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四川优秀新闻作品分享会暨2025“新春走基层”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8位中国新闻奖、四川新闻奖得主分享了作品创制经验和获奖感悟。
据了解,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全省共有1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9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这既是我省新闻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全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守正创新、凝心聚力的丰硕成果。”省记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时代舞台
展现新闻人“在场”的力量
活动现场,5名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主创代表对作品创制经验和心得进行分享。
“现实生活中,‘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时常可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把工作与生活中的形式主义进行了梳理和分类,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又苦涩难言,现实工作中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真可谓绵绵不绝源源不断。”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三等奖作品《基层不是“机”层 “指尖调研”应休矣》主创代表、成都日报社编委张婷婷在现场分享了评论创作的背景。
主创团队决定用评论来呼应意见、表达观点、传递呼声,对“指尖”调查中各种不合理、走形式发出灵魂三问,指责“指尖”调研与干实事、求实效相违背。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批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出评论发声的媒体。
当下,我们为何需要评论文章?张婷婷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本就是最大的竞争力。评论,不能只有情绪上头、言辞激昂,更要有观点精准,要面对社会热点提供信息增量、面对虚假事实提供真实论据、面对舆论拉扯提供精准引导。如此,方能用好的作品作灯塔,让大家心里有光,更能走进光里。
古老的三星堆与当前流行游戏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二等奖作品《出海游戏遇上三星堆》主创代表、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灵感中国部林嘉薇向大家分享了该作品破圈出海的“脑洞密码”。她表示,该作品以三星堆为依托,利用多个在海外影响力巨大的游戏,以活动征集、游戏内容植入、联合推广等方式,结合海外社交平台,精准抵达海外“Z世代”,吸引海外年轻网友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来水”,以年轻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要做好人物故事的传播报道,我认为关键是能不能找到跨越不同文化阶层受众的共情点。经过反复地思考和研究,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共情点,那就是——爱!”中国新闻奖典型报道类一等奖作品《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主创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高松分享道,在该作品十年如一日的创作过程中,有两种爱贯穿始终,一是伊莎白对中国的爱,二是创作者对于拍摄对象的爱,它们在作品里互相成就,并在“百年”的时间尺度中,以小见大地折射出理想主义的耀眼光芒,呈现了华夏大地的沧桑巨变,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守正创新
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主流价值
宜宾市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李杰表示,聆听那些佳作背后的故事,感动于优秀同行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坚守。接下来,他会把此次学到的深度报道技巧、新媒体融合经验带回去,组织同事共同学习,让报道突破传统叙事,以新颖形式讲好身边故事,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聆听了中国新闻奖、四川新闻奖主创们的分享,被他们超强的韧劲和坚持下来的勇气所感动,好的选题就要抓住不放。”德阳市旌阳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蒋晓然分享道,《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首次发现 “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野外产卵出苗》都是历经无数次现场采集、素材优中选优、精心打磨而成,这种匠心值得基层媒体学习。
此外,活动还宣布2025“新春走基层”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全省各地各新闻单位将精心组织广大编辑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连续推出一线报道,用心讲述感人事迹,精心策划融媒体产品,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充分展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生动展示天府儿女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营造团结奋进、温暖、和谐的浓厚氛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世芳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刘春春 图片 活动方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