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2024年已近尾声,今年,你走过哪些地方,读了哪些书?
为了感谢读者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关注,我们从本年度出版的书籍中精选出21本,与读者一同从这些书籍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留言区分享书单中你最感兴趣的图书,我们将根据留言内容和点赞数,选出三位读者进行赠书。
注:此前获得本公号赠书超过两次(含)者不在此次赠书对象之列;活动时间至2025年1月2日12:00截止。
0 1
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
邱泽奇 著
数字连接给了每个人连接世界的机会,也让人们的社交从此不同。运用数字媒介,理论上,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建立联系。即使如此,人们的社交关系依然只有四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生活关系。当然,每一类关系都有着异常复杂的维度。删繁就简,《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在每一类关系中选择了四类典型场景,用案例呈现场景,在场景中捋出案例内含的社交关系重构,探讨数字社交带来的社会关系革命——从个体围绕社会的社交转向个体汇聚关系的社交。
0 2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谢立中 著
社会学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社会学理论的钥匙。本书根据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预设,以结构论、建构论、互构论和复构论为线索,对西方社会学理论领域中各种主要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开创性地将看似纷繁复杂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梳理为一幅有序的理论图景,为人们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之间的逻辑关联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议题,适合所有有志于社会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人士阅读。
03
融合新闻叙事:故事、语言与修辞
刘涛 著
人类活动离不开对意义的永恒探索,而叙事则是一种基础性的意义实践。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兴的新闻形式、观念与实践,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如何讲故事,并创造性地开展叙事实践,以推动公共议题的数字建构,成为亟待突破的叙事学命题。
本书立足数字叙事学(digital narratology)认识论基础,主要从叙事原理与理论、叙事形式与语言、叙事修辞与实践三个知识模块系统构建融合新闻叙事的知识体系,分为上、中、下三编,共十八章。上编(第一章至第六章)为叙事原理与理论,重点以叙事可供性为概念工具,探讨融合新闻叙事的六大理论命题,即叙事内涵维度的故事观念、叙事语言维度的语图结构、叙事机制维度的数字修辞、叙事图式维度的再媒介化、叙事批评维度的数字人文、叙事伦理维度的符号秩序。中编(第七章至第十二章)为叙事形式与语言,重点探讨融合新闻的六大叙事形式及其深层的语义系统,具体包括时间叙事、空间叙事、声音叙事、互动叙事、情感叙事、竖屏叙事。下编(第十三章至第十八章)为叙事修辞与实践,主要从修辞叙事学视角出发,聚焦于“融合新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大现实命题,探讨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构建、国家数据话语权构建、生态文明话语传播、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重大议题的“叙事方案”。
0 4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
〔英〕约翰·斯道雷 著
常江、田浩 译
本书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著作,在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综述性著作之一。
本书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涉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社会科学思潮,梳理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
0 5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第三版)
〔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 著
刘海龙、连晓东 译
20世纪90年代末,“热心新闻工作委员会”把美国一些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问题:“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详尽的文献搜索、抽样调查、访谈和公共论坛研讨,他们确定了定义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结果就呈现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中。书中提出的新闻工作的十大基本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引人深思。本书是媒体人的必读书,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0 6
媒介·社会:
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六版)
〔美〕大卫·克罗托、威廉·霍因斯 著
黄典林、刘晨宇 译
《媒介·社会: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六版)》以作者建立的“媒介与社会世界模式”为基本框架,以新鲜、生动、翔实的案例和深邃有力的理论分析了媒介产业、媒介内容、媒介技术、积极的受众以及媒介外的社会世界诸多要素之间的关联,为我们勾勒出媒介与社会世界的关系的生动图景。
