子弟参加,不如东厂太监亲近皇帝,可直接奏事,故厂的势力总是要大于卫。如此,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东厂则侦察官民与锦衣卫。
明中叶后,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成为与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锦衣卫与东西厂三个机构被合称为“厂卫”,其中,锦衣卫是明朝专有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它在三个组织当中可以说建立最早、存在的时间最长。它的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置锦衣卫,首领被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是皇帝亲信的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在内,并且对他们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起初,朱元璋设置锦衣卫,是为了巩固大权,驾驭那些心怀不轨的臣子,在明初四大案当中,锦衣卫一直活跃其间,然而朱元璋后来认为锦衣卫滥用职权,将其废除,但是朱棣继位之后,锦衣卫又被重新设立,一直到后来南明朱由榔的指挥使被杀,锦衣卫才算是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清朝虽然也设立了锦衣卫,但是存在时间很短,只有一年。
2.东厂
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由宦官所掌握的内廷侦缉特务机构,始置于明成祖永乐前期。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迁都北京,于东安门外迤北正式建立东厂官署,由宦官掌管,自此宦官更加骄横。
东厂衙门亦称“厂署”,设掌印太监一人,全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掌印太监”或“提督东厂”、“厂臣”;厂内人尊称为“督主”或“厂公”。厂公例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列第二、第三者担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明朝有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就担任过东厂厂主。
厂公之下设贴刑二人,一为掌刑千户,一为理刑百户,掌侦缉、刑讯。贴刑之下设四十余名掌班、领班、司房,分成十二颗,每颗设有管事。在外负责侦缉的亦分十二颗,每颗设有役长(档头)若干名,下辖番役(番子、干事)若干名,共有一百余名役长和一千余名番役。贴刑以下至番役均从锦衣卫中选任。番役遍布民间,侦缉来的情况由役长书面报告厂公,经过司房文字修饰之后,厂里以专用的密封牙章密封,直接呈送皇帝。
由于厂公为皇帝亲信太监,可直接奏事,故东厂的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并可侦伺锦衣卫。东厂还在锦衣卫之上。东厂建立于西厂之前,为朱棣设立,全称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与锦衣卫不同的是,东厂的头头并非武将,而是宦官,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非常多的宦官干政,最终导致国家覆灭的情况。
东厂首领被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为厂主或者厂督,明朝宦官当中,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太监当中的头号人物,而东厂掌印太监,就是二号人物。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可以不经过司法机关的批准,随意监督缉拿臣民,范围非常之广,大到朝廷会审,小到柴米油盐,都会受到他们的监督,也难怪很多人都把东厂看作地狱,他们手底下的冤案可不在少数。
3.西厂
西厂为明代中叶宦官侦缉机构。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以外增设西厂,由太监汪直提督。西厂的军官都是从禁卫军中选拔出的优秀人才,这些人再自行选择部下,由于西厂的极度扩充,东厂的势力已经远远不如西厂。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是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在东厂之外设立西厂,用以加强特务统治。与东厂一样,西厂同样只听命于皇帝,然而从寿命上来讲,西厂是最短的,第一次设立之后遭到反对,被迫撤销,第二次重新设立之后五年又遭到反对,再次被撤销。
从权力上来看,西厂西厂的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随处侦事,罗织罪名,滥捕无辜,与东厂同为人所畏惧。而其缇骑倍于东厂,势力亦远出东厂之上,并可监视之。
后西厂因劣行遭到大臣反对而曾暂废。1482年三月,明宪宗渐知汪直奸恶,遂正式废罢西厂。
明武宗时,宦官刘瑾得宠专权。正德元年(1506)十月,明武宗擢刘瑾掌司礼监,复置西厂,命宦官马永成、谷大用分掌东、西厂,大权尽归刘瑾。
1510年八月,刘瑾因重罪被捕下狱,凌迟处死;其党羽诛贬殆尽。还在东厂之上,是三个组织当中权力最大的,但存在时间也是最短的,权力越大,势力越大,许多被西厂盯上的怀疑对象都被言行逼供,行为过激,朝野上下怨声载道,这可能也是西厂两度建立之后都被撤销的原因,而且皇帝就算再怎么给他们权力,又怎么会允许他们的权力大过自己?一旦遭到创立者的警觉,西厂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内行厂都是特务部门,专门从事保卫皇帝的侦缉活动,厂卫都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集保卫、侦查、控诉、审判、执行职权于一身。因此可以说二者的性质和任务是一样的。而二者同时也是存在差异的:其一,锦衣卫是军队,东厂、西厂、内行厂则不是军队性质的组织,可以说是纯粹的特务组织。其二,锦衣卫的长官一般都由外戚或功臣担任;而东厂、西厂则由太监统领的。其三,厂、卫不是并行的,卫在厂的监督之下。
如此看来,西厂的权力是最大的,东厂其次,锦衣卫最小,锦衣卫的范围是官员士大夫,不会像东西厂那样管到百姓,但同样受到朝中官员的畏惧,而且因为只接受皇帝管辖,其他人无权过问,给了他们支撑力量,所以明朝时期出自厂卫手中的冤案,不在少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