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远古时期,澳门就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澳门的路环和氹仔等离岛发掘出不少石器和陶器。经检测,这些文物产生的时间大约在新石器时代。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路环岛黑沙公园内发现了玉器作坊遗址,并发掘出大量的彩陶、玉器及石器。专家们经过细致辨别,认定这些器物与毗邻澳门的珠海一带出土的簋、罐及陶器同属一种文化体系。
商周时期,澳门已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春秋战国时期,澳门与南海诸岛统称为百越海岛。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为了加强对岭南一带的管理,秦朝设立南海郡,澳门属于南海郡的一部分。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澳门隶属于番禺县。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改属东官郡。隋开皇十年(590年),东官郡易名为宝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改名为东莞县,后设香山镇。隋唐时期,澳门已由蛮荒野岛逐步成长为南海的贸易口岸。
澳门大炮台
宋元时期,海洋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鉴于朝廷对沿海贸易的重视,澳门的经济地位开始显著提升。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朝廷从东莞县中析出香山县,并将南海、番禺、东莞和新会四县的部分海岛划归香山县管辖。据史料记载,香山县设立之初,下辖十余个乡,澳门属于香山县长安乡延福里恭字围。当时,澳门一带还有龙田和龙环两个渔村,居民以捕鱼为生。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浙江按察使庞尚鹏在上书朝廷的奏折中将澳门称为“蠔镜澳”。蠔镜澳的名称与澳门出产的海产品息息相关。“蠔”指牡蛎,澳门位于珠江口一带,珠江的淡水与南海的咸水在此交融,故此地盛产牡蛎;加之澳门半岛与大陆毗连的水域风平浪小、波平如镜,遂取名“镜”;“澳”本义指江海边的凹陷处,后指优良的港湾。
澳门妈祖阁
值得一提的是,庞尚鹏在奏折中还最早使用了“澳门”一词: “有山对峙如台,曰南北台,即澳门也。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澳门”之名进行了解释: “澳者,舶口也。 香山故有澳,名曰浪白,广百余里,诸番互市其中。 嘉靖间,诸番以浪白辽远,重贿当事,求蠔镜为澳……澳有南台、北台,台者,山也。 以相对,故谓澳门。 ”据此可知,“澳”为舶口的通称,而蠔镜澳的南北有两山对峙,形状如澳之门,故称之为“澳门”。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来到澳门,询问当地居民此处唤作何名。当地人误以为葡萄牙人在问附近的妈阁庙叫什么,于是用当地方言回答“妈阁”。葡萄牙人将“妈阁”音译为葡萄牙语“马交”(Macau),这便是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4.12B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