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西北,莽莽天山横贯东西。
从天空中俯瞰大地,
巍峨的天山
如同一个巨大的屏障,
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半。
天山平均宽度300公里,
南北疆的交通,
被这座巨大的天然屏障所阻隔,
想要跨越就必须盘山翻越。
为了实现南北疆直通,
中国的建设者们
挑战了一项异乎寻常的超级工程,
即修建一条穿越天山的高速公路
——新疆乌尉高速公路。
而“一隧贯天山,天堑变通途”
的天山胜利隧道,
更是其中的关键节点。
一山界南北,一隧贯天山。
12月30日,由中交集团承建,
总承包分公司管理,
一公局集团、二公局参建,
中交天和生产制造装备的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
——新疆天山胜利隧道正式贯通。
作为连接南北疆的最主要公路通道,
天山胜利隧道的贯通,
打通了天山南北,
改写了南北疆时空格局,
为新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铺就通途。
穿越天山将从3小时缩短到约20分钟,
乌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
将成为天山中部地区
连接北疆和南疆
通行时间最快的高速公路。
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驾车时长
将从7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
如何打通天山、路变坦途?
如何克服险阻、造福人民?
且看中国基建狂魔的“通关秘籍”,
让曾经遥不可及的梦
触手可得。
创新工法,专研技术,助工程经受重重考验
在天山修隧道,
要穿越17个地质断裂带,
面临超长隧道、超大埋深、
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
高环保要求、高海拔施工的挑战。
天山山脉素有“地质博物馆”的称号,
尤其是在全隧施工中
最危险的一条断裂带
——F6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
它包含片麻状花岗闪长岩、
碳质板岩、石英片岩等10余种岩石,
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整个隧道不仅要穿越16个地质断裂带,
岩层复杂、地质脆弱;
隧道施工段还处于高地应力环境,
一块手指盖大小的岩石就要承受200多公斤重量,
是一般岩石承载力的50倍以上。
岩爆、突泥、涌水及大规模坍塌等困难,
成为隧道施工的最大拦路虎。
为了应对断裂带的“易碎”体质,
中交集团项目团队
首次在公路隧道领域使用
“TBM中导洞+主洞钻爆法”组合工艺,
在两个主洞的中间
增加一个用TBM(硬岩掘进机)
掘进的中导洞,
利用TBM快速掘进的优势,
为双主洞开辟辅助工作面,
实现“长隧短打”,
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不仅如此,
为了抵抗应对强烈的挤压力,
项目团队还转变思路,
改变不了施工环境,
就改变应对方法,
通过“以柔克刚”,反复模拟受力,
研发出70厘米厚的泡沫混凝土作为减震吸能结构,
助力项目顺利穿越断层,
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活跃地质运动的考验。
山体内,创新工法过断层;
山顶上,专研设备打竖井。
天山胜利隧道最大埋深超过1100米,
为缓解施工中的通风难题,
并满足后期运营通风、排烟的需求,
中交集团项目团队采用“三洞+四竖井”的施工方案,
从天山自上而下开凿4座竖井,
作为整个隧道的“呼吸系统”。
其中,位于进口端的2号通风竖井
设2-1、2-2两个井身,
设计深度达706米,为国内最深竖井。
施工过程中,中交集团打造
全球首个高寒高海拔、
超大超深竖井装备“首创号”,
通过泥水分离技术,
一举解决了千米级竖井泥浆排渣问题,
创下全球最深“一钻成井”
硬岩竖井纪录。
有序施工,持续创新,让智慧服务建设所需
超长隧道、超大埋深、
地质复杂、岩石破碎,
倘若采用传统的钻孔爆破法,
想要打通天山需要12年。
如何缩短工期?
建设团队在公路隧道领域使用新的组合工艺,
将整条隧道切割成段、分段施工,
从而将工期从72个月缩短至52个月。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管理难题:
高峰期时,幽深昏暗的隧道内,
3个隧洞共7个作业面同步作业,
每天1000多人进出施工,
出渣车、材料运输车等超900车次往返其中,
平均每两分钟就要进出一辆车。
隧道净断面狭小、运距又长,
要保证连续施工不中断,
相当于“螺蛳壳里做道场”,
确保车辆畅通行驶是第一道难关。
结合车辆配置、载重情况和行驶速度等指标,
建设团队探索在隧道施工中设置红绿灯,
在车行横洞与主洞、中导洞交会处
共安装8个红绿灯,
通过流量管理增强通行能力、提高施工效率。
中交集团项目团队坚持创新引领,
成立天山工作室创新小组,
以新工艺、新技术
助力突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
隧道施工难题,
成功研发了长大隧道物料运输施工技术、
TBM物料运输多功能胶轮车应用技术、
多掘进工作面复杂网络施工通风技术、
TBM压注式混凝土施工技术、
深大竖井地面预注浆施工技术、
洞外超长距离水平定向钻地质勘察技术
等10余项施工技术,
填补了行业施工技术空白。
不仅如此,团队还引入智能三臂凿岩台车、
超前水平定向钻、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
自动挂布台车等设备,
在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的同时
实现降本增效,
多项工艺和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和新型实用专利,
让智慧化成为创新施工“方程的最优解”。
清污分流,循环利用,用行动守住绿色天山
莽莽天山,
近万座冰川孕育了300多条河流,
为新疆带来了丰富的
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
但打通天山,
也注定要经历一场与水的“较量”。
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
毗邻国家1号冰川,
整个施工路线穿越
乌鲁木齐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打通天山,越往深处,裂隙涌水越大,
施工高峰期,每天涌水近4万立方米,
能装满16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中交集团项目团队
采用“清污分流、洞内裂隙水收集再利用”模式,
隧道进口端施工现场
共建设了3座智能污水处理厂,
成为迄今为止
中国公路隧道规模最大的水处理系统。
经过筛除、絮凝、沉淀、超滤和反渗透等
7道工序,
对隧道施工产生的
含有油类、氨氮等物质的废水进行处理,
循环用于施工生产。
每隔一到两周,
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检测,
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Ⅱ类水质标准。
由于天山胜利隧道地处天山腹地,
周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项目采用隧道洞渣
填筑路基和加工碎石、机制砂,
减少弃渣对草原的占用。
洞内通过引进移动式除尘车
降低隧道施工扬尘污染,
拌合站采用新型除尘设备,
碎石加工场四周设置专用防尘网
对加工设备及输送皮带进行封闭,
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跨越天山,
曾是多少代人的梦想。
自1973年参与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
贯通天山的公路——独库公路起,
中交集团在50余年的岁月里,
扎根新疆、深耕新疆。
一条条打通天山南北的天路,
既见证了中国基建的高速发展,
也见证了中国人民
无惧无畏、敢将天险变通途的意志与决心。
我们相信,
国有企业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路上,
会不断贡献更加强大的力量,
共同绘就一幅
天山南北幸福和谐的崭新画卷。
责任编辑丨陈 宇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 | 中国交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