本书第三版入选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备受关注。第六版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新鲜实例,更新了资料数据,可谓媒介社会学领域的一部力作。
0 7
传播的历史:
从石器时代的符号到社交媒体(第七版)
〔加〕保罗·海尔、彼得·厄克特 编
董璐、何道宽、陈继静、王树国 译
本书以传播媒介的形态为线索,梳理了大众媒介形成的历史和传播学科的发展状况,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入门读物,旨在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人类历史背景下,思考传播媒介的使用及其后果对人类行为发展与社会经验积累的影响。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从史前时代开始,到当今数字时代结束,增加了关于互联网、新媒体等的内容,收录了一些近期的优秀学术成果,从历史角度对新媒体形式进行了梳理,还增加了关于媒介史的新章节,探索了早期媒体与当代传播之间的联系,集结了各领域公认的杰出专家的成果。
0 8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
(中译本修订版)
〔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 著
门洪华 译
《权力与相互依赖》堪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由该领域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写就,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途径。这本书构造了一种看待世界政治的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化合作的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保留了现实主义对力量和利益的重要地位的认同。
本书第一版于1977年面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霸主地位的开始。自此以后,它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2012年本书第四版出版,两位学者将全球化、国际机制与相互依赖概念相整合,指点国际局势,激扬文字,对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进行严肃的理论分析,堪称代表新自由制度主义发展的扛鼎之作。
0 9
抽签的政治史
〔法〕伊夫·辛多默 著
肖宏宇 译
作者在本书中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代表权面临合法性危机,西方自由民主代议制已经无力应对无所不能的金融资本主义、日渐扩大的不平等鸿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后殖民时代的世界新秩序所带来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背景多样化的群体、有识之士、研究者和社会实践者广泛进行了多样的社会试验,自下而上地积极寻求变革。这些试验将历史上世界多数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抽签做法与商议规范相结合,与更具包容性和异质性的公共领域的话语相结合。作者认为,这种将抽签、代表性抽样和商议相结合的新式民主将是 “民主 3.0 版”,是对古代民主与 19 世纪和20世纪西方选举民主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10
具体和可能的“是”——海德格尔思想重探
唐士其 著
本书以海德格尔的“是论”为核心,对其思想加以重构。作者认为,直到海德格尔,才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对什么是物之“所是”、物何以能“是”,以及如何“是”其“所是”(即本质之真与真之本质)等提出质问。海德格尔的这些质问使其对“是”的研究指向“是”的条件性、具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从而在根基上挑战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不仅为克服当代西方的思想危机指出了某种出路,而且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思想的基本方向。
11
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与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刘军 著
本书运用历史分期法,梳理、概括和全面阐发了马克思早、中、晚期著作中的国家理论和国家治理思想,进而系统阐释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架构和重要内容,尤其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国家治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
马克思国家理论如何超越时空局限,以什么样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指导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本书重点突破的问题。本书从马克思国家理论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分析如何积极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西方传播学名著导读
胡翼青 主编
传播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扮演着联结者的角色,不了解传播,就无法理解人与社会。传播理论的体系庞大而驳杂,不仅历史起点晦暗,而且边界含混不清。与其挂一漏万地概括传播研究的历史与结构,还不如在名家名著的星丛中感受和体验传播理论的脉络。
本书遴选了西方传播研究领域的35部经典著作,涵盖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导读的方式让读者全面感受传播理论开放的知识图谱。
13
纪录片简史
单万里 著
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从哪里来?
纪录片到哪里去?
为寻求答案,一代又一代纪录片工作者,在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的过程中,毕生求索,孜孜不辍,本书亦试图回应纪录片的这三大终极问题。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纪录片百年历史,将纪录片的起源、纪录片观念的形成与演变、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等穿插其间,辅以纪录片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创作流派、理论主张和美学理想。
历史使人明智,理论滋养灵感。希望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纪录片百年文化,生发纪录片创作兴趣,知古、明今、创未来。
14
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研究:
机制、效果与创新
初广志 等 著
《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研究:机制、效果与创新》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益广告的运行机制与传播效果研究”(18FXW001)的结项成果。本书基于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实践,重新界定了公益广告的概念,明确了公益广告的功能,指出了中国公益广告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的公共服务广告、公共广告运作机制的优缺点,并立足于国际前沿和时代使命,提出了中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本书对于公益广告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15
从田野到房间: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的
影响及其引导研究
刘德寰、李雪莲 等 著
本书关注青少年的网络游戏使用这一越来越日常化的媒介事实,将青少年的游戏行为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探讨青少年游戏使用的情况,挖掘他们为何、如何被游戏所影响,这种影响又如何辐射到社会。
本书数据基于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并辅以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力图从一个更全面、更平等的视角,了解媒介变革下的青少年群体。
本书共设三编、十二个章节,对青少年游戏使用行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进而探讨了游戏涉入与沉迷现象,并将研究视角拓宽至整个社会环境,寻找合理对策。
16
现代国家建设研究
王浦劬 主编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及其成功经验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巨大的发掘空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向世界呈现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与实践成果,是摆在中国学界面前的重大理论命题和重要学术使命。
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主动精神,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出发,集聚合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领域的不同研究范式、分析视角、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互补与融合,尝试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结合出发,从道理、学理和哲理层面,深入研究和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和阐发中国现代化的方向道路、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
17
基于公共责任视角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董杨 著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不断深化。其成效如何?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拒绝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回购现象如何解释?为什么学术界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观点众说纷纭?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最终结果有清楚的了解。
绩效评估致力于提供关于项目和组织绩效的客观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强化管理并为决策提供依据,完成工作目标并改进整体绩效,以及增强相关主体的责任感。本书聚焦公共责任视角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不仅关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效率,更加重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体现的公正、平等、回应性等公共价值。本书在深入探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公共责任赤字风险的基础上,以公共价值创造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构建基于公共责任视角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分析框架,确定包含行政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专业责任和道德责任五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验证基于公共责任视角的绩效评估体系的结果应用,进而最终建立一种有效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责任机制。
18
理解间断均衡:
注意力、制度绩效与预算变迁
李梦瑶 著
注意力和制度是影响政策变迁的重要变量,但其在中国政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然有待探索。本书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对中国制度场域中的公共预算变迁模式进行了全景式扫描,通过定量检验的方式提供了间断均衡式预算变迁在中央预算与省级预算中存在的经验证据,提高了间断均衡理论的外部有效性,有助于厘清预算领域中渐进主义和间断均衡理论的争论。进一步地,本书基于干部人事制度视角,聚焦干部晋升、流动和兼任三种特色治理机制,实证检验注意力和制度设计对预算间断均衡变迁的影响,为理解预算间断均衡变迁拓展了基于官员个体的新思路,同时为国家治理中进一步优化官员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19
燕园师韵
——北大老师“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北京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
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北京大学这片知识的沃土孕育着无数学术的种子,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求知者的心灵。中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学者汇聚这里,在各自的学术领域熠熠生辉,更以高尚的师德、深邃的智慧,孜孜以求,塑造着一批又一批社会的栋梁。
本书为40位北大老师撰写的育人故事的辑录。从文学的海洋到科学的高峰,从历史的长河到艺术的殿堂,老师们的讲述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感悟:如何用知识的光芒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如何用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用无私的奉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本书是北大老师心路历程的忠实记录,更是教育智慧的璀璨结晶,无论是教育工作者、在校学子,还是热爱学习、渴望成长的社会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20
北大教授茶座(第3辑)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组编
宁琦 主编
作为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北大教授茶座”致力于搭建同学们和名师大家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同学们可以近距离聆听师长经历、感受学者风范、领悟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
本书是第3辑,共选取了人文、社科、理工类等不同学科老师(吕植、孙玉文、唐士其、朱松纯、段慧玲、李彦、潘维、孙来斌、王世强、曹文轩、车浩、王跃生、燕继荣、张海霞)的14篇活动整理稿,主题丰富多样,有科研学习的实用方法,更有人生态度与悟道真知。老师们倾情相授,愿为求索者在前行的道路上燃起一盏盏指路之灯。
本书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尤其是追求思想进步、期待在师生对话中获得成长动力的学生。
21
燕园流风——在北京大学校园媒体的记忆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
本书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通过收录在北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工作过的几代媒体人的回忆文章或采访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媒体的发展变迁,及其对北大价值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北大媒体人对北大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北大精神的坚守和传承。
本书分为百年校报、北大之声、燕园视线、网系天下、校园新媒体五个部分,字里行间氤氲着丰厚的校园文化和媒体情怀。本书内容有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End-
制作:骆驼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