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院内科和综合心力衰竭中心的研究团队在Cardiology Plus期刊发表重要观点文章,建议将广泛使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重新命名为“缺血/延迟再灌注损伤(IdRI)模型"。这一建议不仅对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和急性胸痛救治体系的完善也具有深远启示。
研究再次印证"时间就是心肌"理念
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证实,决定心肌损伤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再灌注的时机,而非再灌注本身。研究引用的实验数据显示,心脏组织在经历15-20分钟的缺血后,即使不进行再灌注治疗也只会出现轻微的收缩功能障碍,并能实现近乎完全的恢复。然而,当缺血时间延长至25-30分钟或更长时,就会导致显著的心脏功能障碍和线粒体损伤。
这一发现进一步强化了"时间就是心肌"的理念,突出了在急性心梗救治中快速干预的重要性。通过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方式及时干预,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对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启示
当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快速、高效的急性胸痛救治网络。
研究中提到的数据显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将近一半的心肌梗死患者错过了最佳再灌注治疗时机。这一现状与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胸痛中心建设正是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急救流程,建立院前院内无缝对接的救治体系,最大限度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
深化胸痛中心建设的多维思考
完善急救网络体系
研究强调了时间窗的重要性,这要求胸痛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网络,优化救护车配置,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同时,要充分利用“心电一张网”等远程技术,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为基层医院提供及时的专家支持。
提升救治能力
研究显示,即使在及时进行血运重建后,仍可能因心脏重塑和梗死扩大而出现不良预后。这提示胸痛中心不仅要注重急性期救治,还要加强对患者长期预后的管理,建立完整的随访体系。
强化培训教育
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胸痛中心应当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水平。
注重协同救治
研究提示多种因素如年龄、合并症(如糖尿病)、遗传倾向等都会影响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这要求胸痛中心必须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医疗机构通过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急性胸痛救治网络,让每一位心血管急症患者都能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真正实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目标。
Liu, Dan1,2; Nordbeck, Peter1,2,*. Time to rename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to “ischemia/delayed 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Cardiology Plus 9(4):p 232-233, October-December 2024.